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3期【学生习作】

                1.  美妙的声音

                  文/神农中学  郭芷乙

        风儿穿过树梢飒飒作响,溪水越过石头如鸣佩环, 鸟儿飞过蔚蓝的天空“啁啾啁啾”……这些声音都回荡在大自然中,使大自然充满生机与活力。啊!大自然的声音实在美妙!

        布谷声声叫,春天来到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野花散落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田野里回荡着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出来了,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声音是充满生机的。

        火红的太阳炙烤着大地,鸣蝉成天嘹亮地歌唱,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吸吮着花蜜,轻捷的叫天子“倏”地一声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油蛉低唱,蟋蟀弹琴,这无限的趣味引逗着孩童们忘却了妈妈回家的呼唤。水是夏天的灵魂,游泳池里,“扑通扑通”,翻腾起洁白的水花。夏天的声音是活力四射的。

        秋天,柿树,梨树,苹果树都结满了果儿赶趟儿,它们摇头晃脑,好似在对人们说:“快来快来尝一尝,我的果实可甜了。”银杏树的叶子在“簌簌”的秋风中像金黄色的蝴蝶翩翩起舞。玉米笑得咧开了嘴,高粱乐得涨红了脸,豆荚“啪”的一声跳出了一个个圆滚滚的豆娃娃。夜里,人们正谈论着粮食的收成,池塘里青蛙“呱呱”的叫着,“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秋天的声音是丰收的喜悦。

        冬天,天寒地冻,植物凋零,动物冬眠。雪花轻盈地飘落,像是给世间万物都穿了一件雪白的棉袄,听,她柔声细语地说:“你们放心吧,有我的照应,这儿准保暖和。”冬日的阳光是顽皮的,好不容易露个脸儿,刚想出去晒一晒,却又悄没声儿的不见了,就像和你在捉迷藏。冬天的声音是静谧温馨的。

        四季的声音各不相同,有充满生机的、有活力四射的、有充满喜悦的、有静谧温馨的,这些别具一格的声音,为大自然增添了别样的魅力。

【师评】首先,四季美妙的声音不计其数,作者匠心独运,抓住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分层次描写声音,对自然的理解更深入。其次,化用教材中写景的句子,使得语言灵动活泼、趣味横生。(点评教师:程玲燕)

              2.大自然的四季

            文/神农中学    牛峰宇

        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夏天枝繁叶茂、绿树成荫;秋天,草木凋零、落叶纷纷;冬天,鹅毛大雪、世界静寂。

        春天,乍暖还寒,田野里大块儿小块儿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树枝上嫩芽儿挨挨挤挤,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田野间的河流也消融开来,河水还“咕嘟咕嘟”地冒着水泡。沿着田野的小径望过去,金黄的油菜花,散落着的像眼睛、像星星的小野花,尽头还有一口水波荡漾的鱼塘。小路上你也会见到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还有蹦蹦跳跳的孩子,他们一家人散散步,欣赏欣赏这里的美景,好不惬意。

        夏天,枝繁叶茂、昆虫活跃。绿油油的庄稼涨势颇好,柳树舒展着长长的腰肢,鸣蝉藏匿在林间“知了知了”的叫个不停。老院的墙根下,蹦跶着几只小麻雀,翻开几块砖,蜈蚣拱出了脑袋,还会遇见一两只班蝥,如果你用手指按住它的身子,就会“啪”得一下,从后窍喷出烟雾。到了夜晚,你还能听见油蛉在低唱,蟋蟀在弹琴。

        秋天,路边草木凋零、落叶纷纷。这时候,你会见到这样的景象——一阵风刮过来,树上枯黄的叶子纷纷飘落,宛若一只只黄蝴蝶在空中起舞,放眼望去,一幅大自然绘就的油画呈现眼前,成了城里乡下一道别致的风景线,令人着迷。这时,家门前小菜园的豆角、茄子、白菜、萝卜等也早已成熟——家家户户门口忙着采摘,吃着自己种下的瓜果蔬菜别有一番风味。

        冬天,时不时会下几场雪。雪下得小时,远处的山看起来就像幅小水墨画;有时候也会下场大雪,雪堆得厚厚的,世界像穿上了一件白色的棉衣;这时候小孩们就会出门打雪仗,堆雪人,小脸冻得通红。

        无论哪一个季节,大自然的美都无处不再,令人着迷!

