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教育的一點點改進

今天繼續分享讀書心得《翻轉課堂的可汗學院》:

今天的關鍵詞是“瑞士奶酪式學習”,顧名思義就是整體看是一塊完整的奶酪,實際上裏面都是洞洞,也就是我們在考覈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上,看似結構完整,實際上中間存在着許多隱蔽的問題,而這些問題將會導致學習更深知識時產生阻礙,無法理解新的知識。

考試可以說是所有教學過程中最好用,也最常用的一種檢驗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的量化指標,初衷是這樣的,但是後來慢慢就變味了,考試成了單純的分數,及格就算通過的理論傳遞給了學生,讓學生錯誤的認爲只要及格就代表我這門課就已經完全掌握,不需要重新學習,這一點在大學之後變得尤爲明顯,因爲他們沒有試卷評講這一環節,直接進入下一門學科,我就有此體會,靠着60分及格,多一分都是浪費的心態過完我的大學生活的,不知道你所在的學校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

一次考試決定一門課的掌握程度未免有點草率和簡單,因爲考試的內容不可能涵蓋整本書的所有重要的知識點,這也是老師的無奈,很難取捨,同樣學生也很苦惱,我會的都不考,不會的都在考,老師和學生似乎在進行一場博弈,甚至是對抗,並沒有去追求一種共同探討,共同學習進步的和諧教育環境,這是我對現在教育的一種擔憂。

考試題庫要不要公開?試題要不要講解?考覈的方式是否只有考試一種?學生爲啥不能拿滿分?及格線要不要提高?分數代表的知識掌握百分比還是你通過一門課的通行證?這些問題可能一下子無法再此一一展開來講,只能表達我的個人看法,如有冒犯,請見諒。

1、考試題庫應該被公開,考題是檢驗學習的工具,只有不斷地重複練習,纔有可能被掌握和記憶,即便是死記硬背,也會有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目的;其次題庫公開有助於學生掌握知識重點,自主去尋找答案,這豈不是在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嗎?

2、試卷要評講,評講的過程也是記憶加深印象的過程,相信大家初中高中的時候都經歷過,我們對知識的掌握就是在講解錯題的過程不斷地被加強,理解和消化。如果缺失了這一環節,不會的依然不會,會的也會被遺忘。

3、考覈方式的多樣化。隨堂練習,章節測試,學生點評,知識競賽,學生講課,課後實踐等等,不要侷限於一張考卷,考覈形式的多樣性會減弱學生對考試的一種敷衍和牴觸心理,改變他們對考試的目的的轉變,是檢驗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非評判是否成爲優秀學生和評比獎學金的唯一標準。

4、及格線保留,但是不再是作爲一門課通過的門檻和通行證,有錯誤代表學生有知識盲區,針對性的複習可能沒時間,但是可以讓學生自主進行,畢竟考試內容都出自課本和課堂筆記,加上互聯網的普及,糾錯很容易。小學生有假期作業,爲啥大學生沒有?我的想法是把各科的試卷進行下發,讓學生在假期進行整改和學習,開學重新進行考試,如果分數達到90分以上勉強通過,如果達不到需要重新學習和考試,這個時間需要業餘時間進行,不僅可以讓學生不會因爲假期把知識遺忘,還可以加強對知識的鞏固。

以上就是我的心得體會,希望這一天早日到來,考試不再是爲了及格,它的意義不在那麼重要,學生不畏懼考試,因爲它什麼都決定不了,就像體檢,數值是爲了讓你明白你的問題出現在哪兒,要如何改善,變成一個更優秀的自己。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