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就是拿回對自己人生的“定義權”

作者:艾菲

公衆號:艾菲的理想


我們的人生之所以很不輕鬆,很大程度上是因爲它是被定義的。

我們被各種各樣的東西定義着,比如周圍的人、比如社會主流價值觀、比如文化、比如風俗...... 

類似“定義”不計其數,它們施加於我們的精神上,並在暗中影響我們在人生中做出的各種決定和選擇。

比如:如果你填不好這個填空題 - “我,今年__歲,學歷是___,一年掙__元,住__平米的房子,開___萬的車,有__個孩子。” 

那麼,你就會被周圍人認爲你這個人不好,甚至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失敗者。

而人生也正在這種被定義所引發的痛苦中,變得日益沉重。


01

不知你有沒有思考過這樣一個問題:我們的人生究竟是如何被定義的?

追根溯源,是因爲有很多未曾覺察到的觀念,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進入了我們的心智,然後便紮下根來,變成了束縛我們的框架。

這些觀念,被我稱爲 - “偷渡而來的觀念”。

有位心理醫生曾參與過一段時間的酗酒治療項目。

那時,他每天都會聽到酗酒症患者說酒精能幫他們應對生活中的各種壓力、麻煩和挫折。

後來有一天,這位心理醫生開車回家,遇到了堵車,擁堵不堪的交通狀況讓他感到異常煩躁,就在這時,他的腦海裏忽然閃現出一個以前從未出現過的念頭:“回到家後,我一定要立即喝瓶啤酒放鬆一下。”

對這位心理醫生而言,這種念頭非常荒謬,因爲他從不喝酒,家裏也從沒準備過酒,而且他的家族裏也沒有酗酒成性的人,從小到大他都沒有產生過這種迫不及待的想要喝酒的念頭。

那麼,他腦中忽然冒出的想法又是從哪來的呢?

你肯定已經猜到了,正是由於他聽了那些酗酒者一遍又一遍的訴說喝酒可以緩解煩躁,於是這種想法就在堵車途中,自然而然的出現在了他的腦海裏,因爲當時擁堵的交通環境讓他非常煩躁。

不知不覺間,“喝酒可以緩解煩躁”這句話,就“偷渡”到了他的頭腦裏,讓他信以爲真。

但其實,那句話是來自於那些酗酒者,並不是他自己。

但是,當他們總在他耳邊重複這句話時,這句話就變成了他自己的想法。

同樣,“吸菸可以緩解心煩”、“刷抖音可以讓人放鬆”、“只要有錢就能幸福”、“30歲就該有房有車”......的話,也已在不知不覺間,偷渡到了很多人的頭腦中。

這些點點滴滴的“偷渡而來的觀念”,可能來自於我們的身邊人,可能來自於社會主流價值觀,也可能來自於我們所處的文化和習俗......

但它們,無一例外,都會進入我們的頭腦,並由此紮根,讓我們誤以爲是自己產生了這些觀念,並依此進行行動、決策和選擇。

直到有一天,我們忽然發現,自己的人生已在不知不覺間被它們定義了

但其實,對大多數人而言,終其一生也沒意識到自己的人生其實不是自己的,而是那些“偷渡而來的觀念”塑造而成的。

我曾看到一個商家在社交媒體上發的動態:“列一下那些沒花多少錢,卻帶給你很多幸福的小東西”。

乍一看這條動態沒什麼問題,甚至可能還挺有用。

但我還是敏銳的覺得不對勁,我覺得不對勁的點在於這條動態的兩個關鍵詞 - “錢”和“幸福”。

因爲只要讓這兩個關鍵詞同時出現的頻率足夠高,在潛移默化中就能讓我們感受到“錢”與“幸福”是相關聯的,並進一步認爲“有錢才能幸福”。

這個技巧,在傳播學中被稱爲“議題設定”。

就這樣,“有錢才能幸福”這個定義,便悄悄偷渡進了我們的精神世界。

02

當“偷渡而來的觀念”潛入你的精神世界後,會分別以各種組織的方式存在。

這些組織就是意識形態。

一說起意識形態,大家可能馬上想到的是“政治”,但其實,意識形態說的是時刻包圍着我們、決定我們思考和行動的一整套觀念體系,並不僅限於政治領域。

比如,消費主義的意識形態會讓你想要成爲一個有錢人,去過一種充分享樂的生活。

而儒家的意識形態則會讓你想要修身齊家,去過一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的生活。

而我們常講的“三觀”,即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實也都屬於意識形態的範疇。

正是因爲有了某些特定的意識形態,你纔會以某種特定的思想觀念、心理態度、還有行爲方式,去面對自己人生中的各種選擇。

可見,意識形態確立了我們與這個世界的某種關係,讓我們認爲人生本該如此,世界本該如此,並堅定地踐行。

因此,從本質來說,意識形態支配着我們的精神世界,進而支配着我們的人生。

那麼,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意識形態呢?

