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讀書,可慰平生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讀書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獲得知識。讀一本好書,是我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味調味劑。當你焦躁的時候,不如來讀一讀這本《心安即是歸處》:

季羨林經歷過人生的大苦大悲,生命的跌宕起伏。然而季先生的一生,不爭不辯,不怨不艾,滿懷天真,執着自己的執着,安於當下。是世界上僅有的精通於吐火羅文的幾位學者之一,同時又用質樸的文字將其對自我的這份堅守向世人傳達一個理念——心安即是生命的歸處。

本書旨在闡釋先生的生命智慧,從談人生的意義到分別談讀書、處世、行走、當下、孤獨、生死等跟大家密切相關的生命話題。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願我們能了悟人間萬相的本真,擁有應對世事的智慧。

作者季羨林是北京大學唯一終身教授,留下“三辭桂冠”的佳話,國際著名的東方學大師、語言學家、文學家、教育學家、佛學家、國學家、翻譯家等,歷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社科院南亞研究所所長等職。

他通透、樸實、純粹、平淡,卻也不失任性。其子季承曾說“他是人生的失敗者,是寂寞的文人”,但他的世界並不孤獨,因心有歸處,而淡定從容;因無畏無懼,而瀟灑自由。

01 人爲什麼活着

季先生在快90歲時寫下關於“人生”的文字,面對這一話題,你是否也同我一樣,迫不及待地想從先生的口中聽到這位睿智的老人對於人生的理解呢。就像他所說的那樣,我們一天天面對人生,時時刻刻面對人生,那人生的主旨究竟是什麼呢?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做的就是,問一問自己“爲什麼活着”,而我們思考這個問題答案的過程,也正是我們尋找人生方向和意義的過程吧。

書,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對今天的我們來說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本書中,季羨林先生爲我們回答了什麼人需要讀書和讀什麼樣的書的問題。我想,這樣是我們應該去思考、去叩問自己的問題。在我們感到迷惘、不知所從的時候,當我們需要用知識不斷地充實自己、實現提升的時候,讀書都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書能給我們知識,給我們智慧,給我們快樂,給我們希望。

02 三種關係

一個人活在世界上,必須處理好三個關係,第一,人與自然的關係。第二,人與人的關係。第三,人與自己的關係。這是我很喜歡的季羨林先生的一段話。千萬不要把一些藝術家只當作他們本職的藝術家,一代大師通透到了晚年,就會變成生活上的藝術家,思想上的哲學家。

這幾年疫情搞得大家生活一團糟,不能出行,工作受阻,經濟受挫。大自然似乎還嫌不夠,今年洪水和高溫屢破紀錄。

就好像《流浪地球》開頭所說: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季老先生作爲一位文人,自然不像科學家一樣寫過環保類文章,但活得純粹的人總是能隨時隨地從任何事物中感知到大自然的魅力。

人性的複雜常常超出我們的想象,就如季老先生所說:“能夠百分之六十爲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爲自己着想,他就是一個及格的好人。”

可見極度無私或自私的人都很少見,大多數的我們既有向善之心也有利己的真實,這就是人性。

但通常我們都會陷入“嚴以待人,寬以對己”的陷阱中,不知不覺對他人要求甚高,對自己無限寬容。

對於人與人的關係,季老先生也談了自己的想法,對待善良的人,要真誠,要相互容忍。比如我們的親人、愛人、孩子、朋友等,有衝突有矛盾,都是正常的,保持冷靜,才能避免小事變大事。

對於人與自己的關係,首先要自己內心平靜和心安,減少內耗,才能快樂。

03 推薦的書單

季先生還給我們分享了幾本他喜歡的書單:既簡單淳樸又回味無窮的《世說新語》、內有乾坤、常讀常新的《紅樓夢》,還有飄逸豪放的李白、沉鬱頓挫的杜甫詩、大氣磅礴的蘇軾詞……每一本書都蘊含着無量的智慧,每一本書都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當文思路泉湧,當下筆如有神的時候,那些看過的書,都轉化成豐富的精神世界。

當前很多人的情緒浮躁,沒有耐心,非黑即白,不問緣由。忘卻了那些曾教我們從容的道理。這本《心安即是歸處》記錄了一代大師季羨林的百年生命智慧,分享了他對事物的看法。有福讀書,可慰平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