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5期【教學設計】

《我的叔叔于勒》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文/  野川中學    崔麗華

【教學目標】

1.運用第一人稱轉換敘述來分析人物形象。2.通過人物分析,把握文章主題,認識社會現象。

3.客觀認識社會,做一個善良,有愛心的人。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瞭解了文章情節設計的巧妙,這個故事中不僅有曲折的情節,也有生動的人物。這節課我們重點來分析人物形象,並通過人物理解作者想表達的主旨。

二、品讀稱呼,初識人物

      1.快速瀏覽課文,找出菲利普夫婦對於勒的稱呼(評價)都有哪些?都是在什麼情況下這樣稱呼的?對於勒又採取了何種態度?

        完成下表:

        小結:通過稱呼的改變,我們能初步看出菲利普夫婦的自私、貪婪和冷酷無情,他們對於勒的態度主要取決於于勒是否有錢,而不是親情。

三、精讀文段,分析人物

        師:小說中着墨最多的便是菲利普夫婦,在“遇于勒”中,他們的性格鮮活展現。請同學們精讀第20~47段,逐步分析菲利普夫婦的人物性格。要求:

      1.請同學們畫出描寫菲利普夫婦語言、動作、神態的語句,揣摩人物心理。

        2.把菲利普夫婦的言行轉換成心理活動,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寫下來。

(學生讀書,思考,寫作,完成後互相交流自學成果,最後進行展示。)

      預設:

        第23段。這個老東西,花這冤枉錢幹什麼?要知道我平時省喫儉用一個銅子都不捨得亂花呀!嘖,可是女婿在旁邊,既然說出來了也不能太小氣,唉!心疼的我胃疼!算了———反正於勒是要回來的,女兒女婿少喫幾個,面子上過得去得了,我就不吃了,至於若瑟夫———也不讓他去了,淨浪費錢。還是省點吧!也不知道于勒什麼時候能回來!          第28段。這個老糊塗,一定是花了眼,胡———胡說什麼呢!怎麼會是于勒,他現在發了大財,腰纏萬貫,正在美洲曬着太陽享福,怎麼可能是他?……可———可是———萬一要真是于勒,那我們的期盼……天吶,簡直不敢想象,不可能,這———這———這絕對不是于勒!

        第34段。上帝啊!這真的是于勒!那個說自己發了財要償還我們損失的于勒,那個說要帶着錢回來和我們一起快樂生活的于勒!我們十年的苦盼啊,我們的上千種計劃……別墅,唉呀!還有女兒的婚事!完了,全完了!哦,對了,要是他再回來拖累我們可怎麼辦?噢,噢,我的天吶!……

        3.小結:同學們對菲利普夫婦躲于勒時的內心活動有了較爲準確的把握。並且同學們的發言都提到了盼于勒,我們將菲利普夫婦躲于勒與課文開頭盼于勒時的表現對比一下,能看出他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呢?請同學們用準確的詞概括出菲利普夫婦的性格特點。

      預設:虛僞、自私、貪婪、勢利、唯利是圖……

        4.菲利普夫婦在整體形象上都是金錢至上的,但莫泊桑刻畫他們又有細微的不同,請讀下面對話,分析菲利普夫婦性格的不同之處。

        屏顯:

        “是他,真是他!咱們怎麼辦呢?”

      “應該把孩子們領開。若瑟夫既然已經知道,就讓他去把他們找回來。最要留心的是別叫咱們女婿起疑心。”

      “出大亂子了!”

      “我就知道這個賊是不會有出息的,早晚會回來重新拖累我們的。現在把錢交給若瑟夫,叫他去把牡蠣錢付清。已經夠倒黴的了,要是被那個討飯的認出來,這船上可就熱鬧了。咱們到那頭去,注意別叫那人挨近我們!”

        “你簡直是瘋了!拿十個銅子給這個人,給這個流氓!”

        預設:菲利普:膽小懦弱、沒有主見克拉麗絲:精明潑辣、富有心計

        小結:這就是莫泊桑刻畫人物的高明之處,他沒有對人物直接評價,而是通過人物的神態、語言、動作來刻畫人物的內心,他不是貼標籤式的反覆訴說,而是讓人物的言語動作自然地展現和表露,不動聲色卻震撼人心。

四、轉換視角,探究主旨

      1.作者塑造菲利普夫婦這對形象的目的是爲了表現什麼呢?

