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女兒小學兩三事

一直想寫寫女兒小學時的幾件小事兒,轉眼中學都兩年了,再不寫就忘了。

雖說澳洲學童相對輕鬆,但也不能說一點兒壓力都沒有。尤其是在悉尼,大城市人口相對密集,競爭就大,又在澳洲唯一實行精英中學制度的州(類似國內的重點中學制),甚至小學階段就有考精英班一說。有些家庭,孩子還在幼兒園就開始研究補習學校和學區房了。

對這些現實世界中的競爭利害,我向來後知後覺。孩子讀哪個小學,完全沒有提前考慮,剛來澳洲時哪裏離工作近、哪裏能租到房子,就落腳在哪裏,一旦落腳就懶得動地方。一直住在“精英華人們”看不上眼的偏遠破區,可住起來並沒覺得有啥問題,甚至覺得,除了適合華人口味的餐館少這個缺點之外,其它的都是優點,比如:道路沒那麼狹窄、車位沒那麼緊張(這兩點對我這不愛開車人士尤爲重要)、人沒那麼多、房價沒那麼恐怖......對我這種不愛逛街又對喫喝沒有要求的人來說,既然不需要去city那邊上班,離繁華有點兒距離才舒服。

女兒讀的小學,若按成績排名,全州包括偏遠鄉下在內,一共一千多所小學,估計也就排個四百多名吧,勉強算是中等偏上一點。可我真心覺得女兒挺幸運的,瞎撞也撞到個令我相當滿意的學校。

就這成績,也滿意?也好意思寫出來得瑟?

我想,若評判教育質量的好壞,只看最後考多少分這麼簡單,實在看低了教育這件事情。成績固然重要,但成績好也有可能是校外補習和刷題的結果,不能完全和教師水平劃等號,把優質生源教好不見得多有本事。

楊絳說:“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

在我眼裏,對孩子來說,比成績更重要的,是精神層面的健康,是心靈世界的成長和進步,尤其是小學階段。正是女兒遇到的老師們對這些方面的重視,讓我放心。

回憶幾件讓我印象深刻的小事。配圖都是學校的照片。

一、分班體現的關愛。

澳洲的中小學每年都重新分班,大大降低了老師的個人好惡給學生帶來負面影響的概率,也讓孩子有更多機會結交新朋友。

女兒松子性格偏內向,小時候膽小害羞,從來都得別人先跟她說話,不會主動去交朋友。只有我們知道她不是不想交朋友,而是不敢主動。上學前我挺擔心她是否能交上朋友的。

幸運的是,在第一天家長帶孩子去熟悉環境的時候,有個墨西哥裔的漂亮小姑娘不知爲什麼,一看到松子就很主動地過來拉着她說話。從此兩人幹啥事都在一起。我也就不再擔心孩子在學校形隻影單了。

第二年分班時,又到了我擔心的時候,萬一在新班沒有朋友咋辦。沒想到松子又和墨西哥小姑娘分在一個班。起初我以爲只是碰巧。後來無意中才得知,是老師故意把她倆再次放在一起的。老師說,她認爲松子還不能很好地獨自面對新環境,需要有朋友和她在一起。

第三年又分班,這次松子和墨西哥小姑娘分開了。這次我以爲是隨機的了吧。後來和老師聊天才知道,是老師故意把她倆分在不同班級的,因爲老師認爲松子已經有足夠的自信和膽量去結交新的朋友了,是時候“逼”她走出舒適圈,去結交新朋友了。

老師的細心和用心真的感動到我了,說實話,換成是心粗一點兒的父母,都不一定能考慮得這麼細緻。後來女兒真的又認識了更多的好朋友。後來還發生過新舊朋友爲了搶女兒而吵架的事兒。墨西哥小姑娘沒搶贏,似乎生氣了,從此再沒和松子有過交集。可見是個強勢且烈性子的娃兒,不過還是很感謝她在女兒剛入校時帶來的那些快樂情誼。

二、踩鞋風波

女兒都大了,不知說什麼話題時,無意中跟我回憶了她一二年級時的踩鞋風波。有一次老師在前面帶隊回教室,孩子們排成兩排跟在後面。後面的同學不小心踩掉了松子的鞋,有同學看到了就大聲笑起來,這時就有個小男孩跑到老師面前去報告,說:“XX的鞋被踩掉了,XXX就笑話她了。”注意,小男孩告的不是踩鞋的,而是笑話別人的同學。沒想到老師還真當回事兒了,回頭問清了情況,告誡大家不準笑話人。

其實,我沒覺得笑一下有啥毛病,我自己小時候就笑點低,同學打個稍大聲的噴嚏我都能樂半天,也不是笑話,就是覺得搞笑嘛。但我是外向性格,或許無法理解內向孩子會有什麼感受。或許對特別膽小敏感的孩子來說,被踩掉了鞋又引來旁觀者的大笑,心裏真有可能不太舒服吧。

小男孩之所以能去告狀,就說明平時老師就有這方面的要求,人與人之間的尊重,或許就體現在這些小小的細節之中吧。通過這件小事兒,我看到了老師對品性教育和行爲規範的重視。

三、這是自己的事情

有一次,圖書館日,松子忘帶裝書的布袋子了。接孩子時我順便就跟老師提了一嘴,說今天我忘給松子拿書袋了。沒想到老師並沒像多數人那樣客套着說沒關係,而是很認真地看着我和松子,說:不,這不是你的事,這是松子的事。