【师评】在这篇文章中,能看到《散步》《济南的冬天》《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景物的影子,所谓活学活用,说得就是牛同学了。(点评教师:程玲燕)

3.《孤独之旅》品析

                    文/ 高平三中    王奥扬

        小说心理刻画细致入微,体现了少年的成长之旅。

        杜小康的心理变化是同他的经历息息相关的。在牧鸭之旅刚开始时,杜小康“居然对父亲说:‘我不去放鸭了,我要上岸回家……’”这说明,此时的杜小康对整个远别故乡的旅程感到茫然和恐惧,这是他初遇孤独。此时的杜小康心灵被前方所占据,他思索前方,可前方是未知的,杜小康的心中也是茫然的。至于杜小康对前方的些许兴奋,也只是直面孤独前的幻想罢了。

        杜小康初到芦荡时,他的心里又是一变。“他害怕了——这是他出门以来第一次真正感到害怕。”他为什么害怕?芦荡是一个新的环境,与油麻地没有半点关系。杜小康真实地感到了新旧环境变化带来的陌生感与撕裂之痛。这是杜小康在直面孤独。但杜小康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却在捡芦雁蛋、找兔子、闻芦叶香,这是因为对抗孤独的方法便是找有意思的事做。但,即便如此,“也不能完全驱逐杜小康的孤独”,因为他……恐惧孤独。

        在芦荡安顿后,长时间重复的工作以及芦荡本身就有的孤寂,使杜小康长时间地与孤独面对面。在孤独之下,他变得脆弱,“开始想家。并且日甚一日地迫切,直至夜里做梦看到母亲”,此时的杜小康脆弱,无法承受孤独的重压,开始发泄,通过对过去的怀念来泄压。但是,这么做是徒劳的。

        显然,杜小康发泄之后也发现了“他注定要在这里接受磨难”。于是便有了杜小康内心成长的一个重要节点:接纳孤独。“他们根本不可能回避孤独了”,长时间的独处使杜小康习惯了孤独,接受了孤独。他面对天空的一片浮云,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再面对这一缕炊烟,“也不会再忽然地恐慌起来”。杜小康长大了,他不再惧怕孤独,已习惯于孤独中行事了。而且还能把事做好,那群“长得如此肥硕”的鸭子便是最好的证明。

        杜小康到底是否真正坚强了?作者故意给他安排了一场人生大考。鸭栏被吹散,鸭子四处跑。连杜雍和都“几乎晕倒在地上”。可杜小康立即去追赶鸭子,挽回损失。月黑风高夜,搜寻鸭子的过程只会更加艰难。杜小康甚至也是“一脸的伤痕和冻得发紫的双唇”。即便如此,他还是坚持去找鸭子。没有帮手,只有他一个人孤独,奋力地找鸭子。他是在对抗孤独。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什么人都有崩溃的可能。与整个过程中杜小康没有茫然,没有恐惧,有了自己的方向,有了抗争的勇气。那个茫然胆怯的杜小康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坚强无惧的杜小康。找到鸭子便意味着杜小康的胜利,意味着杜小康的坚强得到了肯定。那群鸭子也就成了杜小康战胜孤独,战胜困难的信物。所以他哭了,“但并不是悲哀”,他是高兴地哭了。

        雨过天晴,杜小康已战胜孤独。他还在想家,还在想伙伴。但他没有哭,他“觉得自己突然的长大了,坚强了。”确实,杜小康经历过了苦难,经历过了孤独,健壮了他的身躯,强健了他的灵魂。好一场孤独之旅,好一场内心之旅,好一场成长之旅。我们顺着杜小康的心理变化,看到了他初遇孤独、面对孤独、逃避孤独、接纳孤独、对抗孤独、战胜孤独。于苦难处成长,于痛苦中新生,从软弱走向了坚强,从幼稚走向了成熟。

        一次牧鸭的远途,亦是一场心灵的修行。

【师评】这是语文课上的一次练笔,短短三十几分钟的时间,光是篇幅就让人震撼,何况小作者还写出了对小说独特的感悟。文章结合原文,以小说人物杜小康的心理活动为重点,以小说发展的几个阶段为主线,分析人物的成长过程。分析细致贴切,表达流畅自然,感悟深切动人,读来甚是赞叹。(点评教师:张永刚)

4.银杏黄黄,秋色苍苍

                  文/高平三中    郜浩林

        秋色已悄至,人间忽晚睛。

                                                        ——题记

        天,越来越冷了。

        路上的行人也懒了许多,人们宁可缩在家里,也不愿出来在寒风中受这活罪。于是,原本待人寻味的秋色,也无人暇及。

        今天下午,结束了一天的学习闲来无事,望望窗外,天还未黑,便套上羽绒服,挂上围巾,出门去户外走走。

        天灰蒙蒙的,似乎被浅浅遮上了一层幕布。我漫天目的地走在街上,不知去哪.也不知在哪。寂静的街道上,偶尔飞过几辆疾驰的汽车。这肃条的秋季,浑然没有了往日春天的活力和夏日的激情,使人不禁感到几分清冷和孤独。

        就这样漫无目的踱步走着,正行间,不觉已到了政府门口、此刻,一阵醒面的冷风吹过,除了带来丝丝冷意,但随之也飘来阵阵不同寻常的“沙沙”声,我不由擡头望向远处,映入眼帘的,是一树,不!是树树的金黄!是幻觉?是眼花?还是现实?想着就走近了,定睛一瞧,哦!原来是树树的银杏叶!

