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中最重要的三個思想實驗:幸福、死亡和選擇

作者:艾菲

公衆號:艾菲的理想


什麼是思想實驗?

它是通過想象一個場景或情節,去激發你的直覺和推理,並對由此產生的困惑進行討論和思考,然後,考察你頭腦中存在的固有觀念和原則(特別是那些我們認爲理所當然的觀念和原則)是否正確的思考方法。

今天,我會介紹三個思想實驗,分別關於幸福、死亡和選擇,請跟隨我去考察你自己的答案,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發現。

01

幸福機器裏的人生

大兵已經在同意書前坐了兩個小時,但他還是不知道到底該不該簽字。

他必須在兩種未來之間做出選擇。

第一種未來,他的前景黯淡,而且實現夢想的機會渺茫;第二種未來,他可以成爲知名的搖滾歌星,並且能保證一直幸福快樂。

你可能覺得如何選擇顯而易見,然而第一種人生是在現實世界,第二種人生卻完全來自於機器。

這種幸福機器能夠讓你在虛擬現實中完整地經歷人生,當中的經驗經過設計,所以能夠讓你更開心、更滿足。

不過,一旦進入幸福機器,你就會再也不知道自己不是處於現實世界,也不知道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都是爲了滿足你的需求而刻意安排的。

大兵知道,一旦進入幸福機器,他的生命將變得非常精彩,但是其中的虛假卻又讓他感到遲疑,他不知道該不該簽下這份進入幸福機器的同意書。

如果是你,你會簽署它,離開現在生活的真實世界,去往一個一切都被刻意安排好的人生嗎?

我給出的答案是NO。

可是,爲什麼我會不願意呢?

爲什麼真實的“現實”人生、不斷經歷冷酷無情、大起大落的人生,竟會比虛擬的幸福人生更加讓人偏愛呢?

如果你跟我一樣,也堅持不進入幸福機器,那麼至少證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當我們思考什麼最能符合我們的利益時,我們在意的絕不僅僅只是幸福的感受與結果,否則我們就會毫不猶豫地進入這部機器了。

那麼,除了幸福的感受和結果,我們究竟還在意什麼呢?

經過思考,就會發現,我們的幸福體驗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賴於自我的價值感和尊嚴感,而價值感和尊嚴感的達成往往是涉及過程的。

比如,我們去旅遊,並不只是直達一個風景點去觀賞。通往景點的跋山涉水的路程,甚至其中的辛苦和沿途的變化以及最後的美景,它們連在一起才最終構成我們旅行的享受。

所以,如果總能輕而易舉就獲得幸福的感受和結果,那這個幸福的感受和結果還能令人感到幸福和滿足嗎?

恐怕不能。

之所以選擇不進入幸福機器,是因爲幸福不是結果,幸福是爲了活出幸福狀態,而持續努力和創造的整個過程與過程中的各種不一樣的體驗。

這個幸福機器最大的問題就是:它剝奪了我們爲了幸福而進行的持續努力和創造的過程,直接給了我們想要的結果,可是那又有什麼意思呢?

所以,當我們做完這個思想實驗後,就會意識到,雖然我們每天都在追問,什麼時候我才能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但其實,如果讓你不費吹灰之力就過上了,你是不會感到幸福的,或者只會有一瞬間的幸福。

所以,好好珍惜現在的每一天吧,珍惜你爲了那個結果和目標進行努力和創造的每一天吧,在我看來,這纔是人生幸福的真諦。

這就是“思想實驗”的作用,它能讓我們獲得無法通過現實實驗得到的深刻洞見,從而重新審視我們的人生與抉擇,更好的去過我們的人生。

02

吸血鬼人生

曾有一段時間,我沉迷於《吸血鬼日記》的劇情,於是設計了一個與吸血鬼有關的思想實驗。

美劇中的吸血鬼,不但可以長生不老,保持永恆青春的模樣,而且還能屏蔽生活中的各種痛苦情緒,讓自己感知不到任何的情緒。

這兩點,都讓我非常的羨慕。

於是,我問自己:假如有機會成爲一個永生不老的吸血鬼,我是否願意?

