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期【學生習作】

                1.  美妙的聲音

                  文/神農中學  郭芷乙

        風兒穿過樹梢颯颯作響,溪水越過石頭如鳴佩環, 鳥兒飛過蔚藍的天空“啁啾啁啾”……這些聲音都回蕩在大自然中,使大自然充滿生機與活力。啊!大自然的聲音實在美妙!

        布穀聲聲叫,春天來到了。小草偷偷地從土裏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野花散落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田野裏迴盪着孩子們銀鈴般的笑聲。城裏鄉下,家家戶戶,老老小小,他們也趕趟兒似的出來了,舒活筋骨,抖擻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計在於春”,春天的聲音是充滿生機的。

        火紅的太陽炙烤着大地,鳴蟬成天嘹亮地歌唱,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吸吮着花蜜,輕捷的叫天子“倏”地一聲從草間直竄向雲霄裏去了,油蛉低唱,蟋蟀彈琴,這無限的趣味引逗着孩童們忘卻了媽媽回家的呼喚。水是夏天的靈魂,游泳池裏,“撲通撲通”,翻騰起潔白的水花。夏天的聲音是活力四射的。

        秋天,柿樹,梨樹,蘋果樹都結滿了果兒趕趟兒,它們搖頭晃腦,好似在對人們說:“快來快來嘗一嘗,我的果實可甜了。”銀杏樹的葉子在“簌簌”的秋風中像金黃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玉米笑得咧開了嘴,高粱樂得漲紅了臉,豆莢“啪”的一聲跳出了一個個圓滾滾的豆娃娃。夜裏,人們正談論着糧食的收成,池塘裏青蛙“呱呱”的叫着,“稻花香裏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秋天的聲音是豐收的喜悅。

        冬天,天寒地凍,植物凋零,動物冬眠。雪花輕盈地飄落,像是給世間萬物都穿了一件雪白的棉襖,聽,她柔聲細語地說:“你們放心吧,有我的照應,這兒準保暖和。”冬日的陽光是頑皮的,好不容易露個臉兒,剛想出去曬一曬,卻又悄沒聲兒的不見了,就像和你在捉迷藏。冬天的聲音是靜謐溫馨的。

        四季的聲音各不相同,有充滿生機的、有活力四射的、有充滿喜悅的、有靜謐溫馨的,這些別具一格的聲音,爲大自然增添了別樣的魅力。

【師評】首先,四季美妙的聲音不計其數,作者匠心獨運,抓住四個季節的不同特點,分層次描寫聲音,對自然的理解更深入。其次,化用教材中寫景的句子,使得語言靈動活潑、趣味橫生。(點評教師:程玲燕)

              2.大自然的四季

            文/神農中學    牛峯宇

        春天,萬物復甦、生機勃勃;夏天枝繁葉茂、綠樹成蔭;秋天,草木凋零、落葉紛紛;冬天,鵝毛大雪、世界靜寂。

        春天,乍暖還寒,田野裏大塊兒小塊兒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樹枝上嫩芽兒挨挨擠擠,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田野間的河流也消融開來,河水還“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泡。沿着田野的小徑望過去,金黃的油菜花,散落着的像眼睛、像星星的小野花,盡頭還有一口水波盪漾的魚塘。小路上你也會見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還有蹦蹦跳跳的孩子,他們一家人散散步,欣賞欣賞這裏的美景,好不愜意。

        夏天,枝繁葉茂、昆蟲活躍。綠油油的莊稼漲勢頗好,柳樹舒展着長長的腰肢,鳴蟬藏匿在林間“知了知了”的叫個不停。老院的牆根下,蹦躂着幾隻小麻雀,翻開幾塊磚,蜈蚣拱出了腦袋,還會遇見一兩隻班蝥,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它的身子,就會“啪”得一下,從後竅噴出煙霧。到了夜晚,你還能聽見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彈琴。

