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的本質:像學霸一樣學習 一、桑代克 二、餓貓迷籠 三、3條學習定律 四、學習5原則

你有沒有發現,無論是在校園還是在社會,我們都需要學習甚至考證,但是:

覺得學習沒什麼意思?

經常臨時抱佛腳?

不願意學習?

學了就忘?

如果你也經常遇到以上的苦惱,那麼你的救星來了。

麻省理工學院開放學習項目的負責人桑賈伊·薩爾馬,在《學習的本質》一書中,不僅爲學習者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裏面的方法不僅可以幫助教育者突破傳統教育形式的桎梏,還可以幫助學習者更好地審視自身的學習方式。

而這本書從邏輯內容來說難度不大,共計2個章節,包括心理與大腦和動腦與動手,但2個章節即共計375頁,從學術層面和應用層面來進行講解闡述。而其核心,就是讓你掌握學習的本質。


那麼學習的本質到底是什麼呢?你可以在閱讀過程中嘗試回答,文末有答案。

我將從4個部分闡述,幫助你找到答案:    

1、桑代克

2、餓貓迷籠

3、學習3定律

4、學習5原則/方法

那麼就讓我們一一來看。


一、桑代克

桑代克,是一位美國心理學家、動物心理學的開創者、心理學聯結主義的建立者、教育心理學體系的創始人,在1912年當選爲美國心理學會主席、1917年當選爲國家科學院院士。

作爲科學家,似乎都很喜歡用小動物來做實驗,所以桑代克也喜歡,而其實驗的對象卻不是小白鼠或小白兔,而是小貓咪,其實驗的名字叫做餓貓迷籠。


二、餓貓迷籠

將一隻餓貓關入迷籠中,看它如何獲取食物,通過觀察貓的行爲模式,得出“試誤說”的結論。

這三種機關分別是門欄,抓繩和按鈕,貓可以通過觸及這其中的任何一個開關,打開門走出迷籠喫到魚。


當貓被放到籠子後,基本上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貓被放入迷籠中時,十分驚慌,完全不管要怎麼開門,到處亂抓誤碰機關,才得以開門。

第二個階段,第二次重新將貓放入迷籠中,貓咪也會亂抓,但隨着放入的次數逐漸增加,貓咪似乎找到了開關,過程中也逐次記錄貓出籠所用的時間,發現是越來越短。

第三個階段,在後續入籠時,貓沒有任何的掙扎,直接用一種正確的方式開了門。

這樣桑代克就做出了一幅貓的學習過程曲線,通過貓的不斷嘗試學習行爲,他得出了一個學習上的“嘗試-錯誤”理論,後來被人們稱爲“試誤說”。

他認爲動物會在每次嘗試中,構建一種刺激-反應聯繫,當它們成功時,就會記下這些刺激-反應,那些不正確的會慢慢被排除掉,桑代克就得出學習的實質就是不斷的形成刺激-反應的過程,並總結了三條學習規律。


三、3條學習定律

練習律。指練習和使用的頻次越多,則聯結得越強; 反之,則變得越弱。在學習過程中,練習是非常必要的。但練習不是無節制,需要和獎勵關聯,例如練習10次獎勵一個糖果等。

準備律。指學習者有準備而又給以活動就感到滿意,有準備而不活動則感到煩惱,學習者無準備而強制以活動也感到煩惱。例如學習中,習慣在書桌前,那麼就做好對應的準備定勢。

效果律。指滿意或不舒適的程度越高,刺激-反應聯結就越加強或越減弱。也就是和結果關聯,起到的對應相關聯繫,如果堅持學習考試成果好,就能更加促進學習,但是如果考試成果不佳,學習積極性也減弱。

四、學習5原則

多重反應原則。對同一情境先後可能發生多種反應,當一種反應不能適應外在情境時,學習者就會觸發、產生另外一種新的反應,—直到某一反應最終導致滿意爲止。

心向和態度原則。心向或從事活動的意向對於反應的始發是重要的,學習者的態度在決定他的行動和成功等方面具有一定意義。

反應的選擇性原則。學習者對情境中的某些因素的反應具有選擇性的傾向,這種反應的選擇與學習的分辨能力有關。

同化與類比原則。學習者對於各種類似的情境有發生同一反應的傾向。即學習者能從已有經驗中抽出或辨別出它與新情境的相同因素,作出類似的反應。

聯想交替原則。如果有甲、乙兩個刺激經常共同或先後出現,並且受到了學習者的注意,那麼,以後刺激甲出現,也可引起本來只能由刺激乙所激起的那一種反應。



總體來說,學習是一個過程,而學習的本質就是不斷的形成刺激-反應的過程。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