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學過這種方法,我勸你不要隨便開始寫作:《卡片筆記寫作法》

作爲一個寫作者最苦惱的是什麼?不是沒時間寫作,而是面對一張白紙,拼命抵擋着窗外春光的誘惑,熬到太上老君的仙丹都煉成了,卻還是寫不出幾個字啊!

奇怪了,無論是寫個論文打個演講稿,還是觀點文章,憑什麼別人就可以文思如泉湧,得來全不費工夫,你卻抓耳撓腮,毫無頭緒呢?難道真的是腦子太笨不如別人嗎?可咱智商並不低呀。

如果你有這種疑問,那先握握爪,因爲我以前也這樣,還以爲那些寫書的必須是天才。

直到學習了德國社會學家盧曼的《卡片筆記寫作法》我才發現,原來真不是我傻,而是我們的方法錯了。

這位老兄用這套簡單可行的方法,作爲一個釀酒師的兒子,從普通公務員到大學教授,在30餘年的研究工作中出版了整整58本書和許多學術文章。寫作對於他真的是太輕鬆了。

一.我們的大腦不可靠

要學習如何輕鬆地寫作,我覺得首先有必要明確,我們的大腦有多不可靠。

總有人覺得自己學習不好是因爲不夠聰明,如果智商夠高記性夠好,那成功就是必然的。所以愛因斯坦去世後就有科學家對他的大腦進行了長期仔細的研究,但結果並沒有特別的收穫。

其實早有研究指出,高智商與成功之間沒有必然性,至少在智商120以內差別不大。大多數取得成功的人,他們主要依靠的並不是出衆的智力,而是高度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樣是不是意味着我們要成功就必須培養意志力呢?

對,也不對。因爲意志力這東西固然是好,但真沒那麼好培養。並且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容易消耗、不容易控制。聽聽著名的“一萬小時定律”你是不是就有點慫了?但憑意志力也太艱難了吧。

而人的記憶力呢,《無限可能》中告訴我們,人的記憶力遠比我們想象的強大,但像肌肉一樣,它同樣需要用科學的方法去鍛鍊才能維持和進步。

大家都羨慕記性好的人,但一個記憶力超強又沒有妥善訓練的人其實也很苦惱:他太容易由一個細小的事物牽連出一大串雜亂無章的記憶信息,讓腦子充斥着大量無效內容,搞得暈頭轉向。太好卻無序的記憶反而是個大麻煩。

人的大腦很強,但大腦的天然喜好是那些新鮮的、帶有情感的、有趣的信息,還會對那些“未完成”的任務念念不忘。而且大腦中的信息存儲是混亂的,沒有條理,可不像一個個抽屜那麼整齊,方便你任意指定提取。

那麼怎樣才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卡片筆記寫作法》指出:比起一味要求本能“趨易避難”的大腦去做違反天性的艱苦工作,造成時不時地宕機歇菜,不如爲自己設立一個“體外硬盤”。讓它幫助人又細緻又合理地存儲信息,同時釋放大腦的空間和能量,減輕大腦的負荷。

這樣大腦就能用符合自己生理習慣的方式,有餘力去作更有價值的思考。

而這個外腦、體外硬盤,就是德國社會學家盧曼創立的卡片筆記寫作法。

二.卡片筆記,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事情

說起筆記,幾乎沒有人不會,但筆記和筆記可太不同了。

普通的筆記,通常不過是將書裏的內容原樣摘錄一下,好一點的略加歸納整理。這樣的筆記看似嚴謹工整,費時費力,實則卻不過是做了一次“原文的搬運工”。不帶獨立思考、不能發現問題,對自己的創造性思維沒有實質的幫助,更談不上通過讀書建立自己的思維體系。

還有很多人直接在書上劃劃寫寫,倒是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隨着合上書頁那些想法也就被塵封在書本中了。這樣的想法無法在書與書,思想與思想之間建立縱橫連接,可以說非常可惜的,你的才華就這樣被浪費了。

那麼卡片筆記,聽起來也不新鮮啊,有啥了不起呢?

還真了不起,盧曼運用他的這套“卡片筆記寫作法”在一生中積累了9萬張知識卡片。盧曼(傲嬌地)說,他唯一缺的就是時間,只要有時間,憑藉這些卡片,他就能源源不斷的寫出一本又一本的著作來。

因爲用了卡片後,靈感、素材、思路全都被聚集起來,毫不浪費。這樣當別人寫東西要到處去查資料找素材,卻事倍功半時,盧曼只要經常在筆記盒子裏瀏覽一下、串聯排列,拾遺補缺就可以了,寫作自然成了打開水龍頭般順理成章。

