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读记录13

1.我读(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都具有巨大潜力,但由于童年所安装的“程序”,我们是在一种看似清醒实则沉睡的状态中生存。

这种“沉睡”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那些未经检验的信念,相信自己的生活是相对无限自由的,而事实正相反:我们根据童年早期安装程序的指令,以一种可预测的、重复的方式做出反应,就像特制的机器。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种“意识的模糊”表明,做为一种基本的生存机制,人类的心理会自动进入“沉睡状态”,或从痛苦经历抽离,以便在世界上生存或保全。)

我思:用“意识”和无意识”来替代文中的“清醒”和“沉睡”,就好理解作者这一段在讲什么了。

意识是人可以感知到的思维,无意识是真实存在却被人压抑屏蔽的情绪、感受、一闪而过的念头。

意识可以先知先觉,再采取应对策略。

无意识是应对完了,人还不自知是被什么推动这么做的。

通过不断地自我观察,无意识运作的部分可以被人后知后觉,慢慢地过渡为,当起心动念就可以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感受,并能看见情绪感受因何而起,我们就拥有了选择更多应对的选择。

每一次打破惯性,无论是思维的破框,还是行为的破框,都意味着生命获得了部分解脱。

以我自己为例,在没有学习九型人格之前的几十年,我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挖土机,不断地为一个个目标近乎强迫地逼自己,因为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更优秀。我仍然记得制定公司企业文化时,特别加了一条:“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可怕的不是我这样逼自己,我用同样的要求评判身边所有人,要求所有人,考核所有人。当时还特别自豪于自己的“身先士卒”,“鞠躬尽瘁”,如果没有学习九型人格,看见自己的模式,我大概率会是逼死自己不自知的过劳死的一员。

通过自我修炼,早已获得解脱的我,发展出了更多的能力,专注于顶层的设计,筛选优质项目,建设团队生态,有序忙碌的同时,能够有时间用心地生活。

生命有局限也是成长的礼物之一,打破局限又一生。每一次突破就是新生。

2.我读(我们最深的无意识模式之一,就是错误地以为我们已经足够了解自己,理解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思维、感受和行动。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而这种认为知道自己是谁的自以为是,恰恰就是部分问题之所在。)

我思:这段话中的“事实上,我们并不知道”这句话,因为没有前置定义,泛指全部人群,我认为不妥,值得商榷。因为历史上的古圣先贤,智者,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修炼醒觉的人,是知道“我不完全了解自己”的。

大多数人确实处于“我以为我很了解自己,却最不了解自己”这种状态。自傲,自狂,自妄,自卑,自轻,自贱,自恋,这么多迷雾,哪一层罩上,人看自己都是雾里看花,如果多层迷雾笼罩,那真是“我以为的仅仅是我以为的”。

破除自知迷雾,需要“他看”的照见,家人,智友,同学,师长。这也是多年来我坚持学习的原因,找一个兴趣学习的小组,报读一些弱关系品级高的学院课程,跳出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圈子,去陌生的群体,我们会通过他人的回馈,照见不一样的自己。

所以,我对于弱关系的同学圈,一直有个底线:可以交流各种资讯,可以发展积极的兴趣爱好,绝不做事业及现实的合作,保持同学为镜的纯粹。

3.我读(我们在童年时期为应对威胁而发展出来的行为模式,最终蜕变成了一种会自动触发的心理习惯,即使最初的威胁早已消失,而且如今的我们不再可能遇到任何类似的威胁。在人生早期,我们在心理上发展出这种降低自己敏感性的“看似清醒实则沉睡”的状态,保护我们免受情绪上的痛苦,但当我们进入成年期,却仍然如此,以至于对生活中发生的事情昏昏睡去。根深蒂固的习性和对真实自在生活的渴望之间的不一致,成为各种受苦、不不满和不快乐的根源。

我们不再需要的早期应对策略变成了看不见的囚笼,束缚着我们的思维、感受和行动方式,这些策略让我们感到如此熟悉而完善,以至于忘记了自己还有能力做出其他选择。)

我思:这段话仍然在解释人无意识的模式。然而读到这段话,带给我另一种觉察:这段话讲的道理是对的,仍然因为某些部分缺少定义,将“部分”做为“全部”,出现了逻辑漏洞。

忽然发现今年每月一堂哲学私教课,已经不知不觉改变了我的思维方式。看似无用的哲学,帮我建立了理性思维,判断力批判。

《我们在童年时期为应对威胁而发展出来的行为模式,强烈印象或者不断重复刺激强化的行为模式,最终蜕变成了一种会自动触发的心理习惯,即使最初的威胁早已消失,而且如今的我们可能遇不到类似的威胁。——我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理解的,去掉泛指全部,加上了定义范畴的表述》

(2022年10月21日)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