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與罰》:善良的人不適合幹壞事

1812年,在歐洲戰場取得取得巨大勝利的拿破崙日益膨脹,揮師東進,對俄國不宣而戰,拉開了衛國戰爭的大幕。這一次,勝利女神沒有站到高盧人這邊,俄國軍民憑藉無畏的勇氣和誓死保衛家園的決心擊退來犯者,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這場戰爭的影響是深遠的,它讓一些之前從未踏出寒冷國門的俄國人第一次見識到了西歐的繁華與先進,他們臉上勝利的喜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對自己國家現狀的失望和前途未來的擔憂,於是許多貴族階層開始對西歐產生強烈的嚮往,連說法語也成了一種時髦。

可很快他們發現,他們依靠“拿來主義”從法國搬來的那一套理論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根本施展不開,加之“十二月黨人”的失敗,讓他們陷入更大的混亂與自我懷疑當中,其中不乏一些激進的知識分子。他們像一羣沒有目標的“綠頭蠅”一樣四處亂撞,試圖爲國家和自己找到一條出路,於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了一大批日後影響整個俄羅斯乃至世界文壇的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之一。

翻閱十九世紀俄國作家的作品,字裏行間交織迷茫、矛盾與困惑,而陀氏大概是他們當中最擰巴的那個。從他的小說中,我們看到作家不斷提出問題,也不斷試圖尋找答案,可最後都沒能找到解決的辦法。在小說《罪與罰》當中,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就是作者紛亂思想孕育的“怪胎”。

陀氏的文字看不到語言之美妙,情節之曲折,環境描寫之細膩,但卻爲評價一部小說優秀與否定義一個新的標準,即思想是否有深度,顯然在這一方面沒人能比他做的更好了。

讀馬爾克斯,就彷彿看到了一個風情萬種的拉美少女,身上散發着神祕又迷人的香草氣息;讀海明威,就彷彿看到一個驕傲粗魯的昂撒人,赤裸着身子抽着雪茄;讀太宰治,就彷彿看到一個縱慾過度的廢柴青年,邊自言自語邊哭泣着酗酒;而讀陀氏呢?大概就是看到一個包裹嚴實的維京人站在你面前,外表冷漠但內心如火。

小說《罪與罰》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大學生殺害了一個放高利貸的老太婆之後無法逃脫良心的譴責,最終投案自首的故事。陀氏善於通過犯罪來刻畫人物,並藉此來剖析人物心理,然而構思一樁犯罪簡單,找到一個充分合理的罪案動機卻不容易。陀思妥耶夫斯基在這方面同樣的做的很棒。

小說中的主人公拉斯柯爾尼科夫(也叫羅佳)在無政府思想的影響下,提出了一套“兩類人”的觀點:即世界上有一部分諸如牛頓、默罕默德、拿破崙一樣的偉大人物,他們肩負推動人類前進的使命,而其他一些人只是承擔人類繁衍的職責而已。

很顯然他將自己當成了前者,爲了驗證自己的想法,同時也是解決自己的窘迫現狀,他決定搶劫並殺害一個自私暴戾的高利貸者,而在成功作案並逃脫後,他陷入無盡的痛苦之中,這種痛苦日日夜夜伴隨着自己,無數次讓自己陷入病態的癲狂乃至崩潰。

很多人會以爲主人公羅佳痛苦源於對犯下這起罪惡的悔恨,要真是如此,那書名中的“罰”將大打折扣,而作者也就談不上對於人性的精準把握了。

羅佳的痛苦來源於一下幾個方面:

1、關於自我認知的失敗。羅佳將自己想象成拿破崙一樣的英雄人物,但當他發現自己沒有一絲從罪惡中逃脫中的能力時,對自身產生了極大失望,原來自己也是隻“蝨子”。這一發現超出了他的預期,摧毀了他以往的所有信念,這種打擊是他痛苦的根源之一。

2、 新生的“自我”無法融入這個世界。當羅佳用斧子殺害那個老太婆的那一刻,他也用斧子創造了一個新的自己,但新生的“自我”根本無法融入這個世界。他失去的愛的能力。面對家人的愛,朋友的愛,女主索尼婭的愛,他無法接受並給予迴應。新生的“羅佳”是殘缺的,可他再無法回到過去,這成了他痛苦的另一主要原因。

3、上面兩者疊加置於他肉體的折磨。從謀劃這起犯罪開始,他就陷入一種混亂恍惚的狀態,時而清醒,時而昏迷。高度的緊張讓他不斷髮燒,和警探的數次交鋒不斷消耗他的精力,時刻提心吊膽的他還想着幫助妹妹擺脫糾纏,照料索尼婭一家,這一切讓他本就不健康的身體瀕臨崩潰。

以上三點,是小說“罰”的主要構成,至於有關主人公殺死兩個無辜生命的悔恨,小說中則沒有過多描寫,不僅讓人感到難以理解。

但事實並非如此,作者通過主人公之於索尼婭一家的善舉,像讀者展示了羅佳並不是一個兇殘無情的人物 ,相反他有着善良的一面,那麼在他犯罪之後,善良自然會以一種間接和隱匿的方式給予他懲罰,從某種方面來說,前面所提及的他所受到的三種痛苦其實都是內心的善良對他譴責的呈現形態,只是他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本質是善良的人。

小說的最後,羅佳在索尼婭的感化下,選擇了自首,而索尼婭也陪着羅佳遠赴西伯利亞,在冰雪中洗滌各自的罪惡。

整部小說中,作者通過對底層民衆悲慘生活的刻畫,爲主人公犯的罪創造出了合理的社會因素 ,但即使在種種極爲合理因素的支持下,主人公最終還是承認自己失敗了,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作者對於那個時代憤慨但又無力的一種體現。

我想,羅佳最大的悲劇在於他在“自我認知”上產生了順序顛倒,他先是賦予自己一個“非凡人”的角色,然後用一種荒唐的方式去證實;但事實那些偉大的人物在最開始並不能意識到自己的偉大,他們只是通過時間一次次、一點點發現了這一點,從而喚醒潛在的意識。

陀氏小說充滿了大量的對話與獨白,加上作者對於時空場景的極致運用,從而製造出一種極短時間內“信息爆炸”的閱讀體驗,這也讓許多慕名讀者在讀其作品時產生無力感,但只要能忍住前期的枯燥,耐心讀下去,一定會獲得心靈的震撼與反思,這種收穫是其他小說難以企及的。

本文只是簡單分享了自己讀完這本書的心得,很淺薄也很片面,希望感興趣的朋友能夠親自閱讀,爲自己平淡的生活增添一些別樣的體驗。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