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通往哈克的路》之後

本來11.1準備發的文章是另一篇關於自閉症兒童的,但在10.31晚上構思月總結時突然想:要不要寫這樣一個題材呢。

於是《通往哈克的路》這樣作爲我的月總結誕生了!寫完最後一句時我第一次有種塵埃落定的奇妙感,也是再一次感覺到了作者把感情和想說的話一股腦寄託在文章裏的快樂。

《通往哈克的路》講的是一個少年在去往哈克的路上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最後他到達了哈克,也收穫了許多寶貴的經歷。

十月份對我來說是個差點改變命運的月份。

不過說是改變命運也不確切,畢竟沒有誰的命運會因爲一些決定而改變。命運只會因爲蝴蝶效應而發生一些我們自己都察覺不到的變化。

在十月份有一個比賽出了結果,很遺憾的是我所在的隊伍沒能得到最終的展示權。在十月份我偶然間發現了一個研究生期去日本留學的機會,可惜最後還是放棄了。

我的十月份的關鍵詞是“遺憾和可惜”。

放棄留學的原因很簡單,因爲家裏沒有足夠的資金支持。語言班、交通費、學費、生活費加起來這將是一筆巨大的開銷,即使是在日本這樣的亞洲國家。半工半讀的代價是巨大的,動輒百萬的留學資金很顯然對我家來說是一筆觸及不到的鉅款。

我經過了幾個夜晚難受且撕裂的糾結後決定放棄留學。當然這也不是我的決定,是生活替我做出的“決定”,如果有足夠的錢讓我出國我一定義無反顧,但現實就是對於疫情下的普通家庭來說出國是沒有後路的博弈和難以承受的負擔。我在考研門前掙扎了近一年,最後還是要無可奈何地走到國內考研這條路上。

日本對我來說是“哈克”嗎?研究生對我來說是“哈克”嗎?學到一半的日語對我來說是“哈克”還是我無法擺脫的“比奇城”?

不過當我走上通往哈克的路時,這些好像都不重要了。

決定放棄的最初幾天我怨天尤人。尤其是在看到微博和網上日入鬥金的營銷號和“富人”,我會控制不住地想這幾十萬如果能夠作爲我留學的資金,我一定爲科研和語言拼命;看到明星子女十幾歲就能夠去國外的學校深造,那是我也許一生都觸及不到的學術環境和財富,這時候我會怨氣沖天,我會討厭“出生在羅馬”的人。

通往羅馬的路實在太難走,與出生在羅馬的人相比,走向羅馬的人這一路的長途跋涉好像無足輕重。社會對“富人”和“普通人”的嚴厲程度是不同的,有些夢想在社會嚴厲的逼視下只能作爲夢想。

二十歲只有一次,錯過了就再也沒有機會了。

也許在我四十歲的時候還會完成二十歲夢想的機會,但彼時的心境是朝陽還是夕陽,沒有人知道。

這之後我第二次受到打擊是比賽,這件事讓我難受的原因也類似,無非是“出生在羅馬”的人享受着普通人不敢想的學術和金錢資源。

但現在我平心靜氣地接受了這個結果。

上帝賜福抑或女媧造人,生命遍佈大地,村莊連接城鎮,萬事萬物都在自己的規律裏緩慢而平衡地運行着。富人有富人的意義,窮人有窮人的生活,社會由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手拉手連接起來,缺少任一環都會運行受阻。

如果我註定沒法在某一領域做到極致、盡覽所有的人類智慧的瑰寶,那麼我現在做出的努力都是沒意義的嗎?

當然不是,我爲此付出的感情和態度、成功時發自內心的吶喊、失敗時體會到的痛苦這些都是真實存在的。走這一路並非只需要一個好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在路上遇到的人和做完的事。

即使生活兜了個圈又回到了原點,但這一路上我收穫的“烤魚、小羊、鈴鐺、綢緞”,這些纔是我一直向前走的根本原因。

即使通往羅馬的路很漫長很痛苦,在這期間我會經歷無數次自我懷疑和自我開解,但生活在於“走”而不在於“到”,“到達羅馬”只是努力和夢想自然結出的“果”,而非一切開始的“因”。

每走的一步路都有道理。生活繞了個圈,卻並非只能回到原點。

十月份的遺憾隨着十一月的到來而全部封存了。去往哈克要向着太陽走上十天十夜,那麼,我再次出發。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