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玲覺知生活1041】:我們每天做的事情是讓自己滿血復活了,還是越來越缺少活力了?

當我們小的時候帶着一顆心來到這個世界上,有一顆完整的心,是滿血復活的,孩子的心是很純粹,很平和,在成長的過程中就不斷的會有很多心碎,傷痛的故事發生,年齡越大,傷痛就越多,我們也許都不記得這些讓我們傷痛的故事了,但是越小的時候發生的事情,帶給我們的記憶就越深,因爲那個時候我們是用身體記住的,越小的孩子,他對痛的體驗越是讓他覺得更加的害怕。



當媽媽把孩子沒有抱在手上,而是放在牀上的時候,他就會感覺到不舒服,就感覺到那種沒有在一起,被分離的那種痛,有很多人都已經忘記了,童年的事情好像都記得爸爸媽媽對自己還是很好的,其實是我們已經忘記了那些事情,已經把他隔離了,穿上了厚厚的盔甲,有些人的心碎,痛得簡直讓人無法活下去,有些人讓他去面對心碎,他覺得還不如自己死掉算了。

有時候這種人類的痛,好像大到要把我們淹沒掉,所以我們不喜歡這種感覺,而我們要活下來的話,就是要在這個顆心的外面,去發展一整套的防禦機制,讓我感覺到不那麼心碎的防禦機制,還有憤怒,悲傷,焦慮,委屈,好讓自己不用去感受那個心痛。

當一個孩子她感覺到心碎的時候,他正在感覺到被拋棄,然後會體驗到一種很焦慮的感覺,害怕媽媽不回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還有些孩子會悲傷,會哭泣,他也就是用這種哭泣,去想要讓他的媽媽回來,想要去控制她的父母,想要他父母用他想要的方式對待他。

當她哭也沒有用的時候,他就開始生氣了,也就想要去推開媽媽,不想去和媽媽連接,不管是悲傷,還是憤怒,其實都是在讓自己不要去感受那個心碎的感覺,我們有時候會沉溺在裏面,有些人會否認這個感覺,有些人會選擇隔離。



負向的人會選擇沉溺,總覺得自己很受苦,覺得自己很糟糕,覺得自己很不幸,其實都是爲了否認這些不舒服的感覺。

還有一個就是隔離,去把這些事情合理化,用一種正向積極的思考,去否認這個不舒服的存在,讓我們在頭腦的層面去想。

其實在這個憤怒的下面是有一個三大核心信念,有不配得,心碎和被拋棄的這三種感覺,當我們不想去感受的時候就會發展出一整套的防禦機制。

我們都不想把注意力放在身體的感覺,每次去感受的時候都會覺得好難受,而且這個顆破碎的心帶給我們的感覺是非常痛的,沒有一個人會自動化的,就想要這感覺。

除非是在這個體系裏,在這裏不斷地成長,持續的去訓練自己的覺知的人,很有意願的知道,感受了就會有好的體驗,所以這也是爲什麼我們需要有一羣人持續走在這條路上。寫作不易,覺得有幫助的可以點贊,評論讓我看到你。

未完待續【志玲覺知生活1042】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