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重賢臣,寺宦無從違法亂制:是何等人物,可稱女中堯舜?

作者:史遇春

關於明仁宗(朱高熾)誠孝皇后張氏,明人何孟春在其所著的《餘冬序錄》卷一《內篇》也有載記,雖然何氏所寫的內容與正史稍有不協,但是,作爲參考資料,也可仔細一讀。

在其筆記中,何孟春曾這樣記述:

明英宗(朱祁鎮)剛即位之時,他年齡幼小(時年9歲),無法親定朝事,所以,朝廷的大政,多承太皇太后張氏指示裁示定奪。

話說,有一次,太皇太后御臨便殿。

便殿,即正殿以外的別殿,古時帝王休息消閒之處。

當時,執事大臣如英國公張輔,大學士楊士奇、楊榮、楊溥,禮部尚書胡濙,承接聖旨,入朝議事。

諸大臣進入便殿之後,看見太皇太后左右的女官佩戴刀劍,侍衛在太皇太后身邊,凜然生威。

明英宗東向而立,英國公等人西向在下站立。

太皇太后召問諸臣,每人均有獎勵之辭。

在說到楊溥之時,太皇太后嘆息道:

“先皇帝(此指明仁宗朱高熾)曾經稱揚卿忠直,沒想到,今天還能在此相見!”

由此或可知曉,明宣宗一朝,太后張氏並無出面干政之事,故而,很少有面對大臣的機會,至此,與明仁宗朝舊臣相見,纔有“先皇帝…沒想到…今天…相見…”云云。

根據上文可知,那時,太后雖接見過大臣,似乎僅是禮節性動作,聊表慰勞之意,未及朝政之事。

話說,先前,身爲太子的朱高熾在南京監國,其時,明成祖朱棣寵愛漢庶人朱高煦(朱棣次子,朱高熾同母弟,母仁孝皇后徐氏),心中有以朱高煦取代朱高熾爲太子的想法。楊溥爲翰林學士、東宮屬官,曾經切諫。朱棣以迎駕遲緩事,將楊溥等人下獄,關押十年之久。朱高熾即帝位,楊溥始得出獄。出獄之後不數月,楊溥便升任大學士。所以,太皇太后有此一說。

言罷,太皇太后回頭對明英宗說是:

“這五個人,是先朝簡選,輔佐皇帝的。以後有所行事,一定先要和他們商議,如果不是這五位所贊成的事務,不可以推行。”

明英宗謹受太皇太后之命。

不一會兒,太皇太后傳令,宣太監王振進見。

王振到達之後,俯伏在地。

太皇太后臉色立即大變,大聲說到:

“你侍奉跟從皇帝居多,行事多違反法度,今當賜死!”

太皇太后說完,身邊的女官將兵刃加在王振的脖頸之上。

明英宗見狀,跪地爲王振求情。諸大臣也馬上跪地一起請求。

太皇太后說:

“皇帝年齡幼小,哪裏知道這類人禍害家國的很多。今天,我可以看在皇帝和大臣的份上留王振一命。但是,王振,你要記得,今後你不得干預國事。”

說完後,太后準備起駕,詔示明英宗,賜英國公等人酒食飯菜,隨後離開。

爲此,何孟春感嘆說:

嗚呼,太皇太后正所謂女中堯舜啊!

從明宣宗宣德開始到明英宗正統中期,前後約二十年間,天下治理清平,多賴太后母儀天下之力。

太皇太后崩逝之後,楊溥在鄉人面前提及她時,曾感極涕零。此時,二楊(楊榮、楊士奇)已經去世,楊溥也已經老病,獨木難支,朝政紊亂,他的感泣,也是傷懷時事。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公元1449年)的土木堡之禍,其實,就是王振主導的。

當日,王振引導明英宗北征瓦剌,結果在土木堡(河北省張家口市懷來縣境內的一個城堡)陷入包圍,遭遇慘敗(即“土木之變”)。明英宗被俘,明軍二十餘萬人傷者居半,死者三之一,文武官員死傷數十人,馬匹損失二十萬頭,衣甲器械輜重損失無數。

時人因而懷念“三楊”,認爲如果他們還在,不會發生這樣的結局,但是,後起者卻爭相揭露他們的短處,認爲由於他們違心執行中旨,終於釀成了宦官爲患的禍害。

所謂女中堯舜的明仁宗誠孝張皇后的事情,至此,已經說完。

本文主要參考資料:

1.明·何孟春《餘冬序錄》卷一《內篇》

2.《明史》卷一百十三·列傳第一《后妃·仁宗誠孝皇后張氏傳》

3.《明史》卷一百九十一·列傳第七十九《何孟春傳》

4.《明史》卷七十四《志第五十·職官三》

5.《明史》卷三百·列傳第一百八十八《外戚·張麟傳》

6.《明史》卷一百四十七·列傳第三十五《謝縉傳》

(全文結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