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遙遠到親近 ——小記蘇州磚雕博物館守門人孟強 - 草稿

    人世間行走,我們窮盡一生不停的尋找,一處煙火、尋找歸宿。舊時的文人士大夫們,做了官或是賺了錢,終想着回到蘇杭,造一處私家園林,用一堵高牆與塵世隔開,自此兩耳不聞窗外事,蒔花弄草,舉杯淺飲、雅集彈唱、退隱田園。於是蘇州古城便散落着很多這樣的古建築,合理利用是對它最好的保護。孟強的探索,給出了一個很好的回答。雕花的窗櫺,精美的收藏,古色的傢俱,精巧的賞石,雖不是世外桃源,卻也別有洞天。

古藏書樓

     散落在姑蘇城的古建築,是承載城市記憶的“活化石”。位於天官坊的嘉壽堂,始建於明朝成化年,原是宰相王鏊故居的一處,乾隆年間,面積擴展至東、中、西三路,前後六進,更名嘉壽堂,是蘇州有名的藏書樓。2006年修復完成後,孟強承租下來,精心打造,開辦蘇州首家成規模的民辦博物館——蘇州磚雕博物館,將之搭建成文人美學藝術空間,讓藝術、學術、思想在這園林情境裏進行交流。

中國明代造園家計成在《園冶》中提到“三匠七主”,意思是宅院最終的樣子三分靠匠人,七分靠主人。主人的意趣決定着它的氣質,打造本身就是一種即興創作。孟強祖籍山東,畢業於南昌大學,後就讀於蘇州大學。喜歡文化,創立了自己的文化傳媒公司。斜槓青年,一邊做文化公司,業餘收藏,慢慢的,收藏成了最大的愛好,且獨闢蹊徑。他不是一個只寄情玩樂的人,在他的空間、他的活動、他的起心動念,從來都有着中與西、古與今、藝與道的脈絡。園林是蘇州人的道場。孟強常在小園裏“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這是一個文福無雙的神奇場域,只要踏進這個大門,就能放空自己,只是賞花草、讀書遐想。每次停留,如同進入另一次元的時空,安寧喜悅,“這裏的時間和空間都跟外面的世界迥異”。能擁有這個宰相宅邸,並保有一片巧趣的園林已是可驚可嘆,但更重要的是,這裏巧妙的陳列着他多年來收藏的各類磚雕,與整個古宅融爲一體。在不破壞原有結構的基礎上,合理改造、利用古建築,使古典與現代並存、藝術和文化融合,呈現具有蘇州文人風格的美學空間。

磚雕博物館

    跨入這座宰相宅第,擡頭凝視,正廳兩側放置着主人精心收藏的磚雕,彷彿穿越進古城蘇州的那一處處舊式老宅院,與那些身穿長袍馬褂或西裝革履的先賢會晤,聆聽他們敘說百年滄桑的前塵往事。他們見證了蘇州古城的興衰過往,見證着家族的喜怒哀樂,靜靜的看着,靜靜的聽着,不言不語,又有萬語千言。孟強是從2000年就開始收藏磚雕。磚雕是以磚爲原料完成雕琢的一種工藝品,是雕塑藝術中的一個獨特分支,是傳統建築裝飾重要組成部分。與木雕、石雕一起稱爲建築三雕。質樸的造型、精湛的技藝、豐富的內容承載,構成了磚雕的獨特魅力。孟強收藏的是蘇派磚雕,區別於北派的古樸淳厚,呈現精細玲瓏,技法多樣,雕琢精緻,清新質樸又巧奪天工。明初磚雕盛行於王府、廟宇等大型建築。到明中期,隨着經濟繁榮,磚雕遍及民間市井。博物館裏收藏並展示着數百件精美的磚雕,大致可以分爲人物神話、祥禽瑞獸、花鳥風景吉祥符號,主要有祈禱躲避災害、祈福納吉、家庭團圓,承載着蘇州的歷史印記和文化脈絡,造型精緻、優美、通透,給予人愉悅享受,對於歷史研究有着重要意義,同時以深厚的文化內涵感化人心。

從遙遠到親近

秋日的午後,最適合的是找一所蘇式庭院,泡壺清茶,陽光下,耳畔縈繞的是評彈聲聲,那真是一種難以言說的享受。嘉壽堂無疑是合適的。整個嘉壽堂,與其說是孟強的優雅志趣,不如說是代表了蘇州新一代文人生活方式的哲學思考。小而精巧,一方小小的院落,芭蕉枇杷錯落。室內傢俱多選簡約明式,器物根據需要定期置換,音樂根據場合調整,燈光多使用暖光源燈管,會用四季鮮果,佛手等瓜果調節氣味,主人具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營造出文人藝術空間,令人留連忘返。那些枯枝、茶具、古琴、頑石、等等,都讓人把玩不盡。孟強會做賞石底座,賦予石頭第二次生命,極富文人之趣,人靠衣裳馬靠鞍,這衣衫就是石頭的底座。孟強博採衆長,兼收幷蓄,融會貫通,吸收紅木小件雕刻的營養,刻苦學習,不斷參悟,成就了一件件藝術品,與奇石融爲一體。2017年,貝聿銘先生的兒子貝建中三次到訪,對博物館內的蘇州磚雕及蘇州文人賞石產生了很大興趣。回到美國後,把王鏊故居依舊保存完好的消息告訴了好友王季遷的女兒王嫺歌。次年,王嫺歌來蘇州磚雕博物館看了祖宅,對古建築用於文化項目深感贊同。

午後,不妨一起去磚雕博物館,喝茶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