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雨和血,火與劍|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2) 1. 2. 3. 4. 5.

文/太史栩

“三好天子”秦始皇環遊全國記|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1)

1.

陳勝血氣方剛時,當過僱工。某回,陳勝擱置手中的農活兒,踱至田壟上,悵恨良久。另一個僱工走過來,陳勝沒頭沒腦地說了一句:“苟富貴,毋相忘。”那人忍不住揶揄:“汝替人傭耕,何大言富貴?”

陳勝語塞。

嘰嘰喳喳的燕雀正在田壟上覓食,與此同時,一隻鴻鵠從高空中振翅飛過。

那人見陳勝不答,笑笑便走開了。待那人的背影遠去,陳勝暗暗感慨:“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2.

後來,皇廷差九百餘位貧民前往鎮邊。陳勝亦在其列,並結識了志同道合的吳廣。

這支隊伍由兩位將尉帶領。陳勝、吳廣生得魁梧,且在一衆戍卒中算文化程度較高的,因此被委任爲屯長。

走到大澤鄉時,衆人伐薪燃炭,埋鍋炊爨。 

天有不測風雲。上午,雲朵還如棉花般潔白。午飯時,雲層像被飽蘸濃墨之如椽巨筆潑灑過的宣紙,黑汁在上面迅速化開。頃刻後,暴雨噼裏啪啦地瀉下。

站在屋檐下,望着籠罩寰宇的雨霧,陳勝、吳廣不約而同地想到了“誤期當斬”。按秦律,逾越限期的,統統處斬。

陳勝、吳廣只能盼望儘快放晴。然而,天公不作美。冷雨霏霏,連日不開,陰風怒號,濁浪又衝垮了前方橋樑,衆人滯留在悽風愁霖的大澤鄉,個個心情沮喪。更何況,即便雨現在立即停下,趕赴漁陽也必遲到。

陳勝、吳廣不甘待斃,私下商議。橫豎都是死,與其由於遲到被斬,不如高舉反秦義旗,還有活下來的概率。

爲贏得追隨者,陳勝、吳廣打算借鬼神之力。

某個清晨,戍卒去集市買魚,回來剖腹一瞅,竟看到魚肚子裏暗藏帛書,上面赫然寫着“陳勝王”三個字。戍卒們交頭接耳、小聲議論,也有人把這件事告知陳勝,卻被陳勝叱以“放肆”。

某個雨夜,戍卒們聚攏在幾簇篝火邊兒取暖,忽然聽到狐鳴,隱約是“大楚興,陳勝王”。幾位戍卒跑去找陳勝,見陳勝正坐在帳中,手不釋卷。另幾位戍卒朝着聲音的方向去察看,狐鳴戛然而止,四下寂無所有,倘若不是多人均有所耳聞,只以爲剛纔是幻聽。


3.

次日,戍卒們對陳勝投去敬畏的目光。

陳勝、吳廣應時權變,果斷手刃兩位將尉,提頭來到空地上。

雨腳如麻,雨絲似幕,雨點若戰鼓猛敲。

戍卒們被緊急召集到空地,幾百雙腳在雨中快走,步步濺起水花。

當戍卒們看到將尉的頭顱被擺在祭桌上,血水混着雨水淌下時,個個既驚又懼。

但他們很快被陳勝的一番話安撫了情緒:“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當斬。倘僥倖得免,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壯士不死即已,死即舉大名耳,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隨吾者,右袒;弗願從者,左袒,亦決不爲難。”

戍卒們皆右袒,斬木爲兵,揭竿爲旗。陳勝自命將軍,吳廣爲都尉。這時,雨忽然停了,紅日從烏雲背後露臉了。燕雀在溼地上走,步步印跡。鴻鵠在天際翱翔,扶搖直上。

當天,義軍便兵不血刃地佔據了大澤鄉,不久後,又攻克蘄縣,取用軍械庫中的一切武器、甲冑。這時,蘄縣獄掾曹咎來投。見曹咎生得高大威猛,陳勝眉開眼笑。另有名叫莊賈的善馭者來投,被陳勝委任爲御用車伕。

稍作休整,陳勝命部將葛嬰(據說是諸葛亮的先祖)率一支偏師,攻城略地。葛嬰不辱使命,接連拿下銍、酇、苦、柘、譙五座城池,勢如破竹。

陳勝則親統主力大軍,劍鋒直指陳縣。縣令和負責軍事的縣尉都望風而逃,僅職掌文事的縣丞公良忠抱定“城亡我亡”之決心,毅然留守。

此時,義軍多達數萬,有騎兵上千,革車六七百乘。而陳縣守軍不足一千,好在陳縣城高溝深,秦兵皆訓練有素,不似義軍大多“貧苦出身,未諳武技”。

這是陳勝自揭竿而起以來,親歷的首場慘烈攻堅戰。

陳勝本來打算勸降,就派先鋒官至城下吶喊:“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今或聞無罪,二世殺之。二世貪暴,妄戕公卿忠良。爾等何苦效愚忠於昏君?不如速速倒戈卸甲,納城投……”

言未畢,城頭倏地射下一支利鏃,洞穿先鋒官的咽喉。

公良忠收弓,戟指義軍,決眥怒罵:“反賊休再饒舌!”

陳勝氣衝牛斗,豎直劈下令劍。號角吹響,圍攻開始!

