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7期【學生習作】

       

                        1.“擺爛”

                      文/高平三中  韓心怡

      “擺爛”一詞似乎已經成爲一個網絡詞語,在網上被用得越來越多。大概意思即爲破罐破摔,任由事情往壞的方向繼續發展。起初我見到這個詞彙只覺得新奇有趣,某些時候很符合自己的想法心境。但時間長了,見多了之後,我對這個詞語的看法發生了改觀。

        網絡上提到“擺爛”多爲這幾種情境:作業做不完了,擺爛不做;跑步跑不動了,擺爛不跑;學習學不動了,擺爛不學......小到早晨起不來就擺爛,大到整個事情自己認爲很難成功,就擺爛不繼續做下去了。對這些例子進行思考,就會發現擺爛是不堅持,不努力的別名。所以我認爲擺爛是個負面行爲。

        自從懂事開始,每位老師,每位家長,每位偉人名人都告訴我們:成功是需要堅持的,是需要刻苦努力的,是需要勤奮的。海倫凱勒克服殘疾成鉅著,若她面對看不到,聽不見,說不出的苦難時選擇擺爛,那就沒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著作和一值得我們學習的偉人;袁隆平花費數十年研究水稻,若他面對實驗田被摧毀時選擇擺爛,那中國如今還是從喫不飽飯的情景;中國是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才得以建立的,若當時救國志子們面對外國的侵略而放任不管選擇擺爛,就沒有中國了,更沒有如今國力強盛,社會安定,人民幸福的現狀。“事業因執着而成功,人生因堅韌而出彩”,無數偉人用親身行動告訴我們:只有堅持努力奮鬥,纔有成功的可能。

        有人說,擺爛可以讓生活變得灑脫,變得輕鬆,不假。可是,這種灑脫和輕鬆永遠都是一時的,不是一世的,擺爛完後事情仍沒有處理,生活仍需要繼續,每天吃了睡睡了喫的日子無法長久,只有牲畜纔會那樣,而人不能。

      有人認爲,擺爛只是一個網絡用語,用來尋開心的,不必如此較真。但隨着網絡的大泛圍普及與傳播,“擺爛“一詞被使用得越來越多,越來越廣,總有一天,這個詞會成爲人們下意識的行爲和存在腦子中的記憶。等到那時,人人遇事隨意擺爛,那有誰來繼承先輩偉人的優秀精神品格?那誰來實現個人人生的目標和方向?那誰來使國家發展與進步?一旦享受過擺爛帶來的輕鬆,便不再有喫苦努力的動力。

        作爲一名初三學生,面對近在眼前的中考,我更需要反對擺爛,拒絕擺爛。遇到聽不懂,不會做的地方,擺爛只會使不會的知識積少成多,最後形成大漏洞,而堅持把它弄懂纔是正確選擇;體育鍛練堅持不下去時,試着拒絕擺爛,超越極限,就會體會到突破的快樂;作業太多不想寫時,爲了自己的目標而堅持寫完並寫到完美,就會離成功更近一步......這些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我,擺爛無用,堅持纔是王道!

        拒絕擺爛,從我做起。

【師評】文章從網絡用語“擺爛”寫起,寫了自己的看法,結合生活實際提出了“擺爛無用,堅持纔是王道”的觀點。觀點鮮明,針對性強。(點評教師:張永剛)

                      2.秋色

              文/米山中學204班梁嘉怡

              2022年10月23日星期日  晴

        又是一年秋。

        幾場冷雨打開了秋天的序幕,秋所到之處,都被灼燒的焦黃。這獨屬於秋天的黃,慢慢攀上雲層,將天幕也染成與它相同的顏色——這便是秋日的天空,秋日的霞。梧桐樹葉縫間有陽光掉下,印在柏油路面,印上我的外套。物理老師說這是小孔成像的一種,光斑其實就是太陽的影像,於是我收穫了滿身的太陽,在這明快的秋日,我比秋本身還要燦爛。

        秋風起了,初秋的風微涼又不失暖意,撩動我的髮絲,拽住我的衣袖輕輕搖晃。溫熱舒適的氣流撲上我的臉頰,將我擁入秋天的懷抱。銀杏葉來不及反應,不覺被捲過的風染黃。自古人們常說“秋風蕭瑟”,但我覺得秋風是柔和而奇妙的,它帶來葉的呢喃,帶來歸鳥的私語,秋風中,有隻存在於秋季裏的氣息。