現在,我把這個問題也同樣提給你,你的答案會是什麼?

當認真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忽然發現,雖然我們總在感慨人生短暫,但其實我並不真想成爲“長生不老”的人。

同樣,雖然我也常被情緒擾動,有時也深受其苦,但我依然不想成爲感知不到自己情緒的人。

爲什麼?

長生不老、沒有情緒的苦,不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情嗎?

爲什麼會在自己真的有了這樣的機會後,卻又說出了No呢?

想象一下,在成爲吸血鬼後,如果可以永無止境的活下去,那麼今天對你來說還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嗎?你有什麼事是非要今天去做不可嗎?

完全沒有,因爲你有無數個“今天”,所以這個“今天”也就失去了它的寶貴意義和特殊含義,於是,你也就無法感受到“生命有限”人生中的那種“今天”的可貴。

同時,你也再也無法感受到夢想的可貴,因爲你可以用不滅的身體和靈魂去幫自己實現夢想,日子那麼多,又何必急於一時?

如果人生變成這樣,那它還有什麼意義呢?

當想到這裏時,就會發現,正是因爲人生的有限,我們纔是更要認認真真的活每一天,我們才更是要認認真真的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

在這些問題的引領下,我意識到,人生如果沒有了“死亡”,就很難體會到“生”的喜悅。人生如果沒有了起起伏伏的情緒,就很難體會到活在人世間的生動,就無法收到從自己內在傳來的各種各樣的信息(情緒就是我們內在給自己的信息),因此也就失去了探索自我與認知自我的樂趣和機會。

可見,正是因爲人生有了那些看似負面的東西,才讓正面的東西有了特別的意義和價值。也正是因爲人生有了那些情緒的跌宕起伏,纔會讓有時出現的平靜與滿足顯得無比珍貴和享受。

失去了負面,正面也就沒有了意義,這就是"死亡"對於"生"的價值,也是"痛苦"對於"幸福"的價值。

03

選擇實驗

最後,讓我們來看一個關於選擇的思想實驗。

琳達今年36歲,如果決定生育,今年可能是比較好的時機。

她有些猶豫,不知道是不是要生孩子。

她搜索了一下今年全球生育率,發現現在的生育率已降到了50%,這就意味着,在她所在的世界中,有一半夫妻或伴侶,選擇要孩子,而另一半,則選擇不要孩子。

如果你是她,當你知道自己所在世界的生育率已經下降到50%,你是否還會像現在這樣,決定要孩子,或是做出與現在完全相反的決定?

這是我設計的一個關於個人選擇的思想實驗,設計的目的是:將生育決定變成一件完全獨立的僅僅關乎自我的選擇,而不是因爲其他人選擇生育,或社會主流價值觀贊同生育而進行的選擇。

爲什麼要設計這樣的思想實驗?

那是因爲當我們在做一些選擇的時候,比如:結婚、生育,其實都是在不自覺的情況下受到其他人的影響而做出的。

什麼是來自於他人或社會主流價值觀的影響?

比如:周圍人都會說“沒有小孩的女人是不完整的”,或者說“沒有小孩的人生是不完整的”。

據我所知,不少人之所以會做出要孩子的決定,只是因爲主流價值觀的引導或身邊人的影響。

但是,如果你處在這個思想試驗的時代,即在這個世界上只有一半夫妻選擇要孩子的時代,那麼你又會怎麼選?

