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不發火”的技巧【450】

父母也是人,當孩子沒有收穫預期結果時,難免也會生氣、發火。越是對親近的人,就越容易感情用事。家長們只要掌握四個技巧,您和孩子的交往將不再“雞飛狗跳”。

1.先等6秒鐘

憤怒,是第一層大腦的反應。而孩子很多惹人生氣的行爲,也是在第一層大腦的支配下做出的。孩子第一層大腦犯的錯,遇上父母第一層大腦的暴脾氣,那不就成了“火星撞地球”嗎?結果肯定不可想象。

爲了防止這種情況的發生,父母作爲成年人,應該先想辦法控制自己。方法就是讓第二層大腦接管控制權。

當遇到孩子犯錯,我們被第一層大腦徹底控制之前,要想方設法將頭腦放空一段時間,給第二層大腦啓動的時間,在心裏暗數6秒就可以了。

如果您控制不好6秒鐘的長短,也可以數“1001、1002、1003、1004、1005、1006”

另外,還可以事先給自己設定一句“魔法咒語”,比如“今天的天氣真不錯,今天的心情無比美好”。當發覺自己快要生氣的時候,心中暗念這句咒語,就可以讓自己冷靜下來。或者在發火之前先在心裏哼一段自己喜歡的音樂旋律,也可以舒緩情緒。總之,不管用什麼辦法,就是先給自己6秒鐘的“空檔期”。

“現在我必須得批評他!”“這件事情必須馬上處理!”這是第一層大腦發給我們的信號,但是,我們要忍耐一下,暫時不要聽第一層大腦的命令。

當我們面臨危險的時候,第一層大腦的指令有可能幫我們保住性命。但是,孩子做錯了題、忘了做作業、考試沒考好,危險程度並不至於喪命,因此沒必要非要聽從第一層大腦的指令。可以先冷靜一下,看看第二層大腦的想法。

2.嘗試用語言說明事實

經過6秒鐘的“空檔期”後,我們的意識逐漸被第二層大腦接管,可以冷靜地分析現狀了。

我們的第二層大腦,是擅長用語言進行說明的大腦。我們用語言描述當前的狀況、事實,更容易被第二層大腦理解。

當我們爲孩子生氣時,不要先描述孩子的情況,而應該先描述自己的狀況。如果忘記自己當前的狀況,人的怒火就容易難以控制,事後肯定會後悔“自己做得有點過分了”。所以,在發火之前,我們應該先確認自己的狀態。

假設從天花板上觀察自己,自己現在是什麼狀態呢?請用語言描述出來。比如“我的手在發抖,看來已經氣得不行”“孩子沒做作業,我很生氣”。客觀地審視自己的現狀,是冷靜處理問題的前提。

3.意識到“發怒不是原本的感情”

憤怒,是二次感情,並不是原本的感情。憤怒是原本的感情溫度升高之後的產物。其背後纔是,原本的一次感情(悲傷、失望、焦躁、希望……)。我們可以嘗試着用語言把原本的一次感情表達出來。

雖然我跟孩子反覆說“要做作業”,可他還是忘記做,我很難過。
最近孩子回家後都不做作業,我感到很不安。
當我知道孩子的考試成績之後,很焦慮。
我爲孩子的成績感到焦慮,可孩子卻若無其事,這讓我更加焦慮了。
我告訴孩子,只要努力就會有收穫,可是他根本聽不進去,我很失望。

描述方法有一個簡單的公式——“事實+感受”。這時所要描述的不是“現在我很生氣”的感情,而是認清事實,並分析出原本的感情。

在用語言描述現狀的時候,主語“我”請不要省略。如:“我現在……,我覺得……”這個時候,切忌用“你(孩子)”做主語,因爲那樣就變成了指貴、說教,無益於解決問題。

對孩子來說,根本不願意聽父母的指責、說教,不願意聽的話,自然也沒法深入內心。而且每次父母都重複這些指責、說教的話,孩子就會不勝其煩,從而早早地走上逆反之路。

4.做記錄並進行比較

客觀審視自己的最好武器就是“做記錄”。人感情的變化,不僅取決於外界的狀況,還取決於自己當時的心情。

一個人,在不同的時間遇到同一件事情,他的反應可能也不相同,因爲當時他的心情不會完全一樣。

我想請您回想一下自己以前發怒的經歷,並以0到10分爲每次發怒打分,製作一個“心的溫度計”,也就是衡量憤怒程度的標準。以後,再發脾氣的時候、再批評孩子的時候,可以按照之前制定的標準,給這次發怒打分。

比如“這次大概8攝氏度”,並做好記錄。回頭反思,“當時我是那樣想的…如果現在遇到同樣的問題,我會……這就是使用第二層大腦進行的冷靜分析。

由此積累的數據、經驗,對我們準確地分析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至少可以讓我們知道自己容易對什麼事情發火。以後在和孩子交往的過程中,當遇到這類事情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提前做好心理準備,讓自己的怒氣降低幾分。然後通過冷靜的方式幫孩子解決問題。

總結

留出6秒鐘空檔期,讓自己冷靜下來。用語言客觀地描述事實。客觀分析自己的憤怒,以數據的形式記錄下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