人到中年恰似秋

青澀懵懂的年齡讀諶蓉的《人到中年》,對主人公陸文婷的生活遭遇和人生際遇無法理解。近入中年,再次品讀此篇時,內心頓時產生心有慼慼焉共鳴之感。同樣,莫懷戚的散文《散步》所描繪的世情生活場景,溫馨而多少帶有一絲中年人無以言說的酸澀。

中年了,不再僅僅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裏,不再是一人喫飽全家不餓,不可能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因爲對很多人來說,上有老下有小,你就是連接老與小之間的紐帶。贍養與撫養,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是一份責任與擔當。爲長者,孩子的衣食住行、成長教育,需要費思量;作爲孩子,老人的噓寒問暖、健康快樂要費盡心思。雖不能做到盡善盡美,但盡力而爲當爲不二法門。一座橋樑的堅固與否,決定了過橋者穿行的心情與體驗。既然扮演這樣的角色,不得不負重前行。

爲家人,只能咬緊牙關,不計回報地前行;而作爲一個社會的公民,立於世,不可能遊手好閒、無所事事,還需從事一份養家餬口、安身立命的職業。身爲職業的人,不是人浮於事,也不是得過且過,當謹承介甫之諄諄告誡——盡吾力而無悔。職業不同,社會的價值不同,但是就職業人而言,都是以此爲證明自我存在,體現人生價值的媒介。鑑於此,出於對職業的堅守,不得不竭盡全力。

有了雙重的加持,俗世給予中年人的定位與評價就有了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期許。期許多是基於理想的層面,面對現實時,又有多少人真正能夠成其所願呢?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當道出中年人一種普適性的生存境況。身爲社會的人,雖然可以信誓旦旦地說“我是我自己的,別人無法干涉自己”,但是既然是種羣性的生物,就不可能以純粹的獨立人角色存在於世,必然與周遭的人與事發生千絲萬縷的糾纏,自我的存在與發展不可能脫離外界而獨立進行。故此,縱使可以表現出“我的地盤我做主”的豪氣,但真正面對現實時不得不選擇臣服。

“人生”除了是名詞,描寫一種存在的狀態,也是動詞,更蘊含着不斷前行之意。人到中年,在無法完全掌控自己命運的情況下,唯一能夠做到的是調整自己的心態。這種心態,不僅僅指向外界,更應該觀照內心。既然短暫的人生之旅已經走到中途,世風俗雨的歷練已經使自己褪去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莽撞氣,取而代之應是沉穩與內斂。感性向理性的迴歸,不單單需要歲月的淘洗,更離不開自我對生命的沉潛。餘秋雨在《東坡突圍》中對成熟進行洋洋灑灑的精彩描述,從一個方面在告訴世人,經歷了風風雨雨的洗禮,每個人都應該走向成熟。當然,這種成熟,不是老於世故,也不是玩世不恭,而是一種能夠客觀地審視自己,理性地對待自己的當下與未來。

任何事情一旦剝離了光怪陸離的浮華外表,袒露出應有的本色,興許就少去了太多的糾結。活到中年,當歸於理性,更應多了幾分從容淡定。蘇軾在他的《贈劉景文》一詩中說:“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須記,最是橙黃橘綠時。”仔細品讀,荷已盡,菊已殘,凜冬將至,但是橙黃橘綠碩果累累,亦是一年之中最美好的時光。表面文字描寫的是秋天的景緻,但以此觀照人生,當有抒寫人到中年之味。粗覽人的一生,生命不止如春花一般絢爛,還會如秋葉一般凋零,還會如橙黃橘綠一般豐碩。人到中年恰似秋,看繁華落盡,望一池秋水,品一杯清歡,也不失爲人生的一大意趣。

誠然,人到中年,時常會覺得孤獨,因爲他一睜開眼睛,周圍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卻沒有他可以依靠的人。人生的列車行駛到中途,你會突然發現,其實一直陪着你的不是家人,不是朋友,而是那個了不起的自己。人到中年,經歷了太多的事情,榮辱窮達、得失順逆的磨礪,對很多事情應該看淡,本應該選擇不爭。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又能怎樣?贏了所有,卻失了人心,哪個更划算?世上的利賺不盡,賺多少纔是盡頭?財聚人散,財散人聚,這世上本就沒有十全十美的事情。人到中年,不再幻想一夜暴富,不再抱怨懷才不遇;不再急於求成,不再得過且過;不再好高騖遠,也不輕言放棄,而是讓心沉澱下來,不斷與生活和解。歲月無情,時間的淘洗,磨去了鋒芒,沒有了鋒利的棱角,沒有了意氣風發的朝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唯命是從”佔據了人生之旅的最高點。此生註定平凡,就無須汲汲、慼慼。既然到了人生做減法的時候,何必硬生生地用加法逼仄自己。凡塵之內,自己與周遭人情糾纏;紅塵之外,自己與自己搏殺。置身社會的大網之中,糾纏在所難免;迴歸自己的世界,遵從本心,戒除患得患失之思,就多了幾分生命的質感、人生的溫度。

王維說:“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到中年,經歷了太多生離死別的悲愴,遭受了太多失落委屈的撞擊。儘管自己內心不夠強大,但是魑魅魍魎的圍追堵截,爲了活着,你只能表現出“我以我血薦軒轅”的勇毅進行突圍。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爬起,即使心力憔悴、傷痕累累,也要苦苦掙扎。摸爬滾打的錘鍊,人到中年已經看淡了世事滄桑,已經習慣了物是人非。“年少不識書中意,讀懂已不再少年。”昔日的青春柔嫩,已成今日的滿臉風霜。中年了,風和日麗不喜,陰風怒號不悲,坦然面對雲捲雲舒、花開花謝。

蘇軾說:“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人到中年,起落沉浮本是人生的常態,誰不曾春風得意?誰不曾山窮水盡?驀然回首人生的過往,褪盡塵俗,你會發現生活中、生命裏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所謂的晴和雨、喜和悲、得與失、錯與對,只有一顆清淨之心,只有一個真實的自己。“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爲有處有還無。”靜言思之,曹公的這句話道出了多少人世的真諦。對於個體生命而言,於季節最深處,遇見最好的自己;於峯迴路轉處,看見最美的流年。如夢的人生,如果能夠抵達這樣的高度,也算沒有辜負了好韶光。中年了,跳出“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的魔界,你興許能夠活出別樣的人生精彩。(陳士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