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脱口秀大会5

我是唐斩,一个梦想以文字为业的读书人。

这是我的第【345】篇个人原创。

感恩关注,欢迎转发。

《脱口秀大会5》开播了,这是我近期最关注的网络热点事件,别的大事也有,只是绝大多数轮不到普通人来关心。有人说娱乐是普通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以前我还不信,总觉得言过其实,但现在我很为自己当初的天真感到抱歉。

前几期播出之后,向来各执一词的网友们针对领笑员那英和周迅进行了几乎一边倒的批评谩骂,这也属意料之中。虽然她俩在各自领域都属于佼佼者,但面对自己不懂的行业时的拙劣表现也着实让人大感意外,她们再一次证明了什么叫“隔行如隔山”。本来作为普通观众不懂也没什么,可她们偏偏掌握着事关每位选手去留的“生杀大权”,结果就上演了一出外行指导内行的拙劣戏码,并因此被批得体无完肤。看着两位的窘相,我想起一句话,都说人要勇于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但有时候老老实实地待在舒适区里面才是最优选择。

不过深想一层,也许她们是在替节目组背锅。为了引起讨论制造热点,故意找几个外行来当评委,她们多半不及格的表现和由此引发的争议恰恰带来了更多流量,这正中节目组下怀……据说一切综艺都有剧本,对于一档即将开播的节目来说,哪怕是争议甚至谩骂都绝对要远远好过无人关注无人讨论。孰是孰非不重要,谁走谁留不重要,节目大火才是双方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就这一点来说,节目组显然又赢了。

我的另一个感受是对于那些老选手们持续创作能力的佩服,比如王建国、程璐、庞博他们。他们中的有些人在这个行业已经连续创作超过十年,现在居然还能写出各种新鲜段子,这种能力真是让现阶段同为创作者的我望尘莫及。要知道脱口秀这种表演形式并不是那种完全虚构的创作,许多内容都来源于真实生活和创作者的亲身体验,但每个人的生活总共就那么多,要不断从中挖掘萃取出全新的内容,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极强的能力。

而且他们还要不断接受和新人之间的比较,要满足观众对他们天然比新人更高的期待,这些都足以让我对这帮老炮儿的每一次上台都充满敬意。这种持续输出的能力,这种不忘初心的热爱,都令我艳羡。

除此之外,我另外一点最大的感受就是,这些年针对文化领域内容创作的监管确实正变得越来越严厉。有些段子首播时一个样,重看时就是另一个样子;有些表演据参加过现场录制的观众说最精彩的段落早已被剪得干干净净;还有些选手明明参加了录制,段子也很炸,结果却因为敏感词太多根本没有出现在播出的节目中,一整个被删除干净了……

观众根本无从知道,这是“相关部门”的审核结果呢,还是节目制作方的自我审查的严格要求——为表诚意,先自宫为敬。不过作为观众我也能理解,毕竟影响力这么大的节目,随便一点非议或者举报就很容易招致灭顶之灾,尤其是在当前的舆论环境下。

好巧不巧,这几年的公开写作经历也给了我同样的感受。拿目前我正在使用的几个自媒体平台来说,就没有一个不曾屏蔽删除过我的文章,就连上一篇  这种纯吐槽创作不易的内容,也在其中某个平台被删禁了。我自检了一下,猜测问题也许就出在文中使用了“疫*情”这个敏感词吧,就是说有些东西不管对错,反正你只要一提到就是错,就要被删除。平心而论,我觉得自己已经够小心翼翼的了,稍微敏感点的话题都不敢写,但这仍然不能完全摆脱几年被删几十篇的命运。无语,无奈,但又只能接受。

总体感觉,目前的创作尺度也许都赶不上十多年前甚至几十年前了,所以你才能时不时就看到网友们的这种话:这是可以说的吗?这都能拍?这都能过审?这也太敢说了吧……敢说啥呀,真敢说的你今天不太可能看得到,以前倒是更有可能。那时一大批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的大V,现在许多人连号都不在了;那时可以明摆出来各方共同讨论的话题,现在连提都不许提了,一提就是哔哔哔。当中文敏感词库越来越壮大的时候,我脑中闪现的尽是小说《1984》中关于真理部的魔幻情节,因为直到今天,我也并无100%的把握说它未来一定不会出现在现实世界。

算了算了,还是别想这么多徒增烦恼却又无能为力的事情了。还是把谋生之外的那一点点闲暇,分出一部分投入在娱乐自己上面吧,毕竟环境再难,“每个人(也)都可以快乐5分钟”。



《如是我闻》

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

——乔治·奥威尔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