這時,你做出的選擇,代表的可能纔是你內心真正想要的選擇,而不是在社會主流價值觀或周圍人潛移默化影響下的“看似自主,實則被動”的選擇。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依然堅定的說,我還是很想要孩子,那就說明它是來自你內心深處的渴望,而不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或周圍人影響下的結果。

相反,如果你從之前的想要孩子,變成了不想要孩子,那就說明之前你的想法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或身邊人影響下的產物,而不是你自己真正的渴望。

這個思想試驗還可以延伸到婚姻。

琳達今年36歲,她認識了一個經濟條件、容貌性格還可以的男生,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男生向他求婚。

她非常猶豫,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他。但與此同時,她也知道自己已經不年輕了,已經36歲了。

這時,閨蜜打來電話,說看到一個數據,全球現在的結婚率已下降到了50%,這就意味着,在她所在的世界中,有一半男性或女性,都選擇了“不婚”。

這時,如果你是她,你會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設計這個思想實驗的目的是:將大家的結婚決定變成一件完全獨立的僅僅關乎自我的選擇,而不是因爲其他人選擇結婚,或整個社會主流價值觀贊同結婚而進行的選擇。

在這個思想實驗中,你所做出的的結婚決定,完全是因爲你願意,而不是因爲你不想在周圍人都結婚以後,一個人非常非常的孤獨。

看到這裏,可能有人會說,就算全球有一半人都不結婚,我也做不出這個選擇,因爲我會擔心我老了以後怎麼辦?

這時,我們就可以對這個思想實驗進行進一步的調整。

琳達今年36歲,她認識了一個經濟條件、容貌性格還可以的男生,兩人交往了一段時間,男生向他求婚。

她非常猶豫,因爲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真的愛他。但與此同時,她也知道自己不年輕了,已經36歲了。

然後,她意識到自己現在所處的時代與之前父輩所處的時代已經完全不同了。

在這個時代裏,全球結婚率已下降到50%,這就意味着,在她所在的世界中,有一半男性或女性,都選擇了“不婚”。

同時,因爲全球老齡化持續加重,且有一半人都是單身生活,所以各個國家都做出了非常完善的單身人士養老方案和項目。

比如:有專門的單身人士小區,每個人都是住在自己的房子,就像現在正在住的公寓那樣,但整個社區卻能提供幾乎一切重要服務,包括醫院、圖書館、游泳池、瑜伽館等,社區裏每天也有不同主題的活動,有時是讀書會,有時是乒乓球比賽,有時是電影......

因此在這居住的人,既可以選擇去瑜伽館找自己的私教練瑜伽,也可以選擇跟大家一起參加讀書會。

這時,如果你是她,又會做出怎樣的決定呢?

這個改動後的思想實驗能幫我們看清:如果養老無需擔心,也沒有主流價值觀或其他人所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那你又會對你的婚姻做出怎樣的選擇呢?

這幾個思想實驗的設計,看似是關於生育和結婚的,但從本質來說,都是關於人生重大選擇的。

波伏娃曾說過這麼一段話: “人類的處境是模棱兩可的:我們既是主體又是客體。作爲客體,你的世界被他人施加的約束所限制。作爲主體,你的行爲不僅實現了個人自由,還在世界上爲他人創造了新的條件。”

作爲客體,我們的行爲和選擇其實是被其他人施加的約束所限制的,即便平時的你,從未意識到這種限制的存在,但限制始終真實存在。

而這一切,就讓我們的選擇變得非常困難,因爲我們不知道,自己做出的這個選擇,究竟是出於真實的“我”的內心,還是出於“被周圍人或社會主流價值觀長期潛移默化深深影響了的我”的選擇?

爲了把外界對我們潛移默化的影響剝離開來,讓自己做出真正想要的決定,我才設計了這幾個選擇思想實驗,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最後的話

以上三個思想實驗,是關於幸福、死亡和選擇的,也是關於如何過這一生的,希望你能帶着這些問題去思考自己的答案,從而活出你想要的人生。

艾菲介紹:思考力領域深度研究者、課程研發者、作者、講者;《直擊本質》書作者;“樊登讀書”APP“高效思考力提升課”主理人。天賦優勢領域深度研究者、課程研發者、講者。國際教練協會(ICF)認證專業級教練(PCC);超過1300小時的CEO/高管教練&個人成長教練經驗。前美國財富500強公司大中華區市場部負責人,“艾菲的理想”公衆號創始人。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