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表现是家庭环境的缩影

      我是园区的教研组长,算是一个管理者,没有自己的班级,但是平常班级如果老师有事情我是需要随时上顶的,这就给了我接触各种班级的孩子的机会,我也会从他们老师的口中了解一些特别孩子的情况,从这些孩子的表现和班级老师的反馈中我发现一个共性的情况:孩子的表现其实是家庭环境的缩影。

       幼儿1:小T的故事。小T是小班的孩子,他是一个出生在三胞胎家庭的男孩,他是中间那个孩子,上面有个读中班的姐姐,下面有个抱在手上的弟弟。他的表现是:规则意识比较差、口齿不清楚,知识结构明显差于其他的孩子。区域活动的时间他总是第一个早早的来到班级,他最喜欢的区域是建构区,因为别的孩子还没有到,我就有很多的时间和他进行交谈。我拿出他玩的积木块问他这个积木的颜色,红橙黄绿蓝都能够快速正确答出来,于是我拿出4块积木问他这里有几块,他却数到1、2、6,然后他回答道:6块。我将积木减少到3块,他同样也回答6块。 

           听班级老师介绍,这个家庭是卖肉的,家里有个奶奶在帮忙带孩子,3个孩子她一个人,能够在生活上照顾好已经不错了,终于对于孩子的 教育更多的是放养,因此他这样的能力也是自然的结果。

       幼儿2:小S的故事。小S是中班的一个男孩,他有一个哥哥。单从身材来看他不像是一个中班的孩子,因为小S又瘦又小,穿的衣服经常不合身,老师说这都是他哥哥的衣服,他几乎没有什么新衣服,他的新衣服就是园服,而且作为中班的孩子语言能力明显比较差,不太会表达自己。我给他们上剪纸课,小S在旁边说:“我不要做。”小朋友说:“他什么都不会。”保育员也反馈他的能力的确是很差的。在指导孩子做手工时,我问小S:“你是因为担心自己不会才说不愿意剪纸吗?”小S点点头。我鼓励他:“没关系,自己试试看。”他拿了剪刀剪了起来,从动作来看的确是比较的不熟练,但是他还是剪了,我又鼓励他:“剪得不错,如果再把剪刀立起来那就能剪得更好了。”后来,他将今天的手工剪好了还给我看,表现得特别开心的样子。

       从这两个孩子的情况来看,他俩共同的弱点是:语言能力滞后、规则意识差。们家庭环境共同的背景是:多子女家庭、由老人带大。从中可见这样家庭背景的孩子在养育的过程中父母要么忙于生机无暇顾及,要么教育意识比较差疏于引导,他们大都处于放养状态,因此导致孩子出现了某方面的发展滞后的情况。

      这类家庭孩子在现在的幼儿中并不少见,如何更好的引导这类家庭进行好家庭教育是我们管理者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