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臨終關懷書裏學習聊天


在別人的生命邊緣看清生命的需要,回來好好活着。

這些天,看關於死亡的書籍,雖然斷斷續續的看,但留下最多的印象,最深刻的一個點是關於聊天。而不是淡疾病,因爲疾病是醫生的專業,探望別人,或者陪護者只是陪伴而已。

與病人的聊天,怎麼聊會減輕患者的病痛苦,聊什麼會卸下病人對我們的心裏防禦,怎麼聊死亡這個話題,能夠使病人有勇氣面對自己將要離開的事實。親人探望說什麼話題合適等。

其中有個例子:一個年輕的醫生得了癌症,不得不回到老家的病房治療,其實就是等死了。期間一個星期有一天老同事們會來看她,但每個星期的那一個夜裏和第二天,這個病人都特別的憤怒和不安,顯得脾氣古怪了很多。

照理,有好友來看應該是很安慰的事纔對。爲什麼會這樣。

照顧她的護士看見了這個規律,就仔細又平靜的和她隨便的聊一點,她同事來的時候聊天內容。護士發現這些同事帶給了病人的都是“我們很有活力,我們部門很忙,有哪些病人都康復了等,都是生活可以無限繼續的事件”,都沒有人問病人的心情,也沒有人敢打開這個話題。都避開談病人會擔憂什麼,沒空出聊天的位置傾聽病人述說她的恐懼,她的無奈和絕望。

這使得病人看見自己和別人的差距,而心懷不甘,還出來了不能被看見的嫉妒心,對比下自己付出的無望無助無力,看見好像只有自己在漸漸消失,而別人都好好的,所以內心更加恐懼和憤怒。

後來,經過護士的調解,她同事們不再一大幫過來一次性看她,而是選擇分開探望,重要的是,來了也會適度打開話題和病人聊病人想聊的話題,更多的時間都是在傾聽病人說,或者什麼都不說,一起聽病人想聽的音樂,僅此而已。這樣卻讓病人心情好了很多。

所以,陪伴不是自己想陪而陪,而是要選擇病人想陪的陪伴。陪伴有時候真的不需要做什麼特別激情或者感動人的事。很多病人需要的只是身邊有人在而已。

在平常生活中,健健康康的我們,有時候也需要這種只是在的陪伴。不需要告訴對方太多什麼,也不需要故意沒話找話。最好的陪伴是自在自然的存在。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