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割過的稻穀

任何事都有專業與非專業之分,割稻穀是,當農民也是。那時的自己,只是一個在上小學的小屁孩,手握鐮刀都喫力,更不用說長時間的彎腰和用力了。

於是,可以想象這樣的畫面:一個小屁孩,蹲在田裏,一手抓着與自己的手不相配的鐮刀,露出長長的手柄,一手揪住一棵稻穀,來回摩擦用力,終於把一小把稻穀磨了下來。有時因用力過度和慣性,沒控制好,就一屁股往後一坐,摩擦到了突兀的稻茬。

屁股疼不是事,最討厭的是手臂被稻芒摩擦出來一道道的痕跡,那疼痛感會持續好幾天。

這麼辛苦又笨重的活,爲何還是要做呢?因爲割完稻穀就有冰冰涼甜滋滋的飲料喝啊,那可是我的最愛。兒時的需求與快樂就是那麼簡單。

我屬於留守兒童,收割稻穀時爸媽會回家鄉一趟幫忙。難得的相聚,卻沒多少歡樂,更多的,是大人臉上的疲憊與汗水。

記憶深刻的還有插秧前的拔禾苗場景,幾個婦人、無數小孩,湊在一起鬧哄哄的,一邊拉着家常一邊幹活。

哪家多了或少了禾苗的,都會互相分享。可是,收割後的稻穀,是斷然不會分享的,畢竟,其間凝聚了大半年的辛苦和勞作啊。而禾苗,不用完的話,只能浪費掉了。

農村,就是這麼樸實、現實、實在。

後來,收割稻穀都變得機械化了,大大的機器在金燦燦的田裏走幾趟,轟隆隆的,獨自熱鬧一番,就完事了。

我再也不用考慮收割稻穀的事了,沒了飲料喝,兒時的快樂少了一樣。但我沒有因此不快樂,因爲,大人們的辛苦,也少了一樣。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