        秋天,路邊草木凋零、落葉紛紛。這時候,你會見到這樣的景象——一陣風颳過來,樹上枯黃的葉子紛紛飄落,宛若一隻只黃蝴蝶在空中起舞,放眼望去,一幅大自然繪就的油畫呈現眼前,成了城裏鄉下一道別致的風景線,令人着迷。這時,家門前小菜園的豆角、茄子、白菜、蘿蔔等也早已成熟——家家戶戶門口忙着採摘,喫着自己種下的瓜果蔬菜別有一番風味。

        冬天,時不時會下幾場雪。雪下得小時,遠處的山看起來就像幅小水墨畫;有時候也會下場大雪,雪堆得厚厚的,世界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衣;這時候小孩們就會出門打雪仗,堆雪人,小臉凍得通紅。

        無論哪一個季節,大自然的美都無處不再,令人着迷!

【師評】在這篇文章中,能看到《散步》《濟南的冬天》《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的景物的影子,所謂活學活用,說得就是牛同學了。(點評教師:程玲燕)

3.《孤獨之旅》品析

                    文/ 高平三中    王奧揚

        小說心理刻畫細緻入微,體現了少年的成長之旅。

        杜小康的心理變化是同他的經歷息息相關的。在牧鴨之旅剛開始時,杜小康“居然對父親說:‘我不去放鴨了,我要上岸回家……’”這說明,此時的杜小康對整個遠別故鄉的旅程感到茫然和恐懼,這是他初遇孤獨。此時的杜小康心靈被前方所佔據,他思索前方,可前方是未知的,杜小康的心中也是茫然的。至於杜小康對前方的些許興奮,也只是直面孤獨前的幻想罷了。

        杜小康初到蘆蕩時,他的心裏又是一變。“他害怕了——這是他出門以來第一次真正感到害怕。”他爲什麼害怕?蘆蕩是一個新的環境,與油麻地沒有半點關係。杜小康真實地感到了新舊環境變化帶來的陌生感與撕裂之痛。這是杜小康在直面孤獨。但杜小康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卻在撿蘆雁蛋、找兔子、聞蘆葉香,這是因爲對抗孤獨的方法便是找有意思的事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驅逐杜小康的孤獨”,因爲他……恐懼孤獨。

        在蘆蕩安頓後,長時間重複的工作以及蘆蕩本身就有的孤寂,使杜小康長時間地與孤獨面對面。在孤獨之下,他變得脆弱,“開始想家。並且日甚一日地迫切,直至夜裏做夢看到母親”,此時的杜小康脆弱,無法承受孤獨的重壓,開始發泄,通過對過去的懷念來泄壓。但是,這麼做是徒勞的。

        顯然,杜小康發泄之後也發現了“他註定要在這裏接受磨難”。於是便有了杜小康內心成長的一個重要節點:接納孤獨。“他們根本不可能迴避孤獨了”,長時間的獨處使杜小康習慣了孤獨,接受了孤獨。他面對天空的一片浮雲,再面對這浩浩蕩蕩的蘆葦,再面對這一縷炊煙,“也不會再忽然地恐慌起來”。杜小康長大了,他不再懼怕孤獨,已習慣於孤獨中行事了。而且還能把事做好,那羣“長得如此肥碩”的鴨子便是最好的證明。

        杜小康到底是否真正堅強了?作者故意給他安排了一場人生大考。鴨欄被吹散,鴨子四處跑。連杜雍和都“幾乎暈倒在地上”。可杜小康立即去追趕鴨子,挽回損失。月黑風高夜,搜尋鴨子的過程只會更加艱難。杜小康甚至也是“一臉的傷痕和凍得發紫的雙脣”。即便如此,他還是堅持去找鴨子。沒有幫手,只有他一個人孤獨,奮力地找鴨子。他是在對抗孤獨。因爲在這樣的情況下,什麼人都有崩潰的可能。與整個過程中杜小康沒有茫然,沒有恐懼,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抗爭的勇氣。那個茫然膽怯的杜小康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堅強無懼的杜小康。找到鴨子便意味着杜小康的勝利,意味着杜小康的堅強得到了肯定。那羣鴨子也就成了杜小康戰勝孤獨,戰勝困難的信物。所以他哭了,“但並不是悲哀”,他是高興地哭了。