給你一個簡單的方法,根據如下幾個問題,看看自己都有怎樣的意識形態。

1、你想成爲一個什麼樣的人?

做一個精英、人上人?

幫助和影響他人的人? 

影響社會和人類歷史進程的人?

一個有愛有溫度的普通人?

一個熱愛生命、不斷探索的人?

......

 

2、你想過一種怎樣的生活?

享樂?

苦行?

工作生活平衡?

探索?

體驗?

......

3、你想從事一份怎樣的工作?

考取編制?

進入大外企?

自主創業?

熱愛?

利他?

......

當記錄下你自己的回答後,你就可以對這些答案進行分類和歸納。

通過分類,你就能夠看到自己頭腦中意識形態的輪廓。

既然,意識形態的力量極其巨大,能夠支配我們的精神世界,進而支配我們的人生,那麼如果任由“偷渡而來的觀念”所組成的意識形態,在我們的精神世界中佔據支配地位,那我們的人生就等於是被定義的。

而被定義的人生,因爲並非出自自我選擇,所以會充滿痛苦和沉重,根本飛不起來。

03

那麼,我們該如何從由“偷渡而來的觀念”所組成的意識形態中解放出來呢?

答案是:反思和覺察。 

如何進行反思和覺察?

1、遭遇式記錄

你可以把自己對成功的看法、對婚姻的看法、對金錢的看法、對人生的看法,都一一記錄下來。

用遭遇式的方式去記錄,也就是說只有當你經歷時才做記錄。

遭遇可以是你跟別人的交談,可以是你自己的親身經歷,也可以是你看到新聞或文章,它們引發了你的想法,於是你想要表達某些觀點。這時,你就可以做出記錄。 

慢慢地,你就能夠看到存在於自己頭腦中的各種觀念,其中有不少都是“偷渡而來的觀念”。

2、審覈“偷渡而來的觀念”

在找到了存在於自己精神世界的“偷渡而來的觀念”後,你還需要去制定一個標準,從而明確究竟該給誰發放許可證賦予合法性,而哪些“偷渡而來的觀念”又該被驅逐出境?

這個標準很主觀,你可以讓每一個“偷渡而來的觀念”站在你的面前爲自己辯護,然後由你來判斷他們的辯護是否說服了你,是否與客觀事實相吻合,如果答案爲“是”,那麼你可以給它許可證,讓它留在你的心智裏,剩餘的,就要將其驅逐出去。

比如:你發現在你的精神世界中存在這樣一句根深蒂固的觀念 - 女人就該賢惠,就該爲家庭做出犧牲。

事實上,它正是一個“偷渡而來的觀念”,是你的母親在你小時候常常唸叨的,隨着時間推移,它變成了你的觀念。

現在,當你要審覈存在於自己頭腦中的各種觀念時,你就可以讓它站出來,看看它是否真的站得住腳,如果你發現這句話其實根本站不住腳,那麼你就可以果斷的把它驅逐出境。

當整個流程走完後,你可能忽然發現,你並未對自己的意識形態做出任何改變。

這,沒關係。

因爲做這一系列行動的目的並不是要改變你的意識形態,而是讓自己的人生從一種“被定義”狀態轉變爲“自我定義”的狀態。

而看到存在於自己精神世界中的意識形態,並對它進行審覈的過程,這就是從“被定義”到“自我定義”的巨大飛越。

最後的話

當我知道自己的人生是被定義的。

當我知道自己可以找出這些非法潛入我精神世界的“偷渡而來的觀念”,並一一進行審覈,最終決定給誰發放許可證賦予合法性,並把誰驅逐出境後,我的人生輕鬆了很多。

輕鬆,意味着拿回了對自己人生的定義權。

祝你也能早日拿回對自己人生的定義權,活出輕鬆自在。


艾菲介紹:思考力領域深度研究者、課程研發者、作者、講者;《直擊本質》書作者;“樊登讀書”APP“高效思考力提升課”主理人。天賦優勢領域深度研究者、課程研發者、講者。國際教練協會(ICF)認證專業級教練(PCC);超過1300小時的CEO/高管教練&個人成長教練經驗。前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艾菲的理想”公衆號創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