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了四十年的修路夢

老王一家在這裏住了四十多年,如今已經四世同堂了。但他們仍然想着要打通一條出行方便的山路。

地處沂蒙山腹地的普通人家,這裏還算不上一個村落。因爲方圓十幾裏就住了老王他們和兒子三戶人家,前後四十多年,竟然唯有他們一家在此堅守,這想想都是無盡的寂寞,真不知老王他們是怎麼熬過來的。

今年山裏的雨水大,原來僅有的一條蜿蜒土路早已被山水沖垮。不習慣走山路的我們,徒步穿行也很困難。

全家上陣,抽空就來修路。把家裏所有的工具和最高配置的農用三輪拉出來,就近取材,開始了自力更生的圓路夢。

當筆者替他們算了一筆賬後,疑惑地問他們怎麼不去城裏買樓住?

老王一家七嘴八舌,無非是故土難離那些掏心窩子的大實話。但我隱隱感覺到這裏面還有一些深層次的原因,比如足夠的費用,孩子上學,家裏的那一畝三分地。

看到筆者在選角度拍照時,老王的兒子有些擔憂地問“修路應該不犯法吧”,看來他是誤會了。

我們聽後一陣的心酸,多大樸實的沂蒙山人,在堅守四十年後的今天,依然要憑藉自己的力量來打通和外面世界對話的出路。

住在這裏的出不去,而外面的人卻計劃着在這裏蓋樓置辦房產。一個是爲了生存,一個是爲了休閒。有的是熬了半輩子,有的是剎那間。

鳥語花香,流水潺潺,這青山綠水間流淌着不一樣的情懷,也滌盪着不一樣的人生。

有人以苦爲樂,有人苦中作樂。

筆者還有意把他們一家的行爲比作愚公移山,老王他們也樂的這種比喻,言辭之間,我感到這或許也是他們修路的內外動力吧。

在繼續前行的路上,遇見了前來搭手幫忙修路的老王的父母親,七十多歲的老人了,也閒不住,他們說多一個人幹活,就能少僱傭一個人,人工錢挺貴的,咱花銷不起啊。

矮矮的石牆,簡易的平房,就是老王的家了,因爲大人們都修路去了,僅有幾個六歲的孩子在家裏玩耍。

這個季節裏,雨說來就來。有人或許認爲這是浪漫難得的好時候,其實這也是農人的艱辛。正在幹活的時候,來這一場雨,是很耽誤事的。

在避雨的時候,通過和老王的母親交流,也聽出了他們的無奈。雖然他們這一代人在爲生存儘量付出,並傾其所有創造着條件,但年輕一代卻早早地在爲走出大山而努力着,有的已經在城裏或鄉鎮買下了樓。

回首山巒疊嶂,滿目盡是滄桑,我們人生都有自己的堅守吧,爲了心中的夢,活着就要始終在路上。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