        雨過天晴,杜小康已戰勝孤獨。他還在想家,還在想夥伴。但他沒有哭,他“覺得自己突然的長大了,堅強了。”確實,杜小康經歷過了苦難,經歷過了孤獨,健壯了他的身軀,強健了他的靈魂。好一場孤獨之旅,好一場內心之旅,好一場成長之旅。我們順着杜小康的心理變化,看到了他初遇孤獨、面對孤獨、逃避孤獨、接納孤獨、對抗孤獨、戰勝孤獨。於苦難處成長,於痛苦中新生,從軟弱走向了堅強,從幼稚走向了成熟。

        一次牧鴨的遠途,亦是一場心靈的修行。

【師評】這是語文課上的一次練筆,短短三十幾分鐘的時間,光是篇幅就讓人震撼,何況小作者還寫出了對小說獨特的感悟。文章結合原文,以小說人物杜小康的心理活動爲重點,以小說發展的幾個階段爲主線,分析人物的成長過程。分析細緻貼切,表達流暢自然,感悟深切動人,讀來甚是讚歎。(點評教師:張永剛)

4.銀杏黃黃,秋色蒼蒼

                  文/高平三中    郜浩林

        秋色已悄至,人間忽晚睛。

                                                        ——題記

        天,越來越冷了。

        路上的行人也懶了許多,人們寧可縮在家裏,也不願出來在寒風中受這活罪。於是,原本待人尋味的秋色,也無人暇及。

        今天下午,結束了一天的學習閒來無事,望望窗外,天還未黑,便套上羽絨服,掛上圍巾,出門去戶外走走。

        天灰濛濛的,似乎被淺淺遮上了一層幕布。我漫天目的地走在街上,不知去哪.也不知在哪。寂靜的街道上,偶爾飛過幾輛疾馳的汽車。這肅條的秋季,渾然沒有了往日春天的活力和夏日的激情,使人不禁感到幾分清冷和孤獨。

        就這樣漫無目的踱步走着,正行間,不覺已到了政府門口、此刻,一陣醒面的冷風吹過,除了帶來絲絲冷意,但隨之也飄來陣陣不同尋常的“沙沙”聲,我不由擡頭望向遠處,映入眼簾的,是一樹,不!是樹樹的金黃!是幻覺?是眼花?還是現實?想着就走近了,定睛一瞧,哦!原來是樹樹的銀杏葉!

        那高大的銀杏樹位立在清冷的秋風中,潔白的樹幹上雖也斑駁不堪,但仍有幾分端莊香麗,既有松的堅勁,又不乏楊柳的秀美之感。潔白的樹幹,配上那滿樹的金黃色的銀杏葉,像極了一位嬌羞的歐美女郎,但感覺又勝於其幾籌。擡頭望去,那滿樹茂盛的銀杏葉,相互錯雜在一塊,聚成困,圍成堆,攥成球,在一陣又一陣的寒風中,不停地沙沙作響,不停地輕輕舞蹈,不停地搖搖擺擺,似乎在得意地向人們展示它們的美麗。

        當然,仍有許多過於調皮的銀杏葉,過早地逃離了大樹的溫暖的懷抱,在風中自由地飛舞一陣,就率先落在了地面上。

      我彎下腰,拾起其中我認爲最可愛的一隻,將其託在手心,細細端詳。那金黃的杏葉,上下已沒有一點青綠,一條條清晰整齊的條紋從根葉部均勻地排布到邊緣。

        這小巧的形狀,似一把小蒲扇,但更似一封信件,告訴人們秋已至,天已寒,歲已深,要保暖,投身於天地之間,站在這景色之下,在感到秋意蕭蕭,秋色蒼蒼,秋感悽悽之時,也應靜下來,靜賞那銀杏黃黃。

        銀杏黃黃,秋色蒼蒼,此之美景,值得靜賞。

【師評】羅丹說,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蕭瑟秋日,作者卻看到了銀杏獨特的美麗。文章標題對稱的兩個短句,讓人彷彿走進了古老的《詩經》,靜美優雅,詩意盎然;行文自然流暢,語言始終帶着詩味,或比喻,或擬人,或整齊如列隊,或交錯似葉落;結尾照應題目,收束自然。(點評教師:張永剛)

