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摘)有人說杜甫不行了?

今天隨手發一個小文,寫幾句話,並不是用來反駁的,不是所有的無知都值得去反駁一下。

寫一個小文,主要是給許多讀者的,爲的是簡單回答下不少讀者的疑惑:

總把杜甫說得水平那麼高、那麼偉大,可是他的詩到底好在哪裏呢?

其實不少人是真的有這個疑惑的。

要回答這個問題,是一個很龐大的工作,足夠寫幾大本書了。今天就從最簡單的角度來聊一聊杜甫“牛在哪裏”,大家也可以拿去給孩子們做解釋。

詩人是什麼?借用今天網絡上的話來說,其實就是“嘴替”。

所謂嘴替,就是替你說話,替你表達,替你發泄,替你把自己講不出來的話給完美地講出來。

杜甫,其實不過也是一個“嘴替”而已。

嘴替和嘴替之間,是分層次的,是有水平差距的。最偉大的嘴替會有三個使命:

世人的嘴替,文學的嘴替,時代的嘴替。

首先,杜甫就是世人的嘴替。

世人是什麼,就是蒼生。蒼生是數以億萬的,他們每個人的情況處境是不一樣的,有老人,有少年,有孩子,有母親,有士卒,有縉紳,有餓殍。

蒼生的情緒狀態也是不一樣的,有歡喜,有悲傷,有憂懼,有驚怖,有希冀,有絕望。

杜甫是蒼生的最強“嘴替”,沒有之一。他可以替一切人的一切情緒來表達。

比如人類歷史上一種常見的情緒:戰亂之中思念親人,杜甫十個字給你嘴替了: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你品一品這十個字。

現在世界上也不消停,一些地方在打仗,人民流離失所。你倘若問問士兵們、難民們,不管他們是任何國家、任何民族,翻譯一下,問他們能不能懂什麼是“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他們一定秒懂,並且會熱淚盈眶。這就叫做嘴替。

又比如一種常見情緒:老友久別重逢後的歡喜,杜甫二十個字給你嘴替了:

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今夕復何夕,共此燈燭光!

還能嘴替得更到位和動人嗎?很難了吧。

又如極度的絕望,那種哀到最深沉處的絕望,杜甫二十個字給你嘴替了: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

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絕望的人,莫哭了,就算你眼睛哭幹,哭成黑洞,哭得見了骨頭,天地一樣無情,沒有憐憫,沒有救贖。

二十個字,把“絕望”這種情緒寫到極致。

我在以前推文裏說過:人類的所有情感,從至極的喜到至極的悲,是有一個區間的,比方說有100分。不同的詩人所能表現的區間是不一樣的。

李白大概能表現95分,李煜也許能表現90分,都是不世出的文藝之神。柳永、秦觀等大概能表現75到80分,也都是非常優秀的選手。

杜甫呢?他能表現全部的100分。

所以他是最卓絕的蒼生的嘴替,是大能。

說了世人的嘴替,下面說第二點:文學的嘴替。

文學是一種專業技巧。

作爲一個大詩人,在評價你歷史地位的時候,肯定要面臨這樣一個專業審視:

你把文學的專業技巧拓展了沒有?

你把文學的表現力和可能性提升了沒有?

爲了方便大家懂,舉一個小例子——曹丕,他不但是皇帝,也是詩人,是所謂“三曹”之一。按理說他的成就和才華趕不上他爹曹操,也趕不上他弟弟曹植。

那他在三曹裏算啥?吊車尾嗎?然而咱們別的不說,只說曹丕的一樣貢獻,他搞出了一個《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爲霜。

注意到沒有,這是七言詩。

而在那個時代之前,大家搞的主要都是五言詩,成熟的也是五言詩,曹操、曹植主要都是五言詩。曹丕卻搞出了成熟的七言詩。

這就是對文學的開拓之功,是永遠無法抹煞的開拓之功。

那麼杜甫呢?他對中國詩歌的形式、技巧、題材、法則、容量、表現力,有多大的開拓之功?

四個字吧,亙古一人。

網上那些說“杜甫不行”的,他們懂也好,不懂也罷,知道這四個字就好了,亙古一人。

他這方面的功績太輝煌了,幾句話列舉不完。

好比說律詩吧,杜甫是律詩的最終定型者和大成者。

宋人說,五七言律詩有“一祖三宗”,三宗的歸屬可以爭論一下,一祖沒有太多好說的,就是杜甫。

你要是選四五個祖,還可以算到杜甫之前的宋之問沈佺期杜審言頭上,都是祖。但如果單提“一祖”,那不用爭競,就是杜甫。

之前看到網上討論,大家很熱烈地討論杜甫的某首詩、某句詩是否“符合律法”,討論很熱烈。

這很好玩,因爲,這個討論恰恰有點搞反了。

因爲杜甫就是規範本範,就是律法本法。我這樣說,大家明白了沒有。

說句不嚴格的,寫詩的時候,某一處的律法,杜甫破了,那麼規範就是可以破;杜甫救了,那麼規範就是可以救,懂了沒。

好比打籃球的跳投,熱烈討論喬丹的跳投標準不標準,不是不行,可問題是某種意義上,喬丹就是跳投的標準本準。

唐朝在杜甫之後,所有的一流大詩人,基本沒有一個例外的,在形式、題材、技巧上都要學杜甫。因爲他籠罩了一切。

我在以前《讀唐詩》書裏寫過一個想象的故事,叫“杜甫一道傳三友”,說杜甫傳道,後輩韓愈得了一個字——“骨”,白居易得了一個字——“真”,李商隱得了一個字——“情”。

