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島印象

1

2021年某個盛夏的早晨,和朋友們一起從椒江乘船前往大陳島。

隨着船離岸越來越遠,船艙外的海水越來越清,顏色時而偏藍時而偏綠,呈現出頗有治癒力的純淨。想象中上好的瑪瑙翡翠大概就是這種色彩。

與海面緊緊相連的天空是湛藍色的,上面覆蓋着潔白輕柔的雲。船舷處激起的浪花也是潔白,彷彿在和白雲遙相呼應。

忽然,天色變得有些迷濛。雲朵好像滲進了天空裏,天和雲分不清了。也沒有湛藍和潔白了,成了整一片的灰色。原本平靜的海面有了波瀾。海水似藍似綠又似灰。遠處隱隱約約好像有島或山坡之類。想起了白居易《長恨歌》裏的詩句:“忽聞海上有仙山,山在虛無縹渺間。”

船艙中坐滿了人,周圍有很多聲響,我兀自靜靜看着窗外的海面,任思緒隨意飄散。這一刻,不僅心是安靜的,整個世界彷彿也是安靜的。

大約過了十來分鐘,又見到了澄澈晴空。明朗的藍天白雲,綠色微瀾的海面,不遠處可以清楚看到岩石和樹木的小島。彷彿從朦朧仙境重回了爽朗人間。

經過大約兩小時的行程,終於登上大陳島。天空上大朵的白雲,沿島高高低低的房屋,港口停泊的各種船隻,海島小鎮的風貌初步展現。

2

下船換乘中巴,開始朝山上開。在起伏蜿蜒的盤山公路上行駛約二十幾分鍾到達酒店。等不及入住,已被周圍優美環境亮閃了眼睛。

時值正午,夏日驕陽下鮮綠閃亮纖塵不染高高低低的草,藍寶石般晶瑩剔透的海面,彷彿海面延伸的近乎海藍色的天空,幾縷輕盈飄絮般的白雲。除了風聲和鳥鳴,沒有一點嘈雜之音。置身其中,宛如人在畫中游。

我在路邊蹲下身子拍了一張蓬蒿草的照片。因爲角度的關係,鏡頭裏的蓬蒿草顯得非常高大,彷彿挺拔的青松,映襯着藍天白雲。在清澈通透的空氣中,細細密密的蓬蒿葉子每一片都清晰可辨、精神抖擻。

草地上還有金雞菊、夜來香、紫菀花、天人菊。甚至還見到了原本應在暮春時節盛開的金銀花,大概島上的氣候類似於山間吧,所謂“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3

回到山腳港口,在一家名喚二十九海狸的沿街飯店裏用中餐。

飯店對面是一排瓦片屋頂的石頭房子,門口擺放着花盆、網兜、凳子、掃帚之類,有濃濃的生活氣息。站在街上放眼看,兩旁有不少像這樣的石頭房子,也有上面是水泥牆下面是石頭砌的兩層樓。這大概是海島民居的特色(想起十幾年前去溫嶺石塘,也曾看到許多石頭房子)。

飯後,一羣人一起步行回酒店。路邊又見到了更多的石頭房屋,還見到好些屋子外牆上關於漁民捕魚的勞作場面或海島風景以及海里動物(如水獺)的彩色繪畫,在盛夏中午的陽光下呈現一種特別熱烈的生活意味。

走到更高處再回頭俯瞰,又看到許多散落在各處的石頭房子,高矮大小都有。有一些前面有水池以及晾曬的衣物。有一些特別低矮破舊的,感覺馬上就要塌了。多數屋頂的瓦片上都壓着好幾排石頭,應該是防風用的。中間夾雜着一些水泥建設的更新一些的房子。但顯然是那些石頭房屋給這個島帶來了一種歷史感和滄桑感,賦予它更厚重深沉的氣質。路邊有新翻整過的菜地,還有一簇一簇的野菊花。

