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讀懂了陰間,才能珍惜陽間

“我寫下了一個美好的死者世界。這個世界不是烏托邦,不是世外桃源,但是十分美好。 我寫下的是我們的生活。”

這段話出自作家餘華,這是他寫下的關於創作長篇小說《第七天》的初衷,讓人讀起來有點悲涼,更有點顫慄。

有媒體評價這部小說時說:“比《活着》更絕望,比《兄弟》更荒誕。”而且這部小說還榮獲華語傳媒大獎•年度傑出作家獎。

這是一部溫暖與冷漠、善良與邪惡、真實與荒誕、實有與虛無交織成的時代寓言,寫盡中國人的善良與悲哀。

正如餘華所說:“我在寫的時候感到現實世界的冷酷,所以我需要溫暖的部分,至善的部分,給予自己希望,也想給予讀者希望。”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餘華的這部小說《第七天》中,尋找生與死之間的界限,感受生命的無常,活出人生的希望。

【1】

世界有多現實,人生就有多無奈

法國抒情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說:“生活如同一朵玫瑰,每瓣花代表一個夢想,每根刺昭示一種現實。”

一朵玫瑰的花瓣往往數得過來,但有多少刺卻難以估量,漫長的人生裏要經歷多少現實的刺痛,可能真的訴說不出來。

小說中的“我”叫楊飛,在死去的第一天去了殯儀館,在等待火化的時候,坐到塑料椅子的普通區域,與另一邊坐在沙發上的貴賓區域構成鮮明的對比。

貴賓區域的人穿着價格兩萬元以上的工藝極致的蠶絲壽衣,骨灰盒是價格六萬以上的大葉紫檀,就連骨灰盒的名字都是檀香宮殿、仙鶴宮、麒麟宮等。

普通區域的人穿着價格一千元左右的壽衣,用着最貴八百元、最便宜兩百元的柏木或者細木骨灰盒,骨灰盒的名字一般是落葉歸根或者流芳千古。

而我甚至連普通區域的水準都達不到,穿着在家裏翻出來的陳舊的白色綢緞睡衣,連骨灰盒都沒有準備,因此在喊到我的號“A64”時沒有起身。

尤其是在這之前,爲了市長的遺體告別儀式,把爐子房停下讓所有火化的人等待,讓大家都心生不滿,但這就是讓人無奈的現實。

那些有權有勢的人,總是得到更多的特權,或赤裸裸或暗戳戳,作者就是通過描寫死人的世界來影射有些活人的囂張跋扈。

一平米的墓地竟然要價三萬元,還只有二十五年產權,對於很多活人來說,連死都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這世界何其現實又何其無奈!

以至於我只好離開殯儀館,來到大街上游蕩,不斷地回憶起生前的種種經歷,但卻沒有一樣不是戳心窩子的傷心往事。

人生總有太多的無奈,現實總有太多的憋屈,所以作者這樣寫道:“我的悲傷還來不及出發,就已經到站下車。”

活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體面地活着,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成年人的世界,從來都是如此。

【2】

純真的愛情,是普通人難以企及的奢侈品

愛情小說作家席絹說:“愛情這東西,就算曾經刻骨銘心,也會被遺忘在下一個眨眼間。”

人人都想追求純真的愛情,更想擁有白頭偕老的愛人,但現實世界中的愛情,不僅無比現實,而且是普通人的奢侈品。

在小說的“第二天”中,我回到了曾與妻子李青租住的一居室房子裏,回憶了當初認識時的青澀、相熟之後的真誠以及相愛之後的甜蜜。

我只是一個家境普通、長相普通的男人,美麗而又漂亮的李青卻看上了我,兩個人很快就結了婚,哪怕我心裏總隱隱有些不安。

果然結婚兩年多後,李青遇到了一個商界精英,對方爲她離了婚,她覺得自己也應該離婚,畢竟對方能爲自己帶來更多的發展資源。

老實本分的我只有答應李青的離婚請求,善良心軟的我還把積蓄的六萬塊錢全給了李青,但她只拿走了兩萬塊錢。

雖然我真的很愛李青,但是很清楚自己給不了李青想要的生活,只有放手才能成全對方,即使心如刀割依然面色如水。

在風光了一段時間後,商界精英拋棄了李青,讓她清晰地看到真正愛她的還是楊飛,但前塵往事卻再也沒有了回頭的可能性。

所以李青被逼自殺後,我也在看報紙時知道李青的消息時因爲餐館裏的煤氣罐爆炸而身亡,兩個人的靈魂終於一起回到了當初的出租屋。

只有經歷過生死以後,很多人才會明白,真愛是這個世界上最難能可貴的東西,但太多的人卻被世俗所裹挾,看不清真愛的面目。

捨棄名利的追逐,認真傾聽內心深處的聲音,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愛情,纔是生而爲人應該做的事情,纔不枉來這人世間一趟。

