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洋界的炮聲

黃洋界是江西省井岡山的五大哨口之一,是井岡山北面最大的隘口,海拔高度1300多米,是從北面進入井岡山的唯一門戶。它扼制兩座高山之間的峽谷通道,地勢險要,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有天險之稱。歷史上這裏曾經發生了著名的黃洋界保衛戰。

1928年8月,湘贛兩省國民黨軍隊趁朱德率領的紅四軍主力遊擊湘南受挫、毛澤東委員率軍到桂東迎接朱德未歸、井岡山根據地兵力空虛之際,糾集四個團正規軍的兵力,從北面撲向井岡山,企圖一舉攻克,讓朱毛紅軍徹底失去根據地依託。

此時的井岡山情勢萬分危急。敵軍很快攻克井岡山周邊地區後,氣勢洶洶地向黃洋界哨口殺來。而山上只有兩個連的紅軍戰士駐守。

留守井岡山的紅三十一團團長朱雲卿、黨代表何挺穎等立即召開緊急會議商量對策。根據之前毛委員作出的誓死守衛井岡山的戰鬥口號,會議決定,紅三十一團一營主力扼守黃洋界哨口,紅三十二團分兵把守八面山、雙馬石、桐木嶺和硃砂衝另外四個哨口,並發動羣衆協同作戰,騷擾敵人後方。

紅三十一團一營在黃洋界哨口以逸待勞,迎擊來犯之敵。

戰鬥打響前,一道十萬火急的命令連夜發出,井岡山周邊15個鄉的羣衆及赤衛隊接到命令,連夜趕削竹釘,在通往山上的小路上築起了“竹釘陣”。趕修了竹籬笆障礙、滾木擂石、壕溝、射擊掩體等防禦工事。

8月30日,黃洋界保衛戰打響。敵軍沿着小道向上猛攻,頓時槍聲大作,炮聲隆隆。前面的敵軍士兵首先遭遇了竹釘陣,慘叫聲連成一片,後面的敵兵又被滾木擂石擊中。山上駐守的紅軍戰士100餘條槍,居高臨下,一齊開火,打得敵兵哭爹喊娘向下退去。


仗着人多勢衆,山下的敵人輪番上陣,向山上發起攻擊。


激烈的戰鬥從上午打到下午,紅軍彈藥即將用盡。正當敵軍重新組織進攻一步步逼近哨口時,我方的一門迫擊炮在關鍵時刻發揮了奇效,扭轉了戰局。


這是紅四軍主力離開井岡山時留下的唯一一門修好的迫擊炮,只有3發炮彈。由於山上氣候潮溼,前兩發炮彈都成了啞彈。千鈞一髮之際,黃埔軍校炮科畢業的陳毅安營長親自操炮發射,直接命中山下的敵人前線指揮部,現場的敵前線指揮官非死即傷。山上協防的羣衆把鞭炮點燃後放入鐵桶裏,製造出類似炮彈爆炸和機槍射擊的聲音,並敲鼓吹角、搖旗吶喊,給敵軍造成紅軍人數衆多的假象。驚恐萬狀的敵軍誤以爲紅四軍主力已經回來,擔心被包圍殲滅,於是放棄進攻連夜撤退而去。

黃洋界保衛戰的勝利,爲紅四軍主力回師井岡山、打破國民黨軍的第二次“會剿”創造了有利條件。在率部回師井岡山途中,毛委員聽到了這一勝利的消息,非常高興,欣然揮筆寫下了著名詞篇《西江月.井岡山》:

山下旌旗在望,山頭鼓角相聞,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早已森嚴壁壘,更加衆志成城。黃洋界上炮聲隆,報道敵軍霄遁。

九十六年之後的今天,我站在黃洋界哨口眺望山下峽谷,兩邊的高山依然陡不可攀。和當年不同的是,山體已經被茂盛的森林覆蓋,顯得鬱鬱蔥蔥,無邊無際,讓人看不到山下的房舍和田園。那尊當年讓敵軍魂飛魄散的迫擊炮依然挺立在山頭炮位上,炮口對着山下。我眼前浮現出當年它一聲炮響之後,那一發珍貴無比的炮彈飛下山去,在敵軍指揮部中心炸開、山頭軍民歡騰的場景。

黃洋界上的這一聲炮聲,承載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安危,使中國革命事業渡過了一個非常危險的險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