如同集裝箱的使用使得貿易運輸來了一次飛躍一樣,看起來簡單的方法往往能引起大大的革命。卡片筆記的原理與集裝箱運輸也有着異曲同工之妙。

人的記憶有個特點,存入記憶越容易,提取出來越困難。而略微增加寫入難度,或者延後寫入,那麼提取時反而容易。盧曼卡片筆記比普通筆記多一點步驟,就像使用集裝箱運輸,事先需要統一規範箱體和鋪陳運輸設施、模式一樣。到提取使用時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根據大腦的運作習性,盧曼的經驗是:“我只做容易的事情,只在清楚怎麼寫的時候纔去寫。不然就先不做”。而他的“容易的事”是把功夫用在了平時的點滴積累上。

這樣的成功不是源於強大的意志和處理能力,恰恰是用高明的方法避免了阻力,發揮大腦的長處,讓它用舒服的方式工作。

我們必須打破一個認知誤區,以爲成功必須付出巨大犧牲。盧曼的經驗讓我們看到,其實未必要十分艱辛才能做好一件事,改變方式可以讓工作變得高效而有趣。

使用盧曼卡片筆記寫作法,就是用簡單的方法處理複雜的事情。

三.解析盧曼卡片筆記寫作法

盧曼卡片筆記寫作法的基本流程,簡單來說可以分爲以下步驟:

1.記閃念筆記 (隨時抓住瞬間的靈感、問題)

2.記文獻筆記 (讀書時的精選內容,使用自己的語言簡短記錄)

3.記永久筆記 (翻閱1、2,寫下想法扔掉1。有成熟的想法也可以直接寫)

4.永久筆記歸檔

① 每一條筆記歸檔在一個或多個相關係統,

② 給相筆記添加鏈接

③索引鏈接

5.增加閱讀,補充想法或改變想法,形成想法

6.想法衍生一個主題,改進(不斷閱讀筆記,記錄)

7.筆記變成初稿,形成連續內容。

8、編輯、校對稿子

這套方法中的關鍵點是三種卡片:閃念卡片、文獻卡片、永久卡片。

三種卡片各具功能,閃念卡片用來記錄你的隨時的靈感、想法、問題,捕捉瞬間的思想火花。靈感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記下來很快就逃走了。所以一定要及時把它們記錄在卡片、手機、小紙片上,帶回去看看有沒有啓發;

文獻筆記有點類似我們平時的書摘,但很大的區別是,盧曼要求我們記錄時必須精心挑選,用自己的語言簡短摘錄,絕不是單純的複製黏貼。

在《無限可能》中,頭腦大師奎克就曾提到,做筆記不要簡單抄寫,用自己的語言重新組織就是一個絕好的再輸出方法,能提升我們對內容的記憶。

而這樣的文獻筆記既精煉又完好保存了“原汁原味”,附上書名目錄,集合於卡片上,比好不容易有個模糊印象再去費力查書要簡單清晰多了。

有了前兩種卡片後我們就可以製作屬於我們自己的永久筆記了。它是結合了我們閃念筆記的思想靈感與文獻筆記的摘要後,自己闡述的對具體問題的思考結果。而寫完永久筆記以後相應的閃念筆記就可以丟棄了,我們的兩大保存筆記盒分別是文獻筆記與永久筆記。如此循環往復,我們會積累越來越多的筆記,自行編號,把相關的筆記放在一起,寫上相互間的提示鏈接,方便系統提取。

這樣我們所讀的書,零星的想法就能集結成片,而不是孤立的。相比以前單薄的記錄,用盧曼卡片筆記卡不但方便我們查看,也能啓發我們產生更多新鮮的思想,有這兩大筆記,我們還能爲特別的項目衍生出項目筆記。

寫作不是一條縱線,而是需要很多彼此鏈接。我們以前的寫作是從先訂題目再去到處苦尋材料,而盧曼卡片盒讓知識形成雙向鏈接,用現成的論據結合成一個主題,形成自下而上的流程體系,效率成倍提升。成有了它們,何愁不成文章呢?

四.後記

其實看到現在你有沒有這種感慨:既然盧曼卡片筆記早已有之,爲什麼我們今天才知道它,早不大力推薦普及呢,讓我們走了那麼久的彎路!

我想大概也就是因爲這種筆記法乍聽上去毫無特別之處,加上沒有看到一個能完整細緻闡述其理念、方法的說明書,所以我們一直都不瞭解它。

幸而現在德國教育哲學講師申克.阿倫斯的《卡片筆記寫作法》已經被翻譯出版,這本書終於將盧曼的這套簡單又聰明的筆記方法講明白了,至少連我看了以後都已經迫不及待馬上投入實施起來了。畢竟能打隧道通路幹嘛還要去“愚公移山”呢!

愛因斯坦曾說過“複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蹟”。學會卡片筆記寫作法,就是獲得終身成長的認知複利,給我們源源不斷的回報,不試試真的太虧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