一句“我永遠愛你”看似簡單,但卻並不容易說得出口,因爲這五個字的背後,是沉甸甸的責任,更是一生一世的愛。

【3】

父母給予孩子最好的愛,是永遠接納

在回憶了我的愛情與婚姻之後,我在第三天回到了生命的起點,四十一年前,懷胎九個月的生母,坐火車回老家探望病危的外婆。

我就出生在生母上廁所的瞬間,從一個圓洞掉到了鐵軌上,被在車站工作的扳道工的養父楊金彪收養,起名叫楊飛,開始了父子倆相依爲命的生活。

養父爲了撫養我長大,不僅整天把我掛在身上,還學會了裁縫衣服和織毛衣,甚至拒絕了一位長辮子的姑娘,一輩子沒有踏入婚姻。

無論我要做什麼,養父總是無條件地支持,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不單單把我當成親兒子對待,更是給予了我全然的接納。

後來生母找上門來,養父主動與她聯繫,鼓勵我與生母和整個家族相認,哪怕是生父提出帶我去他們所在的城市,養父也欣然同意。

只要是爲了我好的事情,養父從來不會拒絕,反而始終站在我的身後,奮力託舉給我更好的人生,以及更好的未來。

直到我受不了生母家裏的雞飛狗跳,悄悄地回到養父身邊,他纔跟好朋友袒露心聲說:“楊飛回來了!我兒子回來了!”

養父從內心裏把我當成親生兒子一樣養育成人,得益於他從始至終做好充分的準備,接納了我的全部,無論好的還是壞的。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說:“孩子不是黏土,任由父母恣意妄爲地捏成想要的樣子,孩子有自己的生命,他們屬於自己。”

父母是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的人,但孩子並不是父母的附屬品,他們有權利擁有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指導但不能主導。

當父母懂得全然接納孩子的時候,纔會從父母那裏體會到作爲獨立個體的蓬勃生命力,纔有動力去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價值。

讓孩子活出精彩的人生,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願,那就請從接納孩子開始做起吧,那是愛孩子的第一步,更是最重要的一步。

【4】

真正意義上的死亡,是人世間已經沒有人記得你

我在後面幾天的遊蕩中,一直在尋找重病後離家出走的養父,明白當初穿着嶄新制服的養父,肯定逃不過這一死。

一路上,我遇到過當初爆炸時的餐館裏的人,也遇到過給我喂第一口奶的李月珍媽媽,還遇到過當初住在出租屋時認識的鄰居小姑娘“鼠妹”劉梅。

每個人的死亡都各有因緣,有的人是自殺,也有的人是意外,但是每個人走上死亡之路後都發現,還在惦念着活着的人。

而比這更重要的是,每一個失去生命的人,最害怕的是被活着人忘記,因爲他們不僅想要活着的人給自己買一塊墓地,更希望永遠活在活着的人的心中。

神經醫學博士後大衛·伊格曼在《生命的清單》裏說:“人的一生,要死去三次。”

第一次是當你的心跳停止的時候,第二次是當你下葬的時候,第三次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個記得你的人把你忘記,於是你就真正地死去,整個宇宙都將不再和你有關。

最讓人唏噓的就是劉梅了,年輕氣盛的她不懂得珍惜男友伍超,威脅要求伍超給她買最新款的手機,不然就跳樓給他看。

等到劉梅真的跳樓之後,伍超才從老家回到打工的城市,知道劉梅死去以後,他不惜去賣腎也要給劉梅買一塊墓地。

但人世間最讓人意難平的是,伍超也因爲賣腎而丟掉了性命,等他想要找劉梅的時候,她已經被火化去了墓地安息。

當我找到在殯儀館當服務員的養父的時候,我也徹底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記得我了,意味着我完全從世界上消失了。

人這一輩子,活在陽間的時候,我們總想着追名逐利,各種不知足,各種不如意,等到進入陰間的時候,才幡然悔悟沒有珍惜好時光。

只是我們都明白,人生旅程只此一趟,沒有回頭路可走,沒有後悔藥可喫,唯有把屬於自己的每一天過好纔是正確的選擇。

【5】

作者餘華在這部超現實主義的小說中,以一名不幸意外離世的死者的角度,描繪了想象中的陰間,但卻影射了陽間的很多現實。

那些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有太多太多的無奈,更要承受太多太多的苦難,讀來讓人十分唏噓。

但作者在描寫苦難的同時,敢於直面社會現實,展現出普通人的溫情和善良,讓我們看到了一絲希望,感受到一些勇氣。

當我們都能夠更加懂得珍惜生命的時候,更加懂得活出自己的本心的時候,或許會更加領悟“人間值得”吧。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