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古代題材的影視劇比較多?

經常刷劇的人可能會發現,古代題材的電視劇佔據了半壁江山,這是爲什麼呢?因爲古代的事情好多都無從考證,只要內容符合現代人的道德審美,也就可以大大方方見世面了,而且這類型的題材也不容易引起詬病,因爲我們對於那一段歷史真的是一無所知,自然只能跟着編劇的套路和線索一步步走下去,看似瞭解了一段歷史,實際上真僞難辨,可能帶來的另外一種對歷史的誤解。

電視劇追求的目標要比電影元素更加豐富,除了人物選擇上的一種美感,還有就是品質的推崇,以及對愛情的理解,還有就是社會的現實殘酷。不經歷風雨,是無法見證彩虹的,好像是約定俗成,可是誰又有那麼多波折來折騰人生,生活的平淡往往是常態,偶爾的小驚喜纔是意外,莫把別人的意外當常態,也莫學着哲人看待人生的意外和常態,無動於衷,不喜不悲,那樣學不來,只會東施效顰,徒增自己的煩惱。電視劇無疑成了調劑生活的一罐調料,無聊的生活需要調味,平淡的生活需要外界的範例讓我們去模仿,因爲想象力這東西沒見過永遠不會有結果,就好像你不認識的東西你打死也叫不出它的名字來,這是認知,有就有,沒有就是沒有,做不了假,成不了真,所以多看看外面的世界,沒有什麼壞處。

都說電視劇是生活的剪影,其實是對的,人生如戲,戲如人生,知道什麼進場,知道什麼時候落幕,總需要把握時機,對了順風順水,錯了,跪着也要走完,畢竟回去的成本不比現在跪着走有多少,苦中作樂罷了。古裝劇之所以沒有限制,就是那個時代沒有現在那麼多束縛,自然教化要少的多,愛恨情仇自然要光明正大些,因爲好人有好報,還有就是編劇的神邏輯,觀衆的期盼值,都可能喚醒一個瀕危的人,還有就是個人英雄主義的設定,絕對是從美國那電影裏面學的,以一敵百,一招秒天地,最後可能死在一個不起眼的小人物身上,目的就是要給生活中的小人物一點點存在感,激勵一下,不要妄自菲薄,醜小鴨都可以變成白天鵝,灰姑娘都會找到白馬王子,殊不知那些童話原版並非那麼美好,經過多人改良後纔有瞭如今的童話故事,才被孩子們追捧。仔細想想,那些故事都是大人寫的,怎麼會變成童話故事,難道他們沒有經歷過社會的“毒打”嗎?如果這樣想想一切也就順理成章了,爲了下一代,美好的未來儘量好一點比較好,至少看起來美美的也行。

寫了那麼多,無非就是想說我們追那些古代的電視劇,就是對現在社會的一種反思和映射,借古諷今,借玄幻神話來對一種現象的一種申訴或者推崇,無論是個人的力量,還是社會的力量,總要有一方妥協或者折服,方可維持一種平衡。

世界上沒有絕對的平衡和公平,一切都只能在動態中尋找一個契合點,或者說只能滿足一部分人的,因爲羣體中不可能做到完美調和,優勝劣汰,適者生存,這不光是自然的法則,也是我們人類進化的法則,唯有堅守,方能永恆不衰。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