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学过这种方法,我劝你不要随便开始写作:《卡片笔记写作法》

作为一个写作者最苦恼的是什么?不是没时间写作,而是面对一张白纸,拼命抵挡着窗外春光的诱惑,熬到太上老君的仙丹都炼成了,却还是写不出几个字啊!

奇怪了,无论是写个论文打个演讲稿,还是观点文章,凭什么别人就可以文思如泉涌,得来全不费工夫,你却抓耳挠腮,毫无头绪呢?难道真的是脑子太笨不如别人吗?可咱智商并不低呀。

如果你有这种疑问,那先握握爪,因为我以前也这样,还以为那些写书的必须是天才。

直到学习了德国社会学家卢曼的《卡片笔记写作法》我才发现,原来真不是我傻,而是我们的方法错了。

这位老兄用这套简单可行的方法,作为一个酿酒师的儿子,从普通公务员到大学教授,在30余年的研究工作中出版了整整58本书和许多学术文章。写作对于他真的是太轻松了。

一.我们的大脑不可靠

要学习如何轻松地写作,我觉得首先有必要明确,我们的大脑有多不可靠。

总有人觉得自己学习不好是因为不够聪明,如果智商够高记性够好,那成功就是必然的。所以爱因斯坦去世后就有科学家对他的大脑进行了长期仔细的研究,但结果并没有特别的收获。

其实早有研究指出,高智商与成功之间没有必然性,至少在智商120以内差别不大。大多数取得成功的人,他们主要依靠的并不是出众的智力,而是高度的自律和自控能力。

那么问题又来了,这样是不是意味着我们要成功就必须培养意志力呢?

对,也不对。因为意志力这东西固然是好,但真没那么好培养。并且人的意志力都是有限的,容易消耗、不容易控制。听听著名的“一万小时定律”你是不是就有点怂了?但凭意志力也太艰难了吧。

而人的记忆力呢,《无限可能》中告诉我们,人的记忆力远比我们想象的强大,但像肌肉一样,它同样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去锻炼才能维持和进步。

大家都羡慕记性好的人,但一个记忆力超强又没有妥善训练的人其实也很苦恼:他太容易由一个细小的事物牵连出一大串杂乱无章的记忆信息,让脑子充斥着大量无效内容,搞得晕头转向。太好却无序的记忆反而是个大麻烦。

人的大脑很强,但大脑的天然喜好是那些新鲜的、带有情感的、有趣的信息,还会对那些“未完成”的任务念念不忘。而且大脑中的信息存储是混乱的,没有条理,可不像一个个抽屉那么整齐,方便你任意指定提取。

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

《卡片笔记写作法》指出:比起一味要求本能“趋易避难”的大脑去做违反天性的艰苦工作,造成时不时地宕机歇菜,不如为自己设立一个“体外硬盘”。让它帮助人又细致又合理地存储信息,同时释放大脑的空间和能量,减轻大脑的负荷。

这样大脑就能用符合自己生理习惯的方式,有余力去作更有价值的思考。

而这个外脑、体外硬盘,就是德国社会学家卢曼创立的卡片笔记写作法。

二.卡片笔记,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事情

说起笔记,几乎没有人不会,但笔记和笔记可太不同了。

普通的笔记,通常不过是将书里的内容原样摘录一下,好一点的略加归纳整理。这样的笔记看似严谨工整,费时费力,实则却不过是做了一次“原文的搬运工”。不带独立思考、不能发现问题,对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没有实质的帮助,更谈不上通过读书建立自己的思维体系。

还有很多人直接在书上划划写写,倒是可能有一些自己的想法,但随着合上书页那些想法也就被尘封在书本中了。这样的想法无法在书与书,思想与思想之间建立纵横连接,可以说非常可惜的,你的才华就这样被浪费了。

那么卡片笔记,听起来也不新鲜啊,有啥了不起呢?

