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生是本功過簿

如果人生是本功過簿,那麼每個人每一天,大概都要在簿子上添幾筆。一來二去,百年之後,功過一統計,也就定了下一世的輪迴。佛家以此爲論,上得圓滿,下淪地獄,勸惡而揚善。

最近又聽了一個說法,說人一生的行徑,要被記在一個本子上,然後以此爲依據,定後世之去留。只是這個評判標準,並不是善惡,而是經驗。一個人在生的時候經歷的越多,積累越多新鮮的經驗,則累計之功德越大,再世爲人,雖記憶經驗清零,但起點卻比人要高。這也解釋了人生而不同。若往後想,則起點高的人,能積累的經驗及機會也要比人高得多,強者愈強,與人類社會富者愈富,窮者愈窮的“馬太效應”是一樣的。雖然總有人能突破這圍城,但大體的趨勢是不變的。當然往後想也未必如此,否則連不免令人寒心,永生永世沉淪的徹骨寒心,好比把人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原來無論是非或積累經驗值,在獎懲上,在決定人的命運上都是相似的。那麼這些積累的經驗要用來做什麼呢?也許就像機器人爲人蒐集、保存、計算信息一樣,人類或者其他自然產物們,也在爲誰積累着經驗吧。

如果人生是本經驗薄,倒也有意思,也有了解釋。因爲我們帶着與生俱來的好奇心,渴望探索未知的一切。也許有人的好奇心被壓制了,被消磨了,但是多多少少,總是有的。好比女人的八卦之心,好比男人對於國際局勢和UFO的興趣,宅男探索遊戲的世界,隱居者探索天人的境界。經歷,新鮮的經歷,在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大概沒有人會拒絕。這也許可以解釋好奇心的由來。就像美麗的外貌和愛情的心跳讓人不由自主又自動繁殖下一代,沒有什麼與生俱來的東西是沒有用處的。世界太大,那聰明的,就發明了人,給人裝上好奇心,替他收集世界的經驗;又給他裝上了性本能,讓人類代代傳承;又發明了感情,牽制着他的發明物……

腦洞無底,世界複雜,不如躺平。

如果人生是本善惡薄,就沒那麼有意思了。如上所說,平安無事地經歷過了,固然痛快;沒有經歷過,也就不知道,即使能知道也有限,不算痛苦至極。而是非善惡,卻是耕植在我們這個民族靈魂深處的種子,不僅是下一世的起點線,也是這一世的審判人。不同的人,接受審判的時間不同,對於審判的感受也不盡相同。上智下愚,人有百態。有爲惡者臨死方悔;更有一惡到底,死不悔改。也有人,知、情、意、行,知而不行,有情無意,便時時選擇,處處後悔。省片刻麻煩,得一時愉快,不防後來懊悔。上智的人,知行合一,便沒有這煩惱;下愚的人,無知無情,自然也沒有這煩惱。中間的許許多多人,多少要受其所困。

譬如生活中很簡單的一件事,要丟掉的垃圾從正行駛的車裏飛了出去,明明可以停車撿起垃圾,爲了省卻停車、撿垃圾,以及又要扔垃圾的麻煩,就這麼不了了之。又譬如見到一個可憐之人,無幫助之責任,但起了憐憫之心,糾結之後轉身離去。諸如此類的事情,都是確切且常常發生在我身上的,有新近發生的,有時過境遷的,並非惡事,其人未必缺了我的幫助,其物也未必害人,只是另一面不說不敢想的可能性,卻會折磨一顆覺醒的善心善情和搖擺的善意善行。教育法上有一種老師的侵權行爲,叫不作爲侵權。老師在該保護學生而未保護學生時,也是侵犯了學生的生命權。老師之於年幼的學生,當然有保護的責任,而我之於世人,不知道怎麼也會有這樣一份不作爲的善惡感。

善惡是複雜的,人性更是複雜的。一方面,眼前的未必是善,另一方面,還是會爲自己的不作爲而悔恨。不知這究竟是對與生俱來的純善的追求,還是對完美自我的渴望。前者,人天生帶來一種對它者的關心與同情,或者共情;後者,是我們在社會生活中學會了善是好的,是讓人完美的東西,而追求完美就不能允許自己的善是有缺失的,惡是不完美,不善也是不完美。當然追求完美——自我中心的表現形式之一,本身也是與生俱來的。這又似乎矛盾了,到底爲善,是把自己當做了世界的完美中心,還是把自己投入了他人的世界之中。也或許,這本不矛盾,作爲完美世界的中心,不該雨露均沾,上善若水利萬物嗎?就像,對於一個自我感覺完美的統治者,當然也心甘情願、理所當然地把被統治者的一切,納入自己的保護關懷之下。

邏輯迷宮,處處陷阱,不如躺平。

原因值得探究,辦法也許更重要。無法擺脫罪惡感,只好追本溯源,以原因爲辦法,以原因爲藉口,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人生可怖的不是未知,是已知世上有無盡的未知;是有手有腳卻不知所措;是即使有所行動,也無法給這行動下一個明確的定義。

路的盡頭也許還是路,可總歸要走走看。

如果人生是本功過簿,還是要多添幾筆潛意識裏在呼喚的東西,經驗也好,善意也好,反正對抗不了。不論來世,只爲今生能少做幾個噩夢。

過去的已然過去,或記功,或補過,還有下一個選擇等着去做。

所以下次,我會把垃圾撿起來的。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