4

下午去看了臨海而建的思歸亭。

居說此亭曾有過別的名字,涉及一些歷史事件和人物。但我想到的只是最樸素的漂泊異鄉之人揮之不去的鄉愁。亭上有一幅對聯繫,上聯爲“望海覓巖雲曾聽波濤澎湃”,下聯是“飄遠歸故里來尋根本枝葉”。讀來許多惆悵感慨。

再往下看,裸露的岩石,黑的礁,白的浪,稍遠處藍綠色如緞的海面,前方海天相接處淺藍色的天空和若有若無的白雲。無論歲月如何變遷人事怎樣滄桑,大自然兀自如畫如詩。

旁邊有一座從島延伸到海面的玻璃棧橋,看上去很新潮很有氣勢。但這不是我喜歡的。一方面因爲膽小,我向來對玻璃棧橋之類的東西敬而遠之。二來總覺得人爲建造的這些表面之物實在無法與自然本身的美好相提並論。

5

之後我們一直在沿海的岩石間行走,是爲甲午巖景區。

石頭砌成的臺階兩旁巨大的岩石,深深的溝壑,陡峭驚險的石壁,生長在岩石或峭壁上的頑強草木,無一不讓人感嘆大自然的力量和生機。

有一種看上去別有風味的小花。葉子形狀有點像迷你版的杜鵑葉。花是白色,有五片花瓣,花朵特別細緻小巧,看上去像滿天星,又像六月雪,在粗糙的岩石間盛開,讓人感受到脈脈溫情。用形色軟件查了下,它叫海濱珍珠菜,又名星宿菜。

岩石間的人行道修建得很平整,且所有路邊皆有屏障,無令人感覺驚險處。在行程將盡時要經過一個約十幾米高的峽谷,上面有一座木板鋪成的棧橋。因爲恐高,這樣的橋我自然是不敢走的。朋友們都說沒事的不用怕。還有人馬上走上橋去試給我看,的確看上去很平穩,不像有的棧橋那樣明顯搖晃。可我仍然不敢走,說我還是走回頭路吧,等會再想辦法和大家在目的地匯合。但朋友們不肯放棄,最後他們提出一個辦法,讓我閉上眼睛,派兩人一左一右扶着我走,在此期間,其他人都不上橋以減少搖晃。大家七說八說,我實在拗不過,心一橫就答應了。這是我平生第一次決定走這樣的懸空棧橋。爲了不辜負大家,我也是豁出去了。

我就這樣閉着眼睛,在兩個朋友的攙扶下忐忑不安地走上了棧橋。果然踩上去還是踏實平穩的,沒有明顯走在橋上的感覺,再加上兩邊有人扶着,他們還不停給我寬慰打氣,而且走得很慢,又閉着眼看不到什麼高險之類。心裏的慌亂漸漸趨於緩和。

不知道走了多少時間——應該也沒有多久,但還是覺得有點漫長。終於,聽到已先行過橋的朋友大聲跟我說,好了,已經到了,可以睜眼睛了。然後我看到自己已經踩在了陸地上。我終於成功戰勝了一次心裏的恐懼,別提多開心了。雖然下一次遇到類似情況我估計還是不敢走,但至少這一次能走過來也是好的。由衷感謝我的朋友們。

在甲午巖景區快結束的時候有一條水流淺淺的河。河上有兩排用長方形的石塊連成的路,河水從石塊與石塊間的縫隙流淌。同行一位長髮飄飄的朋友站在石塊上回眸一笑,甚是好看。河邊有大片大片的海濱珍珠菜、竊衣花、佛甲草,還有蘆葦。

6

隨後乘車到了一個草木茂盛的高地。

天氣忽然發生變化,晴朗豔陽不見了,海面和天空都披上了濛濛煙霧,遠處島嶼隱在煙霧中若隱若現。

後來又開始起風,高地四周茂盛的草葉還有一些清新美麗的小野花在風中搖擺,發出唰唰的聲音。還有很響的好像風吹旗子的嘩嘩聲,但這裏並沒有旗,大概是風吹向島的響聲亦或風在空中飛奔的足音。對於久居都市的人來說,這些聲音堪比天籟,可以滌盪靈魂。

