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朱祁鎮

朱棣在靖難之役中,評價與他對陣的李景隆,說他是“膏粱豎子”,打心眼裏瞧不上這位手握五十萬大軍的名將之子。沒想到他家後代裏也出了這麼一位“膏粱豎子”,這就是他那好聖孫朱瞻基的兒子,大明第一熊孩子——朱祁鎮。李景隆在白溝河之戰中葬送了朱允炆的江山,後者在土木堡之戰中,差點亡了大明的天下。


溺愛的開始

大明宣德二年十一月十一日,紫禁城第一次迎來小皇子的啼哭聲,已經二十九歲的朱瞻基此刻終於有兒子了,立國60年的大明朝,有了首位在皇宮中誕下的皇子。

朱瞻基等這一刻等太久了,天下臣民也跟着急壞了。想當年他爹仁宗朱高熾20歲有了他,再往上,他爺爺朱棣18歲便得長子仁宗。朱瞻基同學19歲結婚,再生不出兒子,那真是有罪於國家,愧對於祖宗,愧對於天地了,就差自己罷免了自己了。

做爲高齡父親,朱瞻基在這一刻欣喜若狂,對這個大頭兒子又抱又親。(史書載“天質秀傑,龍顱魁碩逈異常”)。兒子出生第五天,朱瞻基宣佈大赦天下,減免錢糧賦稅;兒子出生第八天,就開始讓羣臣上奏立太子,在經過一番走形式的慣例推辭後,兒子出生第二十天,正式批准同意。還親自去祭告天地、宗廟,向上天和祖宗們報告他有兒子啦,他要立太子啦!

這還不夠,他的寶貝兒子都當太子了,母親怎麼還是貴妃,絕對不行。朱瞻基決定廢后,示意皇后胡善祥以無子的理由退位讓賢。不久,兒子的親媽孫貴妃以“德義之茂冠於後宮、母以子貴宜正位中宮”的理由被冊立爲皇后,他們一家三口從此相親相愛的在一起。

朱瞻基還爲他的親親寶貝選了一個寓意十分美好的名字,賜名祁鎮,在詔書中說:“夫祁者,至大之義;鎮者,安重撫定之道。”希望兒子以後能有“至大之德”承擔起江山重任。

但朱瞻基沒想到,他還未給大明留下一個合格接班人,自己就先走一步了。得子太遲,死得太早,宣德十年(1435年),朱瞻基去世,年僅36歲,這時候朱祁鎮虛齡才8歲。

朱祁鎮的皇位得來的太容易,他可以說是明朝第一個非競爭上崗的皇帝,別說洪武永樂兩位,就連建文帝都是依靠自己讀書有成績,壓倒了嫡子朱允熥才上位。朱祁鎮,成爲了第一個“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的繼承人。

但這就是命,作爲嫡長子,又早早被立爲太子的朱祁鎮,註定是天選之子,帝王之命。

“散養”中成長

8歲的孩子能懂些什麼?還是個離不開人照顧的娃娃。人是需要後天的教育和歷練的,原生家庭的父母和後期的老師對一個人的成長非常關鍵。

朱祁鎮八歲之前,父皇朱瞻基,對他那是捧在手心裏寵愛,還沒來得及好好培養,便匆忙謝幕,朱祁鎮可以說是單親家庭了,導致他整個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過程中缺乏父親的引導和關愛。而他的母親呢,母憑子貴的孫氏更是對兒子異常溺愛。

朱祁鎮八歲之後,主少國疑,掌控朝政的是他的祖母張氏與他父親留下來的內閣“三楊”。一般幼年登基後來成長爲一代明君的,跟太后或者輔政大臣有非常重要的關係。

朱祁鎮的祖母太皇太后張氏忙於朝政,爲了不違反《皇明祖訓》“后妃不許羣臣謁見”的禁令,不得不利用內侍遠程遙控,無暇親力親爲照顧朱祁鎮,跟連續輔佐兩代幼主的孝莊不能比。至於生母孫氏雖然貴爲太后,但婆婆張氏纔是後宮第一人,兒子的一切都由婆婆做主,根本沒她發揮的空間。

朱瞻基給朱祁鎮留下輔政大臣,所謂“三楊”內閣,即楊士奇、楊榮、楊溥三人。老邁不堪根本沒輔佐和教育朱祁鎮多久。“三楊”跟萬曆的老師張居正完全不能相提並論。況且楊士奇自己在教子上其實也是失敗的,兒子楊稷仗着老爹的權勢,橫行鄉里無惡不作,甚至犯下好幾宗命案。教子無方,成了楊士奇一生最大的污點。

