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你不知道的自己》分享4

情人節剛過,今天就讀到這樣一篇有關愛情的文章,在愛情的世界裏,人要學會自尊和自愛。在愛別人的前提下,首先要愛自己,也就說愛自己之後再來愛別人,如果愛別人勝過愛自己,很容易陷入到感情的漩渦,男人可能會演變成控制慾,女人會產生安全感危機,怕愛的人不夠愛自己,掌握情感表達的分寸很重要,就像《致橡樹》裏面寫的那樣:我們分擔寒潮、風雷、霹靂;我們共享霧靄、流嵐、虹霓。彷彿永遠分離,卻又終身相依。即是一起,又彼此獨立。

另一篇是有關語言的學習,書中的觀點是:學不會外語,是不願意學好,不想和更多的人更好的交流。從心理學角度來剖析學習外語,深層次原因是第一:它不重要,自己的母語已經夠好了。大部分學英語的都是學生,他們學習外語基本是因爲考試要求,如果成爲選修課的話,我想應該有絕大部分人選擇放棄,因爲在他們眼裏,只要不出國門,外語就沒有用,從實用角度來看,學習它就是浪費時間;第二就是認爲學習外語是對母語的背叛,甚至是不愛國的表現,利用這種濃郁的愛國情感來進行綁架,爲自己開脫,爲自己學不好釋懷;第三就是性格有點封閉和孤獨,不願意和說其它語言的人交流,就好像我們看見外國人就會躲,怕他們問路,自己聽不懂尷尬,這也是產生啞巴英語或者一考試完英語就丟掉的原因之一,內心覺得自己說不好,聽不懂,產生的自卑心理;最後一點是自戀傾向,可能看起來與前面第二點有點類似,但是又有不同,它的層次僅限於對自我的迷戀程度上,認爲自己很好了,沒必要學習其它語言,其它語言都沒有現在的母語好,學習新語言就是對自己的一種改變,變相承認自己不夠好。

文化是由語言、文字、圖像進行傳播的。瞭解不同文化,需要不同的語言工具,如果我們能夠直接去接觸作品和文化本身,是不是可以減少中間翻譯的“差價”,體驗不一樣的快樂呢?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