海面像一面巨大的灰綠色綢緞在風中起伏。

再後來,海和天全都是灰色了,如煙如夢。有細細的雨水飄落。

這樣子站在島上,看着這樣的天空和海面,聽着這樣的風聲,被這樣清澈的風和雨絲拂面,好像有許多填滿尋常日子的嘈雜東西遠去了,又好像自己從某種熟悉的場裏抽離出來。雖然只是短暫的離開,亦感覺到一種難得的舒暢。

7

晚上繼續在老地方喫飯。飯後我們一羣人去港口小鎮閒逛。

說是鎮,其實主要也就是沿海的一條街。門口小黑板上寫着“有酒有肉”的燒烤音樂酒吧,和之前那家飯店同名的甘九海狸茶餐廳,亮着紅燈籠的客棧,街旁木架子上種着的青菜,早餐店,大排檔,港灣海面上停泊着的船隻,在海水裏搖曳的燈光,喧鬧的人羣。這就是海港小鎮的夜景了,我們這羣人的說笑聲也融了進去。

8

從街上折返,我們決定繼續步行回酒店。慢慢往高處走,很快把海港小鎮的喧鬧拋在身後,開始進入寂靜鄉村模式。

路邊零零落落的燈光,夜色中的樹木,夏日山野和草木的氣息,不知名蟲子的鳴叫,天上隱約的星光。偶爾有一輛車子駛過,我們趕緊往路邊閃。此時此景,我感覺彷彿置身於遠離大海的老家的山村。已很多年沒有這樣子行走在鄉村的夜色中了。想起了很多往事。同行的朋友們無疑也有很多類似的聯想,因爲我們很快開始熱烈地說起各自在鄉下走夜路的場景。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讀初中時,學校離家有三十多裏,平時都住在學校。週六傍晚放學後和幾個同學結伴走路回家,途中他們一個一個地到家,最後只剩我一人,而天已經黑了,有時很長一段路都沒有人家也沒燈火,心裏真的好害怕。還有一次非常歡快的記憶,是週六去一個離學校大約十幾里路的同學家玩,週日晚上幾個人一起回學校,路上有很好的月光,我們一路說笑和歌唱。那樣快樂的少年的歌聲或許一直被山村的夜空以及路旁的山野和田地記着吧。說起這些,順帶又想起那個年代鄉村中學住校生的生活。

同行的好幾個顯然比我要年輕的朋友竟然也有類似在鄉村走夜路和住校的經歷。他們也說了很多。於是有熱切的共鳴,並因此感覺一下子距離更近了。

平時我們都各自埋頭工作,空時閒談大多也都是關於當下周遭的生活,若非機緣巧合一起漫步在大陳島的夜色中,恐怕永遠不會彼此談及這些久遠的往事。

若干年後,這個夜晚或也會成爲我們各自記憶中的珍藏。

9

第二天上午大雨傾盆,且颳着很猛烈的風,我們哪兒也去不了,只好呆在房間。風雨稍微小一些的空隙,我在酒店周圍轉悠了一會。

再次聆聽了海島足以滌盪心靈的呼呼風聲。昨日豔陽下燦爛的野花此刻正承受着雨打風吹,卻並不減風姿,它們應該也是見慣風雨的。

意外發現一棵桑樹上竟然還結着桑椹(它們和金銀花一樣原本屬於大自然在暮春時的饋贈),半青半紅的和紫的都有,真是讓人驚喜。我當下就摘了一顆沾着雨水的紫桑椹放進嘴裏,如此清爽的甘甜,爲此次大陳島之行留了一個有滋有味的收尾。

中午時分,雨停風歇,我們在港口小鎮用過午飯後踏上了返程的航船。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