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天共修《論語》訓練營】DAY19

【原文】13.1 子路問政。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

【翻譯】子路問爲政之道。孔子說:“自己先要身體力行帶好頭,然後讓老百姓辛勤勞作。”子路請求多講一些,孔子說:“不要倦怠。”

【解讀】從政三原則

      在孔子的一生當中,向弟子講述爲政之道的言語很多,它們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即便是在幾千年以後的今天,仍可爲我們所借鑑。此章所講述的從政三原則就是其中的代表。

      所謂“先之”,是從從政的原則上來講,領導人一定要做到率先垂範。我們都知道範仲淹的《岳陽樓記》,其中有句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個“先”的觀念,即從《論語》中來的。中國古典政治哲學中解釋“先”字,就是喫苦在前,享樂在後,這在歷史上不乏典例。

      “勞之”,是從政處世的另一重要原則。“勞之”是自己勞還是百姓勞?自古便有不同的解說,我們這裏採用的是兩者均參與辛勤勞作的意思。左丘明的《國語》一書中有一篇著名的敬姜《論勞逸》,她說人必須要接受勞苦的磨鍊,只有接受勞苦的磨鍊,纔能有善心。一個人如果身處優渥的環境之中,就會變得不思進取,貪圖安逸,非常容易墮落。其實不僅僅是個人,民族、國家同樣如此,所謂“憂患興邦”是也。孟子說過,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鍊,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飢挨餓,使他備受窮困之苦,做事總是不能順利。以此來震動他的心靈,堅韌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由此觀之,古人確有先見之明!

     孔子向弟子指明瞭這兩點之後,子路要求老師再多告訴他一點。孔子又追加了一個“無倦”。就是要不知疲勞地辛勤工作,一切要更加努力。在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政權更迭,以個人“無倦”的精神來維繫一個朝廷的生死存亡的先例,非諸葛孔明莫屬。孔明在世,六次北伐,屢屢以弱攻強,在國力、兵力、運力都遠遠不及對方的情況下,在糧草難以爲繼的困境中,卻能與“據天下十倍之地,仗兼併之衆,據牢城,擁精銳”的司馬懿等人相抗衡而不落下風。諸葛亮以自己的“無倦”爲蜀國贏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局面。

        “先之、勞之、無倦”,簡短的六個字,既是古人眼中從政的原則,也是今天領導者的準則。治理一個國家如此,管理一個單位是如此,作爲公司的領導,當大家在做具體的工作時,得想在員工的前面,想別人之所未想,提前考慮公司的長期發展規劃;在具體的規劃制定之後,要身先士卒,帶領大家一起努力,甚至要比員工更加努力,只有這樣單位才能達到預期的發展目標。在這一過程中,作爲領導者還要不知疲倦地奔波忙碌,既要統籌指揮全局,又要協調幫助個體。當領導難,當一個成功的領導者更難,只有在具體的工作當中用實踐去踐行“先之、勞之、無倦”的六字標準,才能成爲一個當之無愧的好領導。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