你再不服,這種傳承也明明擺着,沒什麼好辯的。

莫礪鋒老師一個比喻說得很明白:杜甫就是長江上最大的水閘,上游所有水都聚到他那裏去,下游所有波濤都從他這裏泄出來。

就好比一個專業領域裏,後來人用的多數的技法,都和他有關,都是他開發的、打磨的、創造定型的。

然後你跑出來說他“不行”。這就很搞笑啊。

不多囉嗦,下面簡單說第三點:時代的嘴替。

杜甫不但是世人的嘴替、文學的嘴替,還是時代的嘴替。

這個也是老難了。

你不妨把時代想象成一個人。這個人他自己是不會說話的,因爲時代是不會說話的,時代永遠是沉默的,必須有人幫他說。

在公元8世紀的那個時代,那波瀾起伏、地崩山催的數十年間,發生了什麼?經歷了什麼?動盪着什麼?孕育着什麼?糾結着什麼?不安着什麼?奔騰着什麼?幻滅了什麼?

時代自己是不會說話的。那麼誰爲時代說出來?杜甫。

唐朝之前的一個大時代是南北朝。南北朝的詩總體不太好。除了陶淵明等寥寥個別強人外,都不太好。爲什麼不太好?只說一點:你把南北朝所有詩人寫的所有的詩加在一起,打個包,你能看出來南北朝的中國人經歷了什麼嗎?能看出來那個時代發生了什麼嗎?

看不出來。

所以那個時期的詩歌,還不配做時代的嘴替,沒有足夠的資格站在時代的面前。

但是唐朝僅一個杜甫,就用他一個人的力量,昂然站在了時代的面前。

《北征》《壯遊》《憶昔》《兵車行》《麗人行》《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新安吏》《潼關吏》《石壕吏》《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洗兵馬》……

這些恢弘的詩篇,別說這麼多首了,哪怕其中有一首能夠留下來,都是時代的幸事。

杜甫卻用一己之力,用“疏布纏枯骨”之軀,給我們留下了這麼多的宏偉詩章,完全了時代最珍貴的記錄。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戰血流依舊,軍聲動至今。

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己。

生女猶得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野曠天清無戰聲,四萬義軍同日死。

聞道殺人漢水上,婦女多在官軍中……

在祖國遼闊的土地上,在億萬生民之間,從京兆到洛陽,從秦州到蜀州,從泰山到汶水,從夔州到洞庭,那個時代的一個個正面、側面、高光、暗谷,各色人等的嗚咽、號泣,希望的燃燒和泯滅,都有杜甫的詩筆在。

無論是耳目驚駭,還是飲恨吞聲;無論是地動山搖,還是向隅而泣,都有杜甫的詩筆在。

時代有多大,他就有多大。時代的溝壑有多深,他詩就有多深。

這就是我說的三個偉大的嘴替:蒼生的嘴替,文學的嘴替,時代的嘴替。

最後給大家聊一個事情——文采。

簡單說幾句。

我明白,許多人憑着主觀印象,覺得杜甫好像“沒有什麼文采”。就好像網上人隨口說,杜甫文采不太行啊!

這種誤會,是很深的。

因爲不瞭解,就會有誤會,誤以爲偉大文學家的使命是秀一下“文采”,搞幾個“金句”。

好比前些天,一個朋友說:“李白寫詩沒什麼,就是像某地方人一樣會吹牛逼而已。”

這就是典型的因爲不瞭解造成的誤會。他印象裏李白只有類似“白髮三千丈”,所以說李白只會吹牛逼。

請問,”人煙寒橘柚,秋色老梧桐“,吹牛逼在哪裏?

同樣的,認爲杜甫沒有文采,也是一種不瞭解造成的誤會。

他們不明白,一個人的才華太大了、造詣太高了,“文采”就是個小事了,是一個比較低的標準了。就類似很多人覺得好像金庸也沒文采一樣。

說說杜甫的“文采”。

先說一個概念——份量。在所有存世的五萬首唐詩裏,份量最重的五個字是哪五個?我來說一句吧:

國破山河在。

這五個字,一字有萬鈞之力,重如日月山河。

再說壯美。再隨便引兩句: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是不是壯絕千載?

再說思念: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再說蒼茫:

無風雲出塞,不夜月臨關。

說沉鬱: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說絢爛: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說志向:

會當凌絕頂,一覽衆山小。

說創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說遺憾: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說惆悵: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最後說說華麗,很多人誤以爲老杜不能華麗,卻不知道老杜影響晚唐華麗詩風的偉績豐功。

《秋興八首》隨便來一首吧,看看老杜可以多華麗:

昆明池水漢時功,武帝旌旗在眼中。

織女機絲虛夜月,石鯨鱗甲動秋風。

波漂菰米沉雲黑,露冷蓮房墜粉紅。

關塞極天惟鳥道,江湖滿地一漁翁。

所以不是說什麼杜甫有沒有文采,而是你所謂的“文采”“金句”,對一個文學巨匠來說,這個標準太小兒科了。

人家隨口一句“人生七十古來稀”,都是我們民族流傳至今的俗語。

隨口一句“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都讓千百年來無數癡兒女悵惘。

杜甫就是這樣的,無論你從哪一個角度去褒獎他,才力也好,技法也好,道德也好,文采也好,憂國憂民也好,都會覺得太小,無法籠罩他的功業。

當然了,永遠會有人像網上一樣說,什麼杜甫的《登高》明顯不如崔顥《黃鶴樓》,還煞有介事分析一番。

嗯嗯,杜甫的《登高》不如崔顥的《黃鶴樓》,然後更不如“樹深時見鹿,海藍時見鯨”,還不如“誰執我之手,斂我半世癲狂”,又不如“願有歲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頭”。

最後統統都不如春風十里不如你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