        屏顯:19世紀法國工業發展迅速,但卻使廣大農民流離失所,小資產階級貧困破產成爲普遍的社會問題,階級矛盾尖銳,中下層人民的生活辛酸,金錢成爲社會權力的第一槓杆,人們因錢而扭曲了自己的觀念。一部分不甘心破產的小資產階級成員,紛紛踏上了漂洋過海的險途,期望在美洲、亞洲甚至非洲闖出一條大發橫財的生路,夢想着有朝一日腰纏萬貫榮歸故里。本篇小說就是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寫出來的。

        2.小說中還有“我”和“于勒”這兩個主要人物。作爲本文標題的我的叔叔于勒是個怎樣的人呢?請結合文本內容分析。

        預設:(結合年輕時的于勒,信中的于勒,船長口中的于勒,我眼中的于勒)于勒是一個年輕時荒唐敗家,但能浪子回頭、改邪歸正,懂得知恩圖報,時運不濟時不願再面對親人、拖累親人,有骨氣的可憐人。(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可憐又可悲,令人鄙視又令人同情的小人物形象)

        3.“我”對於勒的態度和父母有什麼不同呢?找出最能表現“我”對於勒態度的一處細節來談談。

      屏顯:我心裏默唸道:“這是我的叔叔,父親的弟弟,我的親叔叔。”

        A.這三句話意思是相同的,那爲何要重複地說呢?“父親的弟弟”好像是對誰說的?這句話的潛臺詞是什麼?

        B.既然如此同情于勒,爲什麼不向父母提出“接叔叔回家”呢?爲什麼是“默唸”而不是“大聲說”呢?(指導學生品讀第1、2自然段)預設:若瑟夫對父母的艱難、家庭的貧困看在眼裏,因爲理解,所以沉默。這裏也讓我們看到了生活在底層的小人物的生活的辛酸。

        C.如果此時若瑟夫不再沉默,而是大聲說出心裏的想法,你覺得他最想對父母說些什麼呢?

      小結:若瑟夫想說而沒有說出的話,實際上是誰借若瑟夫之口說的呢?——莫泊桑。若瑟夫同情于勒的悲劇命運,他並不認同父母的無情卻也同情父母的悲苦處境。莫泊桑對敘述視角的選擇可謂高妙,他借若瑟夫之口,既表達了對像于勒一樣的貧苦的人的同情,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像菲利普夫婦一樣的小人物的辛酸,從而讓小說的意蘊更加豐厚。不只停留在對拜金人性的簡單批判上,而是更深層次地展現了小人物生活的辛酸,以及對美好人性的呼喚。

        屏顯:他的作品無限的豐富多彩,精妙絕倫,令人歎爲觀止。——左拉

        4.作品在選入課本時進行了刪改,請讀一下未刪改部分,你讀出了什麼?

        屏顯:原來的小說開頭是這樣的:一個白鬍子窮老頭兒向我們乞討小錢,我的同伴若瑟夫·達佛朗司竟給了他五法郎的一個銀幣。我覺得很奇怪,他於是對我說:這個窮漢使我回想起一樁故事,這故事,我一直記着不忘的,我這就講給您聽。事情是這樣的……

        刪去的小說結尾:此後我再也沒有見過我父親的弟弟。預設:若瑟夫因爲此事變得更善良、悲憫……

        總結:這正如作者自己所說:“生活永遠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美好,也不會像你想象的那麼糟糕。”在若瑟夫身上寄寓着莫泊桑的情感和希望,冷中還有熱,還有光,還有希望。《我的叔叔于勒》當然是灰色的,但是作者寄寓在若瑟夫身上的對親情的呼喚,對人性的召喚,猶如黑夜中的燈塔,穿過悲涼之霧,照亮人的靈魂!所以我們更欣賞這樣的一些人,他們有善心,有堅守,重親情,重良知,這樣的人多了,世界就溫暖了!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