        那高大的银杏树位立在清冷的秋风中,洁白的树干上虽也斑驳不堪,但仍有几分端庄香丽,既有松的坚劲,又不乏杨柳的秀美之感。洁白的树干,配上那满树的金黄色的银杏叶,像极了一位娇羞的欧美女郎,但感觉又胜于其几筹。擡头望去,那满树茂盛的银杏叶,相互错杂在一块,聚成困,围成堆,攥成球,在一阵又一阵的寒风中,不停地沙沙作响,不停地轻轻舞蹈,不停地摇摇摆摆,似乎在得意地向人们展示它们的美丽。

        当然,仍有许多过于调皮的银杏叶,过早地逃离了大树的温暖的怀抱,在风中自由地飞舞一阵,就率先落在了地面上。

      我弯下腰,拾起其中我认为最可爱的一只,将其托在手心,细细端详。那金黄的杏叶,上下已没有一点青绿,一条条清晰整齐的条纹从根叶部均匀地排布到边缘。

        这小巧的形状,似一把小蒲扇,但更似一封信件,告诉人们秋已至,天已寒,岁已深,要保暖,投身于天地之间,站在这景色之下,在感到秋意萧萧,秋色苍苍,秋感凄凄之时,也应静下来,静赏那银杏黄黄。

        银杏黄黄,秋色苍苍,此之美景,值得静赏。

【师评】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萧瑟秋日,作者却看到了银杏独特的美丽。文章标题对称的两个短句,让人仿佛走进了古老的《诗经》,静美优雅,诗意盎然;行文自然流畅,语言始终带着诗味,或比喻,或拟人,或整齐如列队,或交错似叶落;结尾照应题目,收束自然。(点评教师:张永刚)

5.奶奶的老蒲扇

            文/ 北诗中学225班  李煜罡

        又是一个秋天,我像往年一样寻找有趣的叶子。走在两边满是梧桐树的路上,突然,我一个箭步上前, 拣起了一片大的梧桐叶。它是红褐色的,上面的纹路异常清晰,是深黄色的。叶子外形像极了奶奶的老蒲扇。

        在我小的时候,刚入秋,天气还有些闷热,我和奶奶便坐在院子里纳凉 ,奶奶每天都变着法儿地讲故事给我听。老蒲扇 一扇一扇的,蚊虫不敢近 到身旁,我看着奶奶手中的蒲扇,问道:"奶奶,奶奶,您觉得这个蒲扇像什么呀?”奶奶笑 着说道:"你看这像不像树叶呀,这大大的扇子像不像树叶的叶子? 这扇子的扇柄,像不像树叶的茎? 这颜色,像不像红褐色的梧桐叶?” 我仔细看着奶奶手里的老蒲扇, 说:"是呀!奶奶,真的好像呀!我以后每天都拿树叶给您乘凉,赶走蚊子!”奶奶说:"好呀,傻小子。”

        现在,我长大了,要孝顺奶奶了。为奶奶泡茶,捶背,到了晚上,不再讲故事了,而是我给奶奶驱赶蚊虫,和奶奶聊一聊在学校发生了什么趣事,学习上的进步。每当我说起学习上的进步时,奶奶总是开心地笑着,好像在说:"我的孙子真棒!”看着奶奶笑了,的心里也很温暖。

      上了初中,并不常回爷爷奶奶家了,但每到秋天,看见那梧桐树下的落叶,我总能想起奶奶的老蒲扇。这个老蒲扇不仅能让我凉爽,不被蚊虫叮咬,还让我感受到了奶奶对我深深的爱。

【师评】一片梧桐叶,勾起了自己与奶奶树下乘凉的故事。祖孙情就在这日常生活中演绎,淡淡的却又浓浓的!(指导教师:袁茹意)

                6. 生命的声音

                文/神农中学  焦诗妍

        站在山巅,与日月星辰挥手;潜入海底,和鱼虾水藻唔谈;同每一棵树拥抱,和每一朵花握别……你会发现,自然可畏,生命可敬。声音便是传递那敬畏最好的方式,不信你去听……

        初春的田野上,暖阳毫不吝啬地撒下阳光,去年种植的农作物开始生长,一株株破土而出,一片片全是生机。初春的小河旁,几棵柳树抽出嫩芽,伸长再伸长,急切地去水中嬉戏一番;水面的冰渐渐消融,汩汩地冒着水泡儿;小鱼儿顽皮可爱,似闹海的哪吒在水里纵情翻腾。这是生命开始的声音。