5.奶奶的老蒲扇

            文/ 北詩中學225班  李煜罡

        又是一個秋天,我像往年一樣尋找有趣的葉子。走在兩邊滿是梧桐樹的路上,突然,我一個箭步上前, 揀起了一片大的梧桐葉。它是紅褐色的,上面的紋路異常清晰,是深黃色的。葉子外形像極了奶奶的老蒲扇。

        在我小的時候,剛入秋,天氣還有些悶熱,我和奶奶便坐在院子裏納涼 ,奶奶每天都變着法兒地講故事給我聽。老蒲扇 一扇一扇的,蚊蟲不敢近 到身旁,我看着奶奶手中的蒲扇,問道:"奶奶,奶奶,您覺得這個蒲扇像什麼呀?”奶奶笑 着說道:"你看這像不像樹葉呀,這大大的扇子像不像樹葉的葉子? 這扇子的扇柄,像不像樹葉的莖? 這顏色,像不像紅褐色的梧桐葉?” 我仔細看着奶奶手裏的老蒲扇, 說:"是呀!奶奶,真的好像呀!我以後每天都拿樹葉給您乘涼,趕走蚊子!”奶奶說:"好呀,傻小子。”

        現在,我長大了,要孝順奶奶了。爲奶奶泡茶,捶背,到了晚上,不再講故事了,而是我給奶奶驅趕蚊蟲,和奶奶聊一聊在學校發生了什麼趣事,學習上的進步。每當我說起學習上的進步時,奶奶總是開心地笑着,好像在說:"我的孫子真棒!”看着奶奶笑了,的心裏也很溫暖。

      上了初中,並不常回爺爺奶奶家了,但每到秋天,看見那梧桐樹下的落葉,我總能想起奶奶的老蒲扇。這個老蒲扇不僅能讓我涼爽,不被蚊蟲叮咬,還讓我感受到了奶奶對我深深的愛。

【師評】一片梧桐葉,勾起了自己與奶奶樹下乘涼的故事。祖孫情就在這日常生活中演繹,淡淡的卻又濃濃的!(指導教師:袁茹意)

                6. 生命的聲音

                文/神農中學  焦詩妍

        站在山巔,與日月星辰揮手;潛入海底,和魚蝦水藻唔談;同每一棵樹擁抱,和每一朵花握別……你會發現,自然可畏,生命可敬。聲音便是傳遞那敬畏最好的方式,不信你去聽……

        初春的田野上,暖陽毫不吝嗇地撒下陽光,去年種植的農作物開始生長,一株株破土而出,一片片全是生機。初春的小河旁,幾棵柳樹抽出嫩芽,伸長再伸長,急切地去水中嬉戲一番;水面的冰漸漸消融,汩汩地冒着水泡兒;小魚兒頑皮可愛,似鬧海的哪吒在水裏縱情翻騰。這是生命開始的聲音。

        到太陽當空照,小狗熱得吐出舌頭,雞無精打采耷拉着腦袋,蟬在樹上“知了知了”喊個不停的時候,夏就不知不覺地走來了。田野裏的農作物大都比先前長得高,長得飽滿了;小河邊的柳樹愈發青翠;河水“嘩啦嘩啦”一刻也不停息向前流去,熱氣籠罩上方久在天空久久不能散去;魚兒依舊無比活躍,三組成羣,似與人們相樂;最悠閒的還屬那小青蛙了,“呱呱……呱呱……”,歡樂地唱着小區。這是生命生長的聲音。

        當人們褪去身上單薄的半袖,穿起毛衣,涼風習習吹來,馬路邊的樹葉堆積起厚厚的一堆時,那是秋踏着輕快的步伐來到了。田野裏的莊稼全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幾根孤零零的杆子在風中搖擺;河邊的柳樹葉子掉了許多,它悄悄閉上眼睛,沉沉地睡了過去;河裏的水涼意漸濃,魚兒們也不見身影,全都回到了自己的溫室中。這是生命衰竭的聲音。

