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1当拿到同伴共读书后……

文/丹老师

青蓝工程,我们的共读书是魏智渊老师的《高手教师》,同伴批注阅读之后流转到我手上二次批注阅读。这本书在去年的时候已经略读过一遍,非常适合我们年轻的一线老师,也值得如此反复阅读。

文字通俗易懂,直抵心扉,阅读中总会发出“果真如此!”的赞叹声。这并非我一人所感,年级组几位用心品读的老师都是如此。

一、感触源自影响

这篇文章我想重点聊聊拿到同伴周傲批注过的书后真实感受:

1.看着她工整娟秀的字体,我竟不忍心潦草以对。
2.读着她真情实感的批注,我竟不自觉再次细品。

这是一段奇妙的心路历程,不曾经历过的一定不明其感受。细读的过程,我偶尔先看她的批注,偶尔又先读作者的文字,经常陷入想象:她读这段时有着怎样的心理建设?我们会对同一片段产生共鸣吗?我们对同一主题下的文字触动点是否一样呢……细腻入微的情感源源不断流出,这何尝不是一种心灵对话,精神沟通呢?

如果这是我自己的一本书,我的阅读只与作者沟通深交,或许会少些设想。当然,每一种阅读方式都会有独特的价值与收获,体验那种沉浸式的过程是与众不同的。

二、创造依托尝试

于我而言,再读一遍要有不同的侧重点,才能提升阅读的效能。便尝试着将每一辑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梳理在章节页。对于美术功底为零的我来说,挑战着实不小。搂着这本书整整一天,忘记了时间,闺女跑进来说:你这是语文老师还是美术老师呀?看你画的这,让我来帮忙改一下吧。擦擦改改,多处留下了我和闺女共同的印记。为此立即下单购买了多种颜色的中性笔,但依旧等不及到货用已有颜色的笔勾勾画画许多处。不时反复翻看,越看越不能看,却也有些许的成就感,人呀,真是奇奇怪怪。

美感需要培养,那就先从内容上精进吧。将每一章节的内容细读后,随想随时批注,读完后提炼出作者的观点(或关键词、关键句)整理到章节页的思维导图上,不尽完美,但至少是一次勇敢的尝试。

三、育人必先育己

从书中读着魏智渊老师的故事,品读着文字背后的深刻内涵,时而感同身受,时而热血沸腾。读罢,关键不在于我记住了什么,而是我知道了自己该做什么,或者说该怎么做。这应该是有效的读书吧。

魏老师常用一些通俗易懂且司空见惯的例子向我们阐释理论常识,同伴在批注中也对魏老师的例子很受感触。确实如此,魏老师所读的书是“大书”,他将自己所见所闻,与想要传递给读者的道理巧妙结合,让人一读便懂。他把书读活了,这也我们在阅读中不断修炼的本领啊。

育人需育己,育人先育己。自己重要的观念改变,追求卓越的不懈步伐,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等等。要做缩短理论与现实距离的践行者,在阅读中找到多个触发点,点连线,线连面,编织一张专属于自己的网。随时修补、随时扩展。

什么样的教师是高手教师?

应该是一直在路上教师。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