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习生听课16:听《范进中举》

实习生王洁婷2022年10月25日 九年(2)班 第五节

PPT呈现:懂文:圈点批注;懂问:条件意图;懂答:充分满足

教学目标:掌握名著阅读考点——作者,内容,主题,人物形象分析。

一、教学内容与环节:

1.首先是点评学生的导学案作业情况,主要问题有三个:没有写序号分点作答;没有划线的区域写歪了;卷面不整洁。再次强调答题规范的重要性。

【老师基本每节课都很重视学生的习惯问题,也还包括及时提醒学生做笔记。】

2.了解学生中读《儒林外史》的情况。几乎没人阅读。

3.解题:①儒:儒家(追求做官,应该是之前了解到的其“学而仕”的理念);②儒林:读书人及官绅;③外史:相对于正史(正史,如二十四史等官方的史书。)。这本书是把发生过的事情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先理解题目,能够让学生对这本书形成基本的认识,而且也是适当的补充常识问题,区分正史、外史、野史】

4.了解作者:吴敬梓,清代,出生于科举世家。

5.主要内容:我国清代的一部长篇小说,主要描写明清时期科举制度下读书人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而其中范进就是很典型的代表)

6.手法及主题:通过对比手法,描写范进中举前后其社会、经济地位的变化,刻画了其中科举后的丑态以及周围人的趋炎附势。抨击了封建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讽刺当时人与人之间 关系,社会的黑暗。

7.分析人物:范进,本文描写了范进中举的主要经过——中举发疯,丑态毕露。形象:热衷功名、醉心科举;怯懦麻木、逆来顺受;迂腐无能、不事产业;虚伪奸诈、趋炎附势。(结合内容分析)

【重视这种人物分析的词语积累,问题意识强,因为平时练习和考试学生出现没有词语可以形容人物的问题比较严重,所以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注意提醒学生能够认真理解词语的意思,并做笔记积累起来。】

拓展:简要讲解了科举考试的流程:童生、进学、秀才、举人、状元,考试的难度,并举了历史上的诗人如白居易、蒲松龄、孟郊等人的例子,帮学生感受古人“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中举”的喜悦。

【讲解生动形象,能够结合今天的实际进行讲解,学生也很感兴趣,这里也再此基础上去引导学生要克服困难。】

8.学案讲解:①考察了学生对作者态度的把握,并非同情为主,而主是批判和讽刺;②分析胡屠户在范进中举后打了范进的段落,分析其人物形象(从动作、心理,分析其心理活动),得出其前倨后恭,献媚势力的特点。③关于对范进中举是喜剧还是悲剧的看法(提炼了喜剧的特点——夸张的手法+圆满的结局+本质是悲剧;联系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帮助学生理解,举例如《窦娥冤》《孔雀东南飞》《梁山伯与祝英台》《平凡的世界》及莎士比亚的悲剧),强调答题的规范,选择观点+分析原因。④通过去年其他地方的真题,让学生也了解周进、杜少卿、匡超人这三个人物。

【这里的归纳棒了,感觉能够让学生从文学的层面上理解作品,更了解中国悲喜剧作品的特点】

9.作业布置:《刘姥姥进大观园》学案。

听课感受:先确定教什么,再想怎么教。这节课的实用性很强,但是同时也兼具了文学性,既强调了考点,又能够就着题目进行拓展,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学常识,同时也能够对文学与文化有更多了解。尤其是这段时间,疫情封校,学生们的状态也受到影响,但是今天这堂课老师的讲解方式,感觉学生的兴致都还不错。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