        天空中的雪悠悠地向大地飄落,人們穿上襖,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田野裏已有了積雪,可雪被下的種子仍在蓄力,聽,那不正是麥苗“蹭蹭”鑽出土壤的聲音嘛;河邊,老柳樹的根縱橫四方,聽,那不是它吮吸養分的聲音嘛;河面上結着厚厚的堅冰,聽,分明傳來小動物們“咕嚕咕嚕”的酣睡聲。這是生命孕育的聲音。

        大自然的聲音就是生命的聲音,開始、生長、衰竭、孕育……

【師評】文章開頭,句式整齊,開篇點題。中間寫景,善用擬人,善於調動讀者的五覺。結尾,簡潔一筆照應正文。(點評教師:程玲燕)

7.一個“傻子”的故事
      ——觀《阿甘正傳》有感

    文/高平市北城中學九(1)班    宋李瑞

        “人生就像一顆巧克力,你永遠不知道下一塊將會是什麼味道。”

                                                    ——題記

      阿甘,一個智商只有75,被大家稱爲“傻子”的人,任誰也沒有想到,他竟是電影《阿甘正傳》的主角擔當。

        正常人的智商通常在90—100分,可是阿甘的測評結果卻是75分,所以有人把他稱爲“傻子”。但媽媽告訴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他聽信了媽媽的話,且無條件地選擇堅信。他相信媽媽說的——“你和其他人是一樣的,你和其他人沒有區別。”

        他上正常學校,可是卻被欺凌,好在認識了善良的珍妮。當被人追趕,他聽從珍妮的話,不停地跑,飛跑下去,越跑越快,不僅甩掉了那些欺侮他的人,還跑進了大學,跑成了橄欖球隊的運動員。

        他參軍入伍,是最聽從長官命令的戰士。他組裝槍械用時最短,他努力地營救戰火中的同伴,他獲得了美國勳章,但他始終都未忘記好友巴布的夢想——補蝦,終於,他成爲了年入百萬的布巴甘捕蝦公司老總。

        珍妮走後的他茫然無措,在某一日開始了無緣無故的跑步,誰知這一跑,跑過了綠茵堡郡,跑過阿拉巴馬州,跑到大洋邊,跑過密西西比河,跑遍了全美國……他跑了三年兩個月十四日又十六時,他成爲了別人眼中的英雄,而他只是做着自己熱愛的事。

        阿甘這一生做了好多事,好多被人認爲很傻的事。可是,就在別人坐在電視機旁觀看這個傻子做的“傻事”的時候,他卻已經幫助了太多的人:貓王、T恤品牌設計者、意志薄弱頹廢者……他們有的鹹魚翻身,有的創意四射,而丹中尉更是將人生洗牌,翻身成爲成功者。

        這樣看來阿甘好像已經是生活的大智慧者,也許我們變“傻”點也就可以成爲成功者?

        但這個問題的答案還得回到“傻”字來。正是因爲“傻”,阿甘纔在無意之中走上了真正的成功之道——專注地做熱愛的事。不管美國總統換了多少任,死了多少位,他一心只專注地尋找着珍妮、愛着珍妮——不動搖;不管風雨有多大,困難有多少,他捕蝦、賣蝦,只是爲着喫飽飯,做他和巴布當初約定的事——不貪婪;不管美國勳章有多難得,拜見總統有多榮耀,他也只是說着最真實的話,把象徵榮譽的獎章送給愛的人——不僞裝……阿甘的經歷,讓我們看到人類社會的真正美德——真誠、熱愛、專注、堅持!

          顯然,阿甘的成功不是來源於他的“傻”——智商只有75,而是因爲我們常常都自認爲聰明而不去做的那種態度和精神。生活多變,驚喜重重,也許,我們的世界真的需要“傻”一點。

【師評】本篇觀後感圍繞電影《阿甘正傳》的故事,通過阿甘的人生經歷來挖掘關於生活的真祕密。感想深刻,分析透徹。(李慶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