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隨筆】以“靜”入“境”  啓迪傳承

      ——附中博才朱思遐《誡子書》研課心得     好的文章總是意蘊和語言水乳交融的,《誡子書》更是文質兼美的好文。如何將其中的“文”和“質”最好地呈現出來。朱思遐老師的課例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誡子書》是一篇論說性文言文,對七年級學生來說,確實有點難:文意讀懂難,理解深意難,讀出經典的價值更難。但朱老師設置三個活動,層層深入,讓學生在活動中自然讀懂“君”意,啓迪“子”心。設計十分妙哉!

  課堂中朱老師運用了情境創設法、誦讀法、合作探究法、補讀拓讀法等主要教學方法來突破教學重難點,達成目標。

整個課堂讓我十分佩服的有三:

1.環節的層層遞進:一讀家書,明理悟深情;二讀家書,懷親承家風;三讀家書,尚賢揚美德。環環相扣,推動學生理解由淺入深。

2.語言的揣摩體悟:經典是形式與內容的高度統一,通過品讀關鍵詞句,讀懂家書中的情與理。不僅知道父親諸葛亮說了什麼,還知道他是怎麼說的。讓學生明白,同樣的文意,語言形式不同,傳遞的情感也往往不同。

3.活動的多維創設:課堂的靈動不是來自活動的花樣繁多,而是源於活動對目標的精準推進。

其中,讓我最爲深刻的是朱老師的情境創設貫穿課堂始終。基於教學難點,讓文本從文字走向學生內心,真正發揮經典的現實意義。朱老師從《誡子書》的第一位讀者諸葛瞻的角度創設了本課的大情境,結合史實,設計了8歲的諸葛瞻初讀家書的情境、成年諸葛瞻生死抉擇間,父子跨越時空對話的情境,呈現出諸葛瞻在父親言行的影響下由“知”走向“行”,成爲君子的過程。學生自己設計並演讀對話,在理性的文字中融入感性的體驗,讓學生真實直觀地體悟到這封家書對於修身養德的現實意義。

環節的層層遞進,語言的揣摩體悟,活動的多維創設,作業的精巧適宜。每一個環節都值得用心揣摩,反覆思考!感謝工作室給了這麼好的學習課例,受益良多!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