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新媒介對認知習慣的影響

在媒介作用方面,麥克盧漢提出了一系列理論。這些理論得到了普遍認同,比如媒介作爲人類感官延伸,媒介即信息…,以及關於“‘熱媒介’與‘冷媒介’”的說法。因爲媒介的冷與熱有時很難說得清,我更願意用重語碼化、弱語碼化和非語碼化,以及電媒(可近乎零成本無限共享)和紙媒來分類。

        郵件替代信件是電媒替代紙媒,變化體現在成本、送達效率和存檔和編輯方式等方面的改進。但它們基本屬於文字的,語碼化的(當然郵件和信件也不是絕對不能含圖像)。可電視對報紙的衝擊,網絡對包括書籍、影視等幾乎一切媒體的衝擊就複雜多了,其中短視頻似乎具有最顯著的粘性增益,影響到了人們認知習慣。

       語言的理解與圖像不同,必須通過概念和邏輯獲得理解。如果單單注意“語碼化”程度的區別,你還可以發現,新媒體在認知習慣方面,已經發生了深刻影響。

  當手機連接着巨大無比的網絡資源時,幾乎我們的視聽已經連接了全世界,距離歸零,信息海洋中,出現了可以瞬時定位的信息GPS,也就是搜索框加你的搜索智慧。

       完成定位後,理解的方式出現了多種視圖。比如你用的是頭條的搜索框,它下面可以橫向滑動的菜單就給出了同一類內容的不同視角,視圖種類按序包括:綜合、視頻、資訊、百科、小視頻、圖像、音樂、問答、微頭條等。

  也就是你可以在一次搜索中,隨意選取適合你的多個認知途徑。而根據你使用習慣,認知試圖的排序也會自動調整。它反過來又影響了你的認知習慣。

       通過互爲因果的相互作用,你的認知習慣就被AI算法催眠了。假如短視頻讓你上癮,當你查詢時,那系統就更傾向給你短視頻方式的結果。

         而讀視頻更像麥克盧漢說的“熱媒體”,不需要太多基礎邏輯和抽象概念的參與,你就對內容的理解滿意了,非常高效。至於是否得到真正深刻的理解則不在考慮的範圍。

          而文字爲主的視圖(重語碼化),大腦必須通過理解抽象概念和邏輯組織,這已經在調動你的知識系統、經驗數據、甚至你的世界觀。它就是麥克盧漢說的“冷媒介”,它低效,但有明顯的學習增益。因爲思維本身就是這麼工作的。

        這個過程是貝葉斯方式的,也就是說,你調動腦內已有模型消化信息時,信息也在反過來訓練和修正你的模型參數。注意,這裏的祕密在於:貝葉斯過程有明顯的累進增益。圍棋術語叫“後中先”,看似本次認知效率不足,但因爲腦內模型得到積累式的改善,日後的理解能力就提高了。

         這就是閱讀文字(或收聽語流)的價值,它同時告訴你,短視頻那樣的快餐丟了什麼。短視頻語流佔比低,更多依賴視頻圖像的刺激,直觀、高效,因而上癮。還自帶“泛娛樂”的特點。

       我們很容易被這類新媒體慢慢催眠,久而久之,就成爲《美麗新世界》裏服用幸福藥丸的那類奴隸了。

注:配圖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