吳廣一馬當先,揮動長矛,撥落來矢。義軍見主帥奮不顧身,士氣被激發出來,扛雲梯,擎盾牌,冒箭雨,玩命兒似地奔至城牆下,又爭先恐後地往上攀。

公良忠見狀,令部下燃火箭、煮油鍋,一齊朝義軍身上招呼。

這場惡仗從日出東方持續至日薄西山,城破後,公良忠率餘衆退入府衙,在公署內與義軍展開白刃格鬥,直至矢盡弦絕、血幹力竭而戰死。


4.

公良忠,命裏註定要爲秦朝盡死忠;而陳縣亦如其名,將成爲陳勝創立王霸大業之地。

陳勝入城後,一邊發榜安民,一邊網羅人才。

曹咎向陳勝極言孔鮒大德。孔鮒是孔子的後嗣,學富五車,家中汗牛塞屋。秦滅六國後,曾邀孔鮒去做官,孔鮒堅辭,但保舉了弟子叔孫通,叔孫通遂入仕。

秦始皇“焚書”那會兒,好友陳餘提醒孔鮒:“秦將滅先王之籍,而子爲書籍之主,何其危哉。”孔鮒便把家中藏書匿於祖傳老宅的夾壁牆中,自己則跑去山中當隱士,過着晴耕雨讀、教書育人的自在生活。孔鮒的這批藏書倖免於難,直到漢景帝時才重見世人,被譽爲“壁經”。當然,這是後話。

孔鮒到來以後,被任命爲博士。孔鮒又向陳勝介紹了好友張耳和陳餘。

張耳是信陵君(戰國四公子之一)的門客,與陳餘是鐵桿摯友。張耳和陳餘,運氣都不錯,張耳娶了富孀,陳餘也抱得白富美歸。

張耳一度當過外黃縣縣令,劉邦還曾去張家蹭了幾個月飯,兩人私交不錯。

魏國被滅後,張耳、陳餘逃難江湖,潛匿陳縣。爲餬口,他倆做了裏監門這等小吏。換種說法,裏監門就是門衛。

陳餘曾經由於拜迎長官不熱情,遭到上級一頓鞭撻。陳餘畢竟是擁有過輝煌過去的人,心中有股傲氣,當場就想還擊。張耳立即暗踩陳餘的腳,目示他默默承受這一切。事後,張耳喚陳餘至無人之地,以雹子般的語言敲打他:“始吾與公言何如?今見小辱而欲死一吏乎?……”

陳餘既慚又敬。慚的是自詡胸懷大志,卻連情緒都控制不好,將來如何成就得了偉業?敬的是張耳直言不諱。

張耳、陳餘忍辱負重多年,如今聽說陳勝入主陳縣,立即自報真實身份。他倆賢名遠播,陳勝當然敬重。

適逢三老、豪傑勸進:“將軍身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楚國之社稷,功宜爲王。”

三老、豪傑之所以這麼說,是有原因的。陳縣曾作爲故楚國都,與楚有淵源。而在大澤鄉舉事時,陳勝打出過楚國名將項燕的旗號。

然而,張耳、陳餘持反對意見,提倡先立六國後裔爲王,爲秦多樹仇敵,爲己多增強援。張耳、陳餘建議陳勝循“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戰略,低調中養精蓄銳,後發制人。

陳勝猶豫半晌,最終聽取了三老、豪傑之議,宣佈稱王,建立“張楚”,即“張大楚國”。


5.

某天,極富才學的名士蔡賜求見。陳勝大喜過望,降階相迎,委以重任。陳勝拜蔡賜爲上柱國,敕封“房君”。倘若說吳廣是“大澤鄉首義者”中的頭號武將,蔡賜則相當於“後歸附者”中的首席。

蔡賜向陳勝推薦了周文。周文曾託身於春申君(戰國四公子之一)府邸,後又在名將項燕軍中效力,胸有韜略,頗富作戰經驗。

此外,還有呂青呂臣父子及武臣、邵騷、宋留、周市、召平、田臧、鄧宗、鄧說、朱房、胡武等前來投奔,陳勝一律重用。

自此,陳勝帳中文臣武將兼有,威震天下。八方贏糧景從,各地紛紛響應。

易守難攻的函谷關如何被破?|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3)

大秦差點亡國,幸好出現了力挽狂瀾的將星|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4)

劉邦怒斬白蛇,那一劍的風情|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5)

霸王力能扛鼎,叔侄威震江東|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6)

陳勝麾下最有才的將星,殞落了|首義者陳勝吳廣の傳奇(7)


本文在尊重歷史之基礎上,借鑑《三國演義》的寫法,部分情節存在合理想象。比如,史書上,陳縣縣丞並未留下名字。爲方便敘述,本文虛構了“公良忠”這一名字。再比如,“天下苦秦久矣……二世殺之”的話,是在大澤鄉時說的,此處屬於移花接木。另有幾處,不列全了,僅舉兩例,以作說明。若有不符合史實之處,請體諒。

主要參考資料:1.《柏楊版資治通鑑》 2.[漢]司馬遷 撰 《史記》 3.《易中天中華史:秦並天下》 4.王徵 趙慧珠 著 《西楚霸王》

本文所使用的圖片屬於相關權利人所有,如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請相關權利人聯繫我們刪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