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差點亡國,幸好出現了力挽狂瀾的將星|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4) 1. 2. 3. 4. 5. 6. 7.

文/太史栩

“三好天子”秦始皇環遊全國記|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1)

大澤鄉,雨和血,火與劍|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2)

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如何被破?|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3)

1.

急報傳來:函谷關告破!

秦廷震恐。

之前,戰報雪片似地紛至沓來,秦二世聽後亂髮脾氣。從此,使者幾乎都報喜不報憂。即便真有緊急軍情,也被趙高等彈壓下。

秦二世一直以來覺得天下太平,而今義軍逼近咸陽,再神經大條的人,也坐不住了。

秦二世氣急敗壞:“爾等皆曰,關東羣盜不足慮也。羣盜何以兵臨帝京?”

朝堂萬馬齊喑,羣臣手足無措。

這時,李斯出班奏道:“臣薦一人,可保社稷。”

秦二世忙問何人。

李斯:“陛下若用少府章邯爲將,必能退賊。”

秦二世哪能不答允?在這燃眉之時,即便嫉賢若趙高,也無異議。


2.

章邯臨危受命,立刻着手部署。

此誠危急存亡之時。發檄文召長城勁旅、百越兵團及各地駐軍火速入京勤王,顯然來不及。爲今之計,唯有釋放驪山刑徒及奴產子,才能迅速拉起一支雄師。

章邯其實早就注意到了“刑徒”這一羣體。之前,刑徒中有位叫黥布的猛人,曾帶領一批刑徒集體“越獄”。在訓練有素的京城戍衛隊眼皮子底下逃脫,並突破重重攔阻,最終逃出守備森嚴的首都咸陽,足見刑徒的戰鬥力之強。

章邯認爲,刑徒絕大多數好勇鬥狠。太平時,他們是社會的不安定因素。逢亂世,只要有善馭下的良將,他們就將蛻變爲一支不怕死的雄師。章邯自信,己恰是這樣的良將。

而目前秦二世幾乎給到了章邯“無形的尚方寶劍”,章邯想辦任何事,可立即去做,無需請示,不必走流程。

章邯遂馳至驪山腳,昭告天下:衆位刑徒統統獲釋,即刻參軍,保家衛國。

刑徒蜂擁至軍械庫,自行領取合身的甲冑和稱手的武器。另外,章邯大宴衆將士,酒肉穿腸過,戰鬥纔有膽魄。

稍作休整,章邯率刑徒大軍,衝出咸陽迎戰。

在距咸陽僅四十公里左右的戲城,雙方相逢。


3.

遙觀對面旌旗蔽空,周文的身體開始顫抖,並非害怕,是激動。

不久前,他還只是個無名小卒,如今卻是麾下有數十萬軍隊的大將。

此戰,極可能給暴秦帶去最後的雷霆一擊。若勝,暴秦將再無力組織抵抗。他,周文,將成爲首位攻破帝都咸陽的義軍統帥,建立不世之功。到時候,陳王看待他的眼光,將不僅僅是傑出統帥,而是張楚國首席統帥、第一重臣。

他的故主項燕,曾敗給秦將王翦。此戰,他也要替故主復仇雪恥。


4.

地動山搖,周文的思路被打斷。

並非地震,是萬馬奔騰的頻振。

秦軍率先發起進攻,馬蹄揚塵,埃土滾滾,洶洶而來。

“戰車衝陣!”

周文一聲令下,上千乘戰車撞向秦軍,義軍步卒則緊隨其後。

然而,秦軍尚未與之交鋒,便紛紛勒繮,挽弓齊射。

秦軍邊射,邊退避冒着箭雨前進的戰車。原來,章邯特意讓刑徒根據自身喜好挑武器,得以篩選出一批擅長騎射的高手。

戰車羣幾乎未能起任何作用,就被攢成了刺蝟。

周文心有不甘,拍馬揮戈,親自衝鋒。周文想激發士氣,如其所願,步卒們從疾走前進,轉爲快跑衝刺。

義軍殺奔至中途,忽聞一聲鐃響,章邯事先部署好的左右兩路伏兵皆出,騎射兵亦收弓突槊,回馬鏖戰。

周文率義軍奮勇拼殺,但怎奈三路分進合擊?

義軍潰敗,周文的光榮與夢想旋即化爲烏有。但現在不是痛心的時刻,周文一邊令親兵殿後,一邊沿撤退之路收攏散卒。

義軍雖遭此慘敗,仍保留了有生力量。


5.