还真了不起,卢曼运用他的这套“卡片笔记写作法”在一生中积累了9万张知识卡片。卢曼(傲娇地)说,他唯一缺的就是时间,只要有时间,凭借这些卡片,他就能源源不断的写出一本又一本的著作来。

因为用了卡片后,灵感、素材、思路全都被聚集起来,毫不浪费。这样当别人写东西要到处去查资料找素材,却事倍功半时,卢曼只要经常在笔记盒子里浏览一下、串联排列,拾遗补缺就可以了,写作自然成了打开水龙头般顺理成章。

如同集装箱的使用使得贸易运输来了一次飞跃一样,看起来简单的方法往往能引起大大的革命。卡片笔记的原理与集装箱运输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人的记忆有个特点,存入记忆越容易,提取出来越困难。而略微增加写入难度,或者延后写入,那么提取时反而容易。卢曼卡片笔记比普通笔记多一点步骤,就像使用集装箱运输,事先需要统一规范箱体和铺陈运输设施、模式一样。到提取使用时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

根据大脑的运作习性,卢曼的经验是:“我只做容易的事情,只在清楚怎么写的时候才去写。不然就先不做”。而他的“容易的事”是把功夫用在了平时的点滴积累上。

这样的成功不是源于强大的意志和处理能力,恰恰是用高明的方法避免了阻力,发挥大脑的长处,让它用舒服的方式工作。

我们必须打破一个认知误区,以为成功必须付出巨大牺牲。卢曼的经验让我们看到,其实未必要十分艰辛才能做好一件事,改变方式可以让工作变得高效而有趣。

使用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用简单的方法处理复杂的事情。

三.解析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

卢曼卡片笔记写作法的基本流程,简单来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1.记闪念笔记 (随时抓住瞬间的灵感、问题)

2.记文献笔记 (读书时的精选内容,使用自己的语言简短记录)

3.记永久笔记 (翻阅1、2,写下想法扔掉1。有成熟的想法也可以直接写)

4.永久笔记归档

① 每一条笔记归档在一个或多个相关系统,

② 给相笔记添加链接

③索引链接

5.增加阅读,补充想法或改变想法,形成想法

6.想法衍生一个主题,改进(不断阅读笔记,记录)

7.笔记变成初稿,形成连续内容。

8、编辑、校对稿子

这套方法中的关键点是三种卡片:闪念卡片、文献卡片、永久卡片。

三种卡片各具功能,闪念卡片用来记录你的随时的灵感、想法、问题,捕捉瞬间的思想火花。灵感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不记下来很快就逃走了。所以一定要及时把它们记录在卡片、手机、小纸片上,带回去看看有没有启发;

文献笔记有点类似我们平时的书摘,但很大的区别是,卢曼要求我们记录时必须精心挑选,用自己的语言简短摘录,绝不是单纯的复制黏贴。

在《无限可能》中,头脑大师奎克就曾提到,做笔记不要简单抄写,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就是一个绝好的再输出方法,能提升我们对内容的记忆。

而这样的文献笔记既精炼又完好保存了“原汁原味”,附上书名目录,集合于卡片上,比好不容易有个模糊印象再去费力查书要简单清晰多了。

有了前两种卡片后我们就可以制作属于我们自己的永久笔记了。它是结合了我们闪念笔记的思想灵感与文献笔记的摘要后,自己阐述的对具体问题的思考结果。而写完永久笔记以后相应的闪念笔记就可以丢弃了,我们的两大保存笔记盒分别是文献笔记与永久笔记。如此循环往复,我们会积累越来越多的笔记,自行编号,把相关的笔记放在一起,写上相互间的提示链接,方便系统提取。

这样我们所读的书,零星的想法就能集结成片,而不是孤立的。相比以前单薄的记录,用卢曼卡片笔记卡不但方便我们查看,也能启发我们产生更多新鲜的思想,有这两大笔记,我们还能为特别的项目衍生出项目笔记。

写作不是一条纵线,而是需要很多彼此链接。我们以前的写作是从先订题目再去到处苦寻材料,而卢曼卡片盒让知识形成双向链接,用现成的论据结合成一个主题,形成自下而上的流程体系,效率成倍提升。成有了它们,何愁不成文章呢?

四.后记

其实看到现在你有没有这种感慨:既然卢曼卡片笔记早已有之,为什么我们今天才知道它,早不大力推荐普及呢,让我们走了那么久的弯路!

我想大概也就是因为这种笔记法乍听上去毫无特别之处,加上没有看到一个能完整细致阐述其理念、方法的说明书,所以我们一直都不了解它。

幸而现在德国教育哲学讲师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已经被翻译出版,这本书终于将卢曼的这套简单又聪明的笔记方法讲明白了,至少连我看了以后都已经迫不及待马上投入实施起来了。毕竟能打隧道通路干嘛还要去“愚公移山”呢!

爱因斯坦曾说过“复利是世界的第八大奇迹”。学会卡片笔记写作法,就是获得终身成长的认知复利,给我们源源不断的回报,不试试真的太亏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