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麪裏的溫情

中國地大物博,物產豐富,催生了深厚的飲食文化。食物不僅僅是爲了滿足身體生理的需要,更承載了深厚的精神內涵。讀坂本一敏先生的《只爲一碗好面》,我才發現,原來面有如此之多的種類,而且分佈是如此的廣泛。

在我的家鄉,面是一種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符號。過生日的時候要喫一碗長壽麪,即便是家庭貧寒,沒有山珍海味,喫一碗雞蛋麪,這個生日也算是過了。立夏的時候要喝一碗涼麪,過了涼水的面爽滑開胃,寄寓着人們對這個夏天無病無災的美好願望。家裏來了客人,正餐之前要喫一小碗麪做點心,麪條裏窩一個雞蛋,幾截油條,讓客人暖一暖脾胃,趕走路途奔波的疲憊。這個時候的面往往是清水面,一碗簡簡單單的素面,卻帶着濃濃的溫情。

我第一次做面就是做的雞蛋麪。那是在我上初中的時候,媽媽過生日,我一大早起牀,學着媽媽的樣子用雞蛋和麪,擀成圓圓的大餅,撒上乾麪粉防粘,像摺紙扇那樣摺疊起來,在用刀仔仔細細地切成條狀。找到一頭,用手抖開,麪條就做成了。麪條的味道如何已經忘記了,但是當媽媽看到我爲她做面時的驚喜與感動卻讓我至今記憶猶深。小小年紀就會做面也讓我頗爲得意和自豪。

後來,上了大學,遠離家鄉和父母。過生日的時候就很難喫到媽媽擀的雞蛋麪了,只能是遠在幾百裏之外的一聲囑託:別忘了喫碗長壽麪。好在食堂裏有各種各樣的帶有地方特色的面,聊以慰藉我遠離家鄉的愁苦。喫一碗麪,這個在異地他鄉遠離父母的生日就有了生日的味道。

如今,我也已經嫁爲人婦,身爲人母。生活條件好了,面成了家裏必備的食物。今年老公過生日的時候,我專門從網上找與衆不同的面,竟然讓我發現了一種帶字的面。寬寬的麪條上用橙色的可食用色素寫着“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等帶有詩意的山盟海誓般的文字。我專門買回來一袋,在老公生日那天做給他喫。味道說不上有多美味,因爲沒有放特別的調料和澆頭,但是心意滿滿。

因爲製作方便快捷、容易消化、營養豐富,如今很多人都吃麪做早餐。每天早上醒來,看到廚房裏公公忙碌的身影,我的內心就十分安心,因爲我知道等我收拾妥當,一碗熱氣騰騰的面就會出現在餐桌上。一碗麪讓我的生活不再匆忙潦草,讓我在忙碌中有時間慢下來細細品味生活的味道。因此我對公公充滿了感激和感恩。

一碗麪裏有生活的煙火,有時光的氣息,也有親情的溫度。一碗碗麪伴隨着我的生活,溫暖着一個個值得記憶和回味的瞬間。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