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課內外對比閱讀

一、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問題。

(一)《 岳陽樓記》第2~4段。

(二)登南昌滕王閣,贛大水西來注北,閣與水稱,傑然大觀。然不若武昌黃鶴樓。雖水與滕王來去不殊,而樓制工巧奇麗,立黃鵠磯上,且三面臨水,又西對晴川樓、漢陽城爲佳。總之又不如嶽州岳陽樓。君山一發,洞庭萬頃,水天一色,杳無際涯,非若滕王、黃鶴眼界可指,故其勝爲最,三樓皆西向,岳陽更雄。

(節選自王士性《廣遊志》)


1、語段(一)中,遷客騷人的“悲”從何而來?請簡要分析。

2、語段(二)中是怎樣寫岳陽樓的?他寫岳陽樓的目的與語段(一)有什麼不同?


二、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一)《 岳陽樓記》第5段。

(二)滕子京負大才,爲衆所嫉,自謫巴陵,憤鬱頗見辭色。范仲淹與之同年,友善,愛其才,恐後貽禍。然滕豪邁自負,罕受人言。正患無隙以規之,子京忽以書抵仲淹,求《岳陽樓記》。故《記》中雲:“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其意蓋在諫故人耳。

(節選自《過庭錄》,有刪改)

1、語段(一)(二)都寫到了范仲淹寫《岳陽樓記》的目的,請找出相關句子說說作者是如何表明這一目的的。

2、從范仲淹、滕子京身上我們可以獲得哪些人生啓示?


三、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列問題。

(一)《 岳陽樓記》第3~5段。

(二)初,范文正公貶饒州,朝廷方治朋黨,士大夫莫敢往別,王待制質獨扶病餞於國門,大臣責之曰:“君,長者,何自陷朋黨?”王曰:“範公天下賢者,顧質何敢望之;若得爲範公黨人,公之賜質厚矣!”聞者爲之縮頸。

(節選自《澠水燕談錄》)

1、語段(一)中的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2、閱讀兩個語段回答下面問題。

王質說“範公天下賢者”,從語段(一)來看範公之“賢”表現在哪些方面?

在語段(二)中範公之“賢”又是如何表現出來的?


四、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一)《岳陽樓記》第2——5段

(二)姚崇,字元之。開元四年,山東大蝗,民祭且拜,坐視食苗不敢捕。崇奏捕蝗。黃門監盧懷慎曰:“凡天災安可以人力制也!且殺蟲多,必戾和氣。願公思之。”崇曰:“今蝗幸可驅,若縱之,谷且盡,如百姓何?殺蟲救人,禍歸於崇,不以逶公也。”蝗害訖息。

(節選自《新唐書 姚崇傳》,有刪改)


(三)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月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  (杜甫《登岳陽樓記》)

1、語段(一)的和語段(三)中的哪些句子都描寫了洞庭湖的壯麗闊大之美?

2、范仲淹提出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思想在姚崇、杜甫身上是如何體現的?


五、閱讀下面兩個語段,完成下面問題。

于謙,字廷益,錢塘人。正統六年疏言:“今河南、山西積穀各數百萬。請以每歲三月,令府州縣報缺食下戶。俟秋成償官,而免其老、疾及貧不能償者。”詔行之。並令種樹鑿亓,榆柳夾路,道無渴者。當是時,上下皆倚重謙,謙亦毅然以社稷安危爲己任。

論功,加謙少保,總督軍務。謙曰:“四郊皆壘,卿大夫之恥也,敢邀功賞哉!”固辭,不允。謙之爲兵部也,其才略開敏,精神周至,一時無與比,至性過人,憂國忘身。

問題:于謙是不是作者筆下的“斯人”?請結合他的所作所爲簡要分析。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