        到太阳当空照,小狗热得吐出舌头,鸡无精打采耷拉着脑袋,蝉在树上“知了知了”喊个不停的时候,夏就不知不觉地走来了。田野里的农作物大都比先前长得高,长得饱满了;小河边的柳树愈发青翠;河水“哗啦哗啦”一刻也不停息向前流去,热气笼罩上方久在天空久久不能散去;鱼儿依旧无比活跃,三组成群,似与人们相乐;最悠闲的还属那小青蛙了,“呱呱……呱呱……”,欢乐地唱着小区。这是生命生长的声音。

        当人们褪去身上单薄的半袖,穿起毛衣,凉风习习吹来,马路边的树叶堆积起厚厚的一堆时,那是秋踏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田野里的庄稼全被“洗劫一空”,只剩下几根孤零零的杆子在风中摇摆;河边的柳树叶子掉了许多,它悄悄闭上眼睛,沉沉地睡了过去;河里的水凉意渐浓,鱼儿们也不见身影,全都回到了自己的温室中。这是生命衰竭的声音。

        天空中的雪悠悠地向大地飘落,人们穿上袄,把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田野里已有了积雪,可雪被下的种子仍在蓄力,听,那不正是麦苗“蹭蹭”钻出土壤的声音嘛;河边,老柳树的根纵横四方,听,那不是它吮吸养分的声音嘛;河面上结着厚厚的坚冰,听,分明传来小动物们“咕噜咕噜”的酣睡声。这是生命孕育的声音。

        大自然的声音就是生命的声音,开始、生长、衰竭、孕育……

【师评】文章开头,句式整齐,开篇点题。中间写景,善用拟人,善于调动读者的五觉。结尾,简洁一笔照应正文。(点评教师:程玲燕)

7.一个“傻子”的故事
      ——观《阿甘正传》有感

    文/高平市北城中学九(1)班    宋李瑞

        “人生就像一颗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将会是什么味道。”

                                                    ——题记

      阿甘,一个智商只有75,被大家称为“傻子”的人,任谁也没有想到,他竟是电影《阿甘正传》的主角担当。

        正常人的智商通常在90—100分,可是阿甘的测评结果却是75分,所以有人把他称为“傻子”。但妈妈告诉他:“只有做傻事的人才是傻子。”他听信了妈妈的话,且无条件地选择坚信。他相信妈妈说的——“你和其他人是一样的,你和其他人没有区别。”

        他上正常学校,可是却被欺凌,好在认识了善良的珍妮。当被人追赶,他听从珍妮的话,不停地跑,飞跑下去,越跑越快,不仅甩掉了那些欺侮他的人,还跑进了大学,跑成了橄榄球队的运动员。

        他参军入伍,是最听从长官命令的战士。他组装枪械用时最短,他努力地营救战火中的同伴,他获得了美国勋章,但他始终都未忘记好友巴布的梦想——补虾,终于,他成为了年入百万的布巴甘捕虾公司老总。

        珍妮走后的他茫然无措,在某一日开始了无缘无故的跑步,谁知这一跑,跑过了绿茵堡郡,跑过阿拉巴马州,跑到大洋边,跑过密西西比河,跑遍了全美国……他跑了三年两个月十四日又十六时,他成为了别人眼中的英雄,而他只是做着自己热爱的事。

        阿甘这一生做了好多事,好多被人认为很傻的事。可是,就在别人坐在电视机旁观看这个傻子做的“傻事”的时候,他却已经帮助了太多的人:猫王、T恤品牌设计者、意志薄弱颓废者……他们有的咸鱼翻身,有的创意四射,而丹中尉更是将人生洗牌,翻身成为成功者。

        这样看来阿甘好像已经是生活的大智慧者,也许我们变“傻”点也就可以成为成功者?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还得回到“傻”字来。正是因为“傻”,阿甘才在无意之中走上了真正的成功之道——专注地做热爱的事。不管美国总统换了多少任,死了多少位,他一心只专注地寻找着珍妮、爱着珍妮——不动摇;不管风雨有多大,困难有多少,他捕虾、卖虾,只是为着吃饱饭,做他和巴布当初约定的事——不贪婪;不管美国勋章有多难得,拜见总统有多荣耀,他也只是说着最真实的话,把象征荣誉的奖章送给爱的人——不伪装……阿甘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类社会的真正美德——真诚、热爱、专注、坚持!

          显然,阿甘的成功不是来源于他的“傻”——智商只有75,而是因为我们常常都自认为聪明而不去做的那种态度和精神。生活多变,惊喜重重,也许,我们的世界真的需要“傻”一点。

【师评】本篇观后感围绕电影《阿甘正传》的故事,通过阿甘的人生经历来挖掘关于生活的真秘密。感想深刻,分析透彻。(李庆娟)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