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俄羅斯套娃-《小姨多鶴》觀後感

  今天的人,也只有在文學作品和相關的影視中,才能看到多事之秋那些不那麼平凡的事和人了。今天也有人因爲提不上副教授而跳樓,因買不了房子而焦慮。和《小姨多鶴》中多鶴的遭遇相比,那些又算得了什麼呢?

      其實,人們面對更“客觀”的困難,往往有着自己不知道的抗壓能力,和打不死的小強沒什麼區別。而選擇放棄,除了自身確實一些懦弱外,很大程度不承認困難的“客觀性”,認爲有某種不公。

  這又是一部嚴歌苓小說拍的劇,她總喜歡從對個體的描寫,來揭開歷史的、社會的、和人性的某種規律或事實。《小姨多鶴》裏,民族間的,侵略者的野蠻和被侵略者的復仇情緒,家庭和血緣,同情、善良與維護自身地位的抗爭,傳宗接代的觀念和對社會輿論的恐懼…

        總之,不是簡簡單單的自私和同情可以解釋清楚的,嚴歌苓用文字逼迫你去思考,去追問。你看第一遍是一個故事,看第二遍就是另一個故事了,它一定會變得更深刻。

  兩顆原子彈丟在長崎和廣島,蘇聯紅軍也大舉進兵東北,燒殺姦淫,發泄着對法西斯的報復。嚴歌苓原著小說中提到,爲了尊嚴,來不及撤離的日本人甚至整村整村地自殺,慘不忍睹。劇裏的交代中,多鶴是在逃難的過程中,被土匪掠去,放在麻袋裏,在集市上販賣。土匪以爲她死了,給了張儉父母一塊大洋,讓他們拖去埋了。

        路上,他們發現多鶴還有一口氣,於是擡回家救了她。此後兩口子合計,自家兒媳因躲避鬼子姦淫,墜崖流產,無法再生。這日本女人說不定還能幫助傳宗接代。

  媳婦小環不能生育,老兩口一直在給獨子張囉納妾。小環當然不樂意,擔心自己地位不保。她也暗合了老兩口的心思,畢竟一個無根棄女,還是日本人,將來還不是她要怎樣就怎樣。

        她讓丈夫張儉發了重誓只愛她一個人,得到承諾後,她去勸說多鶴,並且講了自己失去生育能力的那段恐怖經歷。

  得救的多鶴本就不知如何報答張家的救命之恩,又聽了小環被日本兵逼落懸崖的經歷,報恩帶贖罪,立刻就答應了替張家生子。

  張儉這個人是個憨憨的手藝人,和媳婦的感情也不錯。家裏突然來了位日本姑娘,爹孃還打算讓這姑娘跟他生孩子,這讓他很有壓力。

      哥哥抗日犧牲,媳婦又因日本兵失去了生育能力,他家反倒救了日本女人,還要他與這女人生孩子。這在那個年代得承受多大壓力啊?

      張儉的內心衝突,直接導致了兩次近乎瘋狂的非理性行爲。一次是多鶴尚未完全甦醒時,他偷偷把多鶴背到了冰凍的河面上,可就在他打算把多鶴推入冰窟窿時,他失去了勇氣。

      雖是日本人,但那也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還是一個18歲的女孩。殺人,不是所有人都能下得了手的。

      第二次,多鶴給他生下了一個女兒。他心中的惡魔再次控制了他,他故意把多鶴帶到偏僻之地丟棄了。張儉母親知道後痛不欲生,她那時已經把多鶴當做了自己的女兒了,因爲疾病,她的日子已經不多了,可她無法接受兒子如此殘忍的舉動,非要兒子把多鶴找回來不可。

  多鶴衣着單薄,一個人在冰天雪地裏尋找回家的路。穿上從死人身上扒下的棉衣和狗皮帽,逃生路上被迫下過煤礦,險些遭到非禮。

      最後被張儉母親找到的那一幕,淚崩了。張母和多鶴兩個人都已經沒有氣力了,她們在冰面上爬着,一個釐米,一個釐米地爬着,當張母的手夠到多鶴的手時,她暈了過去。多鶴回來後,張儉的母親也到了人生的大限。她對兒子和小環的後事交代都與多鶴有關,以她的閱歷,她知道多鶴接下來會有多難。

  嚴歌苓在寫什麼?敵對民族間的普通百姓,他們如何相處?該記住什麼都記住了,傷害是不能忘的,但傷害背後的邏輯也不能不思考。

        那麼多抗日雷劇不僅沒有讓人們記住該記住的東西,最重要的是催眠了思考。思考不同於洗腦,嚴歌苓用它她的文字,畫面感極強的文字,引導力極強的文字,幫你洞見故事背後的人性和社會邏輯。

  《小姨多鶴》裏,多鶴此時已經不能叫多鶴,只能叫“二環”;她是一位真真切切的母親,但孩子們不能叫她媽媽,甚至不能知道她是媽媽,兒女們叫她小姨,小環的妹妹;就連她喜歡的飯糰和生魚片也遭到了歧視;出了張家門,她更慘了,她連話都不行,成了一個“會說話的啞巴”。

  她自己上工地幹活,還要急吼吼地回家給孩子餵奶。他給張家生了三個孩子,和張儉培養起來的感情還需要通過幽會得到釋放。

  就這樣,小環還是會尋死覓活的。畢竟讓出自己男人的身體已是極大的痛苦,何況再讓出心呢?

        可多鶴越是忍讓,就越能得到男人的憐憫,憐憫是愛情化學反應裏的催化劑。滴水穿石的韌性正是多鶴性格的寫照。

  小環也是善良的女人,可越是對孩子們和自己的關係焦慮,就越是適得其反。真誠是真的無敵,母性是無私的,基因層面就註定了這一點。想想小環也真的不易,心裏藏了那麼多事,實在是夠苦的。

  這部劇我還沒看完,匆匆寫下這些感想,恐怕和看到“全景”後,會有相當大的變化。嚴歌苓的東西,總需要一層一層地去體會。就像俄羅斯套娃,每打開一層套娃,都會有驚喜。而最內層通常都是人性,就是那些只可意會,無法言說的混沌。

注:配圖來自網絡。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