朱祁鎮事實上處於“散養”狀態,除了玩無事可幹,對他影響最大的是那些整日陪他玩的太監,朱祁鎮後來長成一個熊孩子,王振這貨“功不可沒”。

壞水的澆灌

王振不是普通的太監,他是有記錄以來功名最高的,舉人出身,即使捱了一刀入宮後,也有非常強烈的儒家出仕思想,妄圖建功立業,留名青史,比一般的奸臣厲害多了,他唯一出頭的機會就是抓緊身邊的小皇子。

有文化又善於揣摩上意的王振,在朱瞻基在世時,就被選入內書堂,任命爲東宮局郎,侍奉當時還是太子的朱祁鎮。根據史料記載,朱祁鎮稱呼王振爲先生,“宣德中,使侍太子講讀,太子雅敬憚之”“嘗以先生呼之”。

盡心盡力照顧朱祁鎮的王振,獲得了朱瞻基的充分信任,駕崩前“遂荷付託之重”,將年幼的祁鎮託付給王振。可以說,王振纔是朱祁鎮的爹和老師,以至於復辟後的朱祁鎮仍然想念他。

正統年間王振當權時,“公侯駙馬路遇內官,反迴避之,且稱呼以翁父矣”。王振還真是個“爹”!

朱祁鎮十分依賴王振,曾在詔書中說:“朕自春宮至登大位,前後幾二十年,而爾夙夜在側”。從小到大王振都陪伴着他。正統十一年,朱祁鎮還專門下詔褒獎王振:“朕眷念爾賢勞,昕夕不忘,爾尚體至意,始終一致,我國家有無疆之休,爾亦有無窮之聞。”對一個太監如此褒獎,也是罕見。

在野心極大的王振這個老師和“翁父”的教育下,朱祁鎮有了非常強烈的抓權想法,隨着輔政的奶奶張氏與“三楊”相繼去世,朱祁鎮解除了封印。

放飛的自我

朱祁鎮之前,每一位大明皇帝,都有一段實習期。他的父親和爺爺,也就是仁宗宣宗父子,都有歷經戰陣+監國的經驗。親政之前的朱祁鎮,凡事都有人幫他鋪好路,身處的環境特別安逸,根本不知道朝政殘酷的鬥爭以及緊張的局勢,沒有鍛鍊的機會。

16歲親政的朱祁鎮,正值叛逆期,這個一直萬事順遂,意氣風發的少年天子,不膨脹可能嗎?但很快,大明的制度第一次教他做人!

他爹明宣宗朱瞻基時期,形成了一套權力制衡制度。朝臣的奏章先有通政使司彙總,交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票擬”,再由司禮監把內閣的處理意見呈報皇上批准,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在這套機制下,朱祁鎮這個皇帝已經不再那麼重要,可他並不知道。

這不是剛擺脫“工具人”身份的朱祁鎮想要的,他想做的是朱棣朱元璋這種徹徹底底想把控一切的人。毫無經驗的他,根本鬥不過朝臣,第一次摔跤遭遇挫折,只能用十分幼稚的手段,任性的對抗。

大學士楊榮欲撥白銀五百萬兩支援黃河受災的百姓,他不準!兵部侍郎于謙申請訓練餉銀,他不準!英國公張輔代吏部申請正常調轉官吏,他也不準!

看着這些沒有得到批准急得跳腳的大臣們,朱祁鎮心裏得意極了。他不是沒有幫手,早已按捺不住的王振,攛掇他以重典治國。朱祁鎮很快就感受到王振的好用之處,通過王振的手,可以毫不留情地處理那些與他對抗的朝臣。於是,明朝第一次進入了宦官專權的時代。有了王振等人的幫忙,朱祁鎮第一次感受到自己有掌控天下的能力。

青春期的少年都有想當英雄的瘋狂,覺得自己已經獨立的朱祁鎮就想要做曾祖父、父親那樣帶兵打仗,御駕親征建功立業。正統十四年(1449年),瓦剌的也先,出兵明朝的大同府。22歲的朱祁鎮等來了機會,只用了三天時間,就集合了二十萬軍隊,他就帶着王振,開始了御駕親征。

當熊孩子朱祁鎮,發現戰爭不是那麼簡單的時候已經晚了。

最後,還是他太爺爺朱棣說的對,“國賴長君。”(出自朱棣與方孝孺對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