        傍晚上燈了,路燈昏黃,襯着天幕的顏色。橘紅被慢慢溶解,夕陽就要被深黛色的夜吞噬,再回頭,身後的天不知何時綴上了幾顆星星,朝我調皮的眨眼。最後一抹霞光還在雲層中掙扎,排練整齊的魚鱗狀雲漸漸消失不知去了何方——大概是在我的腳下鋪展開,點亮我前行的路吧。

        心中正想着怎樣與朋友分享今天看到的景物,擡眼發現紅綠燈變了顏色。伴隨着秋色快些走吧,家裏還有熱乎乎的飯菜等着我呢。

【師評】寫景細膩柔和,不失情意。既有自然美景,又有人間溫情,兩者相得益彰。(點評教師:王宇婷)

          3.    那聲音特別難忘

                文/神農中學  焦詩妍

        “咕嘟咕嘟,咕嘟咕嘟……”看那一口大鐵鍋裏,白白嫩嫩的豆腐接二連三地向外吐氣,騰騰的熱氣飄浮在它們的上空,獨有的清香飄散在周圍的空氣中,這承載起了我整個童年的歡樂……

        小時候的暑假,我幾乎天天待在老家,每天中午我都看着爺爺走進那間不算小又不太大的屋子。不愛睡午覺的我搬個小凳子,樂此不疲地看着爺爺慢慢悠悠地攪拌鍋裏的豆漿。爺爺喜歡眯着眼睛,仔細地給我講解做豆腐的注意事項:“這個做豆腐啊……”我不記得做豆腐的步驟了,但我永遠記得,騰騰的熱氣中,爺爺瘦削的臉龐模糊不清,聲音也模糊不清,只是伴着“咕嘟咕嘟”的聲音,永遠印刻在了我的心中。

        後來,我離開了老家,離開了爺爺,離開了那間總是生着火的屋子和總是冒着熱氣的鍋,我再也沒有一下午一下午地和爺爺待過。那間房子,那口鐵鍋,那把凳子,那些“咕嘟咕嘟”的聲音,也逐漸從我的記憶中淡出。

        上週六的下午,我和媽媽回老家拿過冬穿的衣服,一下車,我就又重新看到那間屋子的煙囪裏飄出的白色煙氣!一時間彷彿“咕嘟咕嘟”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我驚喜地衝進房間,看見爺爺正守在鍋邊,掀着鍋蓋看那一鍋豆腐。爺爺轉過身,臉上喜悅的神情不能掩蓋:“回來了孩兒,快,坐下歇會兒,你愛喫的豆腐馬上就好了。”片刻,爺爺掀開鍋蓋,一剎那,清香瀰漫在整個屋子。爺爺拿着勺子伸進熱氣裏倒騰一番,等熱氣漸漸消散,鍋裏已是一塊塊白嫩嫩的豆腐了,它們整齊地躺在鍋裏,等待着自己被做成各種佳餚。爺爺用勺子輕輕地抄起一塊放在碗裏,“快嚐嚐,是不是比原先的更好吃了?”爺爺的聲音好像更沙啞了,更蒼老了,但他對我的關心和疼愛一點沒少。我接過碗和勺子,看着碗中的豆腐,鼻子一酸,眼淚充盈了眼眶,但仍然笑着迴應:“真好喫,爺爺的手藝又增進了不少啊。”擡起頭,看見爺爺的眼神無比慈愛,臉上的皺紋舒展開來,對於我的一句誇讚,爺爺彷彿是得到了所有。

        爺爺的話似乎比以前多了,我坐在兒時的小板凳上,靜靜地聽着爺爺絮絮叨叨,聽着鍋裏不斷冒出的:“咕嘟咕嘟,咕嘟咕嘟……”

【師評】文章雙線並進,構思精巧:一是豆腐的“咕嘟聲”,二是爺爺愛的叮嚀。文章語言質樸卻飽含深情,例如疊詞的使用,“慢慢悠悠”“一下午一下午”“絮絮叨叨”等詞體現了爺孫情深。(點評教師:程玲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