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記事(三)

清明假期的第一天,是陽曆4月3號,陰曆三月初三。

千年前的癸丑暮春,山陰蘭亭,也是三月三,王羲之、謝安一夥人蘭亭“修禊”,賦詩飲酒。流觴曲水的上巳節,雖然久無人記得,《蘭亭集序》卻長久流傳下來。

而今年壬寅上巳,亦天朗氣清,宜出遊,卻是桐鄉拉響疫情警報的第二天,是忙碌的清明假期第一日。

三月初四,未到清明的正日子,外面已稀稀落落響起了鞭炮聲。在一羣大鵝的嚷叫聲中醒來,父母早已出門上墳去了,並不帶着家裏其他人,想必其他人各自有身份上的不合適,或者他們並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家裏主人向先祖盡了心意也便罷了,無需出動全家人。我心裏自是希望一起去的,不過未去成也無妨。清明祭祖的意義,原本不在於一個形式,而在長存「慎終追遠」的心思。敬畏死亡,追念先人,以古爲鑑。今者以心念之,也是一樣的意思。

我們這個村的墳墓,從前七零八落,各有各的祖墳之地,前先年都歸併到了一處,村東盡頭的白馬塘,東臨白馬河,樹木蒼翠繁茂,相互掩映,是個清淨所在。同村先祖在一道,恐怕也能暢敘閒情。我與父親在春秋天氣晴好的時候,偶爾從那裏走上一圈,他向我介紹這些墳墓的主人,我聽他回憶那些不爲人知的過去。如果他不說,我恐怕一輩子都不會知道;如果他不說,恐怕這世上再也無人知曉。一個人的徹底逝去,也即在這世上無人再記得罷?

關於墳墓,我也有一段自己的記憶。於當時的我,那是恐怖的。我的祖母是從鄰村嫁過來的。雖說是鄰村,卻說近不近,也隔着十幾分鐘的腳程。那時的老人家大都不會使用交通工具,路都靠走。那時候,她母親,我的外婆太太也還在,她便常常領着我,經過一片長長的墓地,走回孃家。年幼的我,對於怪力亂神這類事情是將信將疑的,所以每每怕得很。眼睛一閉,拉緊祖母的手,就被她拖過去了。有時即使睜着眼睛,也目不斜視,只緊盯着祖母微駝的背,腳下全顧不上,若踢到了什麼樹枝泥塊,自己能把自己嚇死。當然,人的眼睛是有視域的,不存在真正的目不斜視。所以兩邊的墳墓,墳墓上鮮豔的,或是泛白的塑料花和綵帶,以及墓碑上那些我當時還不認識的字,雖然假裝沒看見,假裝忘記了,其實都記得清清楚楚。最怕的還是天黑之後,要從那裏走回來。祖母大概知道我害怕,或許是她自己害怕,所以但凡天一黑,寧可與我走長路回來,也不從那裏過。也許有過,只是被我遺忘了。

如今長大了,我自是不再害怕墳墓。反而在那些認識不認識的墳前,常常忍不住駐足,漫想這一小方屋子裏住着的,是個什麼樣的人,又曾經過怎樣的一生。看看墳上的裝飾,墓前的祭品,碑上的姓名和落款,都有說不盡的故事,墓前的常青樹,則爲這些故事,蒙上了一層朦朧神祕的紗。

清明節的大事,白天掃墓,踏青,晚上擺酒祭祀,其實在清明前一天,便都做完了。這天的晚飯,浙北官話叫作「清明夜飯」,是重要等同於夏至冬至和中秋團圓飯的。在江浙一帶有俗語「清明大如年」。清明之地位在清明夜飯的菜色中也可見一斑:紅燒羊肉、燉豬蹄、清燉土雞,都是除夕的大菜。這一天的兩件大事之一,便是從中午開始準備晚飯。飯桌上最不可少的,是一道「炒螺螄」。清明喫螺螄,以針挑之,謂之「挑青」。當然歸根追底,恐怕是此時的水產之中,螺螄最鮮美無過,而在江南一帶又最多見易得。水渠或河邊,一摸一大把,當然這是從前了,如今尋摸半日,所得不過一把,權摸一把趣味而已。若要上街買,價格也是公道的。喫螺螄的習俗,其實還有個後話,喫完肉將螺螄殼往屋上一扔,空殼滾動,響聲嚇跑屋上的老鼠,後便好開始養蠶了。說起來,這一帶在清明原還有個盛大的活動——軋蠶花。桐鄉是絲綢之府,魚米之鄉,從來農村是家家養蠶,戶戶織絲。也是這幾年,年輕一代進城,村裏零落幾個老弱病殘,早先還能堅持養兩年,不多久也要絕跡了。我自小並沒有見過軋蠶花這項活動,只大約聽說是種廟會活動,拜蠶娘,祈豐收。

雖然沒參加過蠶花廟會,但我是見過蠶花娘孃的,在寒山的廟會上,一個濃妝豔抹的中年女子,裝扮成神仙的樣子,彩裙飄帶,坐在四人擡的轎椅上,在寒山腳下游行。我後知後覺的發現,那一次的寒山踏青之行,大概也正是「軋蠶花」吧。

清明踏青,一是掃墓路上,踏青草而行;二是真正出門春遊遠足。我們這裏有個說法「清明遊寒山」。桐鄉雖然位於東南丘陵(也有說長江中下游平原),卻是附近縣市中,唯一全市內沒有一座山的,唯一一座寒山,因地處嘉湖交界,也劃歸給了湖州,桐鄉便徹底有水無山了。我幼時,寒山大概還屬桐鄉。有一年清明,父親騎着摩托車帶我們去遊寒山。說是山,其實是海拔二三百米的小土坡,走兩步便到頂了。沿途的風光已經全無印象,倒是山頂上似乎有一座小道觀或者廟宇,煙霧繚繞,香火鼎盛。清明祭祀者尤多。下得山來,遊人如織,在人羣中,盛裝打扮、身居「高」處的蠶花花娘娘分外惹眼。還有更惹眼的,是一個被重重圍住的舞臺。不見其人,只聞其聲。我們被音響裏激昂熱烈的語調吸引,擠進了人羣,原來是抽獎活動。抽到了獎,便有極不錯的獎品,「只需花一二百塊錢,高端獎品拿回家」。那時候天真,他說了我們便信了,也樂意做個幸運兒。於是順理成章抽到了一等獎,交了二百塊錢,拿到了一臺相機個一套首飾。首飾無非是生鏽早晚的問題,至於這個相機,印象中是用過一兩次,有沒有出照片,卻是不記得了。如今這樣的營銷活動遍地都是,合法的、非法的,對許多人仍有吸引力,往往被騙,還執迷不悟。自有消費起,消費陷阱也便隨之出現。只這天上掉餡餅一事,世上哪有呢?

我對於清明遊寒山的印象,只那一次,大約也只去了那一次。對遊山之熱愛,卻自是而始,未曾中斷。

“寒食東風御柳斜。”其實清明前一天的官方說法,是寒食節。北方民俗,清明有三日:清明正日,清明前一天叫大寒食,大寒食前一天叫小寒食,也叫一百五,從冬至起至這一日,正好一百零五日,所以也叫百五節。

寒食,還叫禁菸節,冷節,傳說是爲紀念春秋時晉國忠臣介子推,「割股啖君」以成就晉文公,而後功成身退,攜母隱居,文公放火燒山,推堅決不出,後被燒死山中。因此纔有了寒食不生火,喫冷食的習俗。

寒食一節,習俗有趣,精神可追。吾輩自當追念其人其德,以致哀思。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