話說武臣據趙地、入邯鄲,正熱血沸騰時,忽聞陳勝擅殺大將葛嬰,這不啻於當頭潑下一桶冰水,倍感心寒。

不久後,周文兵敗戲城的消息傳來,又動搖了武臣。

恰逢張耳、陳餘等推尊武臣爲王,武臣乃就坎上驢,自命趙王。封張耳爲右丞相,邵騷爲左丞相,陳餘爲大將軍,其他人皆拔擢。然後,修國書一封,遣使齎赴陳縣。

陳勝聽說武臣自命趙王,罵罵咧咧,一邊下令逮殺武臣等留在陳縣的家眷,一邊欲興兵討伐。

幸被上柱國蔡賜及時諫止:“秦未亡而誅趙王將相家屬,此生一秦也。不如因而立之。”

陳勝素來敬重蔡賜,對他言聽計從。於是,陳勝“三管齊下”:把武臣家眷軟禁宮中、扣作人質;敕封張耳之子張敖爲成都君,分化武臣、張耳這對君臣;督促趙兵火速入關,助周文一臂之力,挽回危局。

武臣豈是等閒之輩?他識破了陳勝的意圖,不進兵關中。而是遣三路大軍,命韓廣攻故燕之地,派李良取恆山郡,令張黶打上黨郡。


6.

韓廣熟讀兵書,兼有一猛將叫臧荼,生得虎背熊腰,有萬夫莫當之勇。

二人配合默契,連下數城。燕地豪傑擁戴韓廣爲王,韓廣雖萌生異志,卻顧慮家屬安危。

有人就勸韓廣寬心。陳王勢大,尚未敢擅殺趙王之親眷。武臣實力弱於陳勝,焉敢擅殺韓廣之家屬?

韓廣覺得對方析之有理,遂自立爲燕王。

武臣聞知,未爲難韓廣家眷,遣使送還以示好。其實,武臣這樣做是爲了麻痹韓廣,暗地裏整軍經武,時刻準備侵燕國。

某天,藝高人膽大的武臣擐甲綽槍,單騎探視燕地。

韓广部原是從武臣軍分裂出去的。因此,有人認出那是武臣,立刻回報臧荼。

尚未察覺危險將至的武臣,信馬由繮,穿行於一片灌木叢中。

“嗖——嗖——嗖——”

數支矢鏃破空飛來,武臣耳尖目明,立刻揮槍撥落來矢,同時猛夾馬肚。

但馬還是中了一箭,喫痛往前奔,行不多遠,觸到暗伏的絆索,頓失前蹄,慣性將武臣甩出。

好在武臣甲厚,並未摔痛,在地上滾一圈,立刻鯉魚打挺般躍起。

四下裏,殺聲震天,伏兵蜂擁而至。

武臣認出不少是舊部,大聲呵斥:“孤乃爾等故主也!”

部分伏兵聞言愣住了。這時,臧荼驟馬從人堆裏飛出,長劍直指武臣:“衆將士聽令,隨吾捉拿趙酋!”

言畢,臧荼與伏兵一齊圍攻。武臣雖勇,無奈以寡敵衆,苦戰不得脫,終被擒下。


7.

武臣既被囚,燕王韓廣遂以之要挾趙國割地。

張耳等既不允,又接連遣使赴燕交涉,均被斬。

這時,有一夥頭軍自告奮勇,單車赴燕國,韓廣接見了他。

伙頭軍巧舌如簧,跟韓廣講了一通,大意是:張耳、陳餘乃梟雄,並不願仰人鼻息。表面上看,他倆急切地想營救武臣,實則巴不得燕國“撕票”,借韓廣之手除掉自己的主公。張耳、陳餘之所以屢次斷然拒絕燕國勒索,是因爲他倆壓根沒想真的救回武臣。武臣若死,張耳、陳餘必自立爲王。如此一來,燕國將同時抵禦兩位趙王的夾擊。

韓廣聽罷,隱約感到這番話似存在邏輯漏洞,但又覺得火頭軍之言甚有道理、無可辯駁。

再怎麼說,武臣畢竟是自己的老上司,殺之不義。權衡再三,韓廣竟下令釋放武臣。

火頭軍駕車載武臣回國後,再未在史書上亮相,連名字都不曾留下。

一位無名英雄,孤身闖敵營,憑三寸不爛之舌救回主公,“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他的短暫登場,彷彿只爲了證明“高手往往大隱隱於市”

歷史有時就是這麼神奇!

劉邦怒斬白蛇,那一劍的風情|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5)

霸王力能扛鼎,叔侄威震江東|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6)

陳勝麾下最有才的將星,殞落了|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7)


本文在尊重歷史之基礎上,借鑑《三國演義》的寫法,部分情節存在合理想象。比如《史記》只記載“燕將見之(伙頭軍)”,文中改爲“燕王韓廣接見”。另有幾處,不列全了。若有不符合史實之處,請體諒。

主要參考資料:1.《柏楊版資治通鑑》 2.[漢]司馬遷 撰 《史記》 3.《易中天中華史:秦並天下》 4.王徵 趙慧珠 著 《西楚霸王》

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繫我們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