說得我都有點汗顏了。才一二年級的孩子,在我眼裏還是啥都不懂的小娃娃呢。或許這就是爲什麼感覺西人孩子成熟早的原因吧,父母自己不放手,孩子永遠成熟不起來。

什麼是教育?這就是教育。無需多言,哪怕只一句話,只要點得到位,便可能改變一個人今後的行爲模式。

四、“投訴”信事件

當然也不是全都一帆風順,不可能所有老師都那麼讓人感激,遇到一兩個不太對眼的也正常。

有一次,松子突然說她不敢去上學了。對我來說這可是驚天大事,到底受了啥委屈能讓孩子連學都不敢上啦?仔細詢問一番才知道,原來是害怕News time。

News time是個教學內容,每個孩子每週都有一次站在全班前面演講的機會,從幼兒園起就有,只是每個學校叫法不同。其實就是鍛鍊公衆演講和表達能力的過程。這就是爲什麼西方人可以不用看稿、不緊張地濤濤不絕的原因,鍛煉出來的唄。

對於內向害羞的孩子來說,站在衆人面前講話,確實需要突破自己,慢慢建立信心和勇氣。女兒在幼兒園時,上前展示自己的玩具,根本說不出話,老師只好問問題,她來點頭搖頭或者用手指一指。後來雖然好一些,但說話聲很小。

這次松子遇到的是一位代班老師,我在學校活動時見過,長得有點兒像戴安娜王妃,能感覺得出她是個比較強勢的直爽性子。松子演講聲音太小,她就高聲提醒:“Louder!” 性格原因,提醒的聲調和語氣可能聽起來有些嚴厲,這讓松子害怕,覺得老師是在批評她,覺得老師非常不喜歡她。如此幾次之後,輪到松子要演講那天,孩子就想逃避,不敢上學了。

作爲一個以心理健康爲重的媽媽,我當然不能對孩子的害怕視而不見,我絕對不會逼孩子以這樣的心態去上學的。若孩子向父母求助時得不到幫助,甚至得到的是責備,那以後再有什麼問題,也不會再告訴父母了。那些與父母日漸疏離的情況,其實很可能是父母的失職造成的。

我想幫女兒,但又不想得罪老師。在這件事情上,女兒和老師都沒有錯。

女兒並非故意違逆老師,並非故意小聲,而是努力大聲卻做不到,這當然不能責怪孩子,信心和膽量需要慢慢建立和培養的。

而老師呢,是爲孩子着急,希望能逼她快點達到要求,出發點也是好的。只是沒想到孩子膽子這麼小,老師語氣稍微嚴厲點兒就被嚇成這樣。所以老師也是不能責怪的。

我需要做的,只是如實向老師陳述女兒的害怕,讓老師知道這孩子特別敏感又膽小的性格特徵。於是,我提筆給老師寫信。我知道,作爲第二語言,信寫得肯定有諸多毛病。但實際生活中,別人能明白你的意思,能達到交流溝通的目的,就夠了。

信中,我如實描述了女兒害怕上學的情況,然後更多的筆墨用來說明她性格方面的弱勢,包括小時候在幼兒園曾一年沒有說話的故事。整個意思是,這事不怪老師,主要是孩子性格導致。但性格這東西先天而來,我們也沒有辦法短期改變,所以只能請老師對她多給予一些耐心,我們一起幫助她克服困難。

女兒自然連遞信都不敢,我早上親自把信交到老師手上。當天就接到老師的電話,告訴我她已經把此事上報給上級,上級會在女兒演講時過來視察,以判斷到底是不是老師的問題。(當然,不用想都會知道結果,當然不會是老師的問題啦。我也壓根沒認爲老師有問題。但學校這麼做,是按照矛盾處理流程在走,所以我理解,也不必較真。)

當天晚些時候,再次接到學校的電話,是哪位領導我也沒聽懂,反正就是告訴我事情處理的結果。經領導檢查,老師沒有責任。但在上級監督下,老師和松子進行了溝通和解釋,當然也有安慰,最終松子表示沒事,就算處理完畢。

放學接到孩子,自然先關心一下情況,女兒看起來挺輕鬆愉快的,問她具體情況,只說老師態度很和藹,也沒有責備她。後來再到她演講的日子,也沒再表現出不敢上學的樣子了。

我知道老師或許爲了避免再次誤會,就放棄要求女兒大聲演講的努力了,單從女兒演講能力來說,並不是好事。但我還是那句老話,我永遠最重視的是一個人的精神健康和心靈世界。若不得不犧牲一個,我毫無疑問會犧牲所謂的能力也好、表現也好、成績也好、成功也好。

至少,經過這一場事件,我知道學校對家長意見的重視和尊重。也沒發生什麼過後報復孩子的情況。這也讓我對學校多了一份好感。

後來我還抽空去女兒小學做過義工,其實主要是好奇,想看看孩子們上課到底啥樣兒。讓家長參與義工的是英文課的小組活動時段。全班分成四個組,每組做不同的內容。如果有家長來幫忙,老師就不需要同時照顧四個組了。那天老師安排我負責的是遊戲組。就是通過玩Ipad上的一款遊戲,來認識單詞。對我這個非英文背景的移民來說,倒是可以勝任哈。低年級的孩子特別可愛,好奇地問我手腕上帶的是什麼?晚上能發光嗎?哈哈,看來把我的玉鐲當成熒光棒啦。

從那以後,我在校園裏常被小孩子認出是“XX的媽媽”,然後會老遠大聲和我說哈羅,特別可愛。最高興是有一次,松子告訴我說:同學們剛纔在議論說你很漂亮。哈哈,爲娘我表示灰常贊同,小朋友眼光不錯嘛。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