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人只有好好學習 孩子才能天天向上

       

       作爲一位大齡準媽媽,在享受寶寶到來幸福的同時,隨着預產期的到來我越來越感到焦慮。令我焦慮的問題有兩個,一個是怎麼養,一個是怎麼育。養育問題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是沒有標準答案。

        最近,我讀了很多關於養育的書籍,其中李玫瑾教授的《心理撫養》讓我受益匪淺。書中講到心理撫養比物質撫養更重要 ,性格比能力更決定命運,大人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家庭是人生的起點 人的許多問題源於早年養育,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 比只給孩子掙錢更有價值等。我特別贊同大人只有好好學習孩子才能天天向上的觀點,因爲育人便是育己。這本書給我帶來的遠不止這些內容,我覺得作爲未婚女性應該好好讀一下這本書。

       首先,這本書在陳述心理撫養時,給我們自我成長很多警示和提示。我們在瞭解怎樣撫養育兒的同時,反思修正提升了自己。我表妹從小受父母溺愛,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很小的時候開始,凡是她想要的東西,不論對象不分場合張口就要。“姐,你的圍巾真好看,給我吧”“姨夫,你也給我買個包吧”......她想要的東西都是向別人要的,她從來不知道想要的東西是要通自己的努力獲得的。現在結婚有了孩子,也沒有工作,在照顧孩子方面也是小白,基本上全指望她婆婆。很明顯她自己受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她的父母沒有及時教導她要努力。現在她作爲家長應該注重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好好學習。

       其次,這本書給未婚女性提供很科學的擇偶方法論。李教授在書中強調,擇偶一定要好好考察對方的原生家庭。畢業參加工作近8年,相親對象差不多有一個連,大多是見了一兩面,最長的也是聯繫兩三個,沒有見父母瞭解他們的原生家庭的。談的差不多了,才見父母,這是我們大多數人的理念。我們的擇偶標準有年齡、收入、身體健康、家庭狀況等等。家庭狀況我們往往看的是家庭收入、父母健康及人品情況等,最重要的家庭教育被弱化了。家庭是人生的起點 人的許多問題源於早年養育。我和我對象交往時,我發現我對象說話的時候有個習慣,他的肢體語言很豐富,他邊跟你說話邊用手觸碰一下你的胳膊,以引起你的注意。我對這個行爲很反感,我認爲這個行爲很不禮貌,特別是在跟女生進行交流時,雖然不是有目的的惡劣行爲,但畢竟男女授受不親,不是君子所爲。後來見了我婆婆發現她說話也是手舞足蹈的,時不時戳戳你。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

        最後,這本書給寶媽們提供了系統的育兒方法。這是這本書的精華。書中講述了很多方法論和案例,都非常實用和有效。比如父母親自陪伴孩子成長 比只給孩子掙錢更有價值等。我小侄女5歲特別調皮能鬧騰,從來不會像其他小朋友那樣,坐下來看書學習。有一次她來我家住,畫油畫的時候,就讓她坐在旁邊看,並給她解釋畫的內容,她竟然能靜坐觀看達15分鐘。而且主動提出她想試試,我就讓她自己坐着畫,竟然能安靜地畫上半小時。後來,她一到我家就說要畫油畫,我就讓她自己坐着畫,一畫就是半小時以上,不像以前那樣又跳沙發,又在地上打滾了。

       嬰兒並不是一出生就會咀嚼喫東西的,到4、5個月齡時他開始模仿父母喫飯時咀嚼的動作。父母只有不斷給他演示咀嚼的動作,他才能學會喫東西。可以說寶寶是在模仿大人的過程中長大的。子不孝父之過,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師,家庭教育的任務首先是父母教育父母學習。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