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061《考試腦科學》:日本“清北”學霸教你如何考試 引言 作者 全書解讀 結語

引言

對於當前的教育,可以借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這是最好的時代,也是最壞的時代”。好的方面是幾乎所有國家和人民都空前地重視對後代的教育,壞的是一提起教育,就會令所有人瞬間焦慮起來。特別是在中國,韓國,還有日本,教育被曲解成了爲了考大學,就更加讓人想抓狂,卻不知道從哪裏抓起。

於是乎,一旦有某個考上清北的學霸放出自己的筆記、學習方法或者考試訣竅時,無不在坊間瘋傳一時,讓學生家長們把收藏夾塞個滿滿當當,才能勉強解一解焦慮的渴。近幾年來,國家在給“內卷化”的教育形勢急踩剎車,人們似乎也漸漸明白了,在學校學習知識,通過考試,也僅僅是學習教育的一個方面,或者一個階段而已。

不過,正確認識教育的本質是一回事,畢竟孩子還是需要學校教育,學校對孩子接受程度最好的評估方法,還是考試。不得不把話說回來,有沒有“更人性化”、更普適的學習方法能讓孩子在考試這事上少受點折磨呢,有沒有科學的策略讓人們不論是繼續深造,還是步入職場,還能逢考必過呢?

答案是有的。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這本書——《考試腦科學:腦科學中的高效記憶法》——就是專門探討大腦是如何記憶,如何應試的科普書。而且必須說的是:這本書的作者不光是考入東京大學(日本的“北大”)的學霸,而且還是職業研究人腦的學習記憶機制的。

所以,解讀這本書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作者。

作者

池谷裕二(Yuji lkegaya),1970年生於日本靜岡縣,1998年,他憑藉對大腦“海馬體”的研究成果,取得日本東京大學藥學博士學位,現任東京大學藥學系研究科教授,主攻腦科學研究。

2002年起,他擔任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客座研究員,專業爲神經科學與藥理學,研究領域爲人腦海馬體與大腦皮層的可塑性,同時擔任日本腦信息通信融合研究中心(CiNET)研究主任、日本藥理學會學術評議員、ERATO人腦與AI融合項目負責人。因爲在腦科學領域的傑出貢獻,他獲得了日本“青年科學家獎”和“學士院學術獎勵獎”。

池谷博士並不是一個只會搞科研的老學究,他十分擅長用大衆的語言來科普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著有《海馬記憶法》、《進化過頭的腦》、《腦的辯解》、《單純的腦,複雜的“我”》、《腦的奇 妙嗜好》等,在日本擁有衆多讀者。

今天的這本《考試腦科學》脫胎於他在2002年寫給高中生的一本叫《高中生學習法》的暢銷書,內容不僅針對高考,而且推廣到了社會上的各種資格考試。

全書解讀

爲啥人腦這麼不善於考試?

原因主要是人腦不善於記憶,特別是長期的、準確的記憶。考試的關鍵無外乎記住足夠多且足夠準確的知識,並且能在考場把它們準確地輸出到卷子上。說起來很簡單,但是每個考過試的人都知道,做到談何容易。因爲人腦不是爲考試這種“無關緊要”且“反人性”的事情設計的,而是爲了生存繁衍而設計的

人腦是2億(200,000,000)年的自然演化的產物,然而卻要在短短2000年時間內學會長期準確地記憶知識,參加考試。

大腦負責長期記憶的部分是“大腦皮質”,但如果你以爲記憶的關鍵是大腦皮質,那就錯了。因爲真正影響人類記憶處理儲存的部位是不起眼的“海馬體”——它負責判斷哪些信息值得被記住。

海馬體位於耳朵位置的大腦深處,直徑約1cm,長度略小於5cm,像根小香蕉。

海馬體會告訴我們,必須記住有三角形頭部移動物體,哪怕它只是條繩子,我們也應該首先認爲它是蛇;顏色鮮豔的“紅傘傘白杆杆”不要想着去喫;沙灘上穿比基尼的少女更值得多看幾眼,加深印象。

相反,子曾經曰過什麼?1453年奧斯曼帝國是否攻破君士坦丁堡?雅字的牙在左邊還是右邊?這些統統不值一提,因爲記不住這些跟生存繁衍沒有半毛錢關係。

那咋辦,答案是:與“海馬體”和解,用好這個長期記憶的“介紹人”。

怎樣突破長期記憶的難關?

大腦的記憶機制分爲短期記憶和長期記憶兩種。短期記憶就像電腦的緩存RAM,容量小,存時短,用完即忘,考試需要的是長期記憶。

回想一下你背單詞的時候:abandon,abandon,abandon……,記住了,兩天以後發現忘記了,又翻開詞典,abandon……,結果考試前發現還是記不清,乾脆徹底“abandon(放棄)”了。我們的海馬體會問:“你記得這是啥玩意?好喫嗎?不好喫啊,那算了,我懶得給你往大腦皮質裏面送。”

那麼怎樣才能讓海馬體乖乖就範呢?作者給出了一個辦法:重複。當你看到這個答案時,可能非常失望,貌似學霸+專業研究者居然跟我之前背abandon所使用的方法一模一樣。

沒錯,確實是重複讓我們能夠長時間記住知識點,但,當然不是死記硬背的重複,學霸是有方法的。

作者爲我們提供了4種提升長期記憶的方法。

1. 激發“θ波”。“θ波”是在我們好奇時產生的腦電波。研究表明“θ波”可以有效地刺激海馬體,極大效率地將短期記憶轉變爲長期記憶。這就是爲什麼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2. 調動“杏仁核”。杏仁核是我們的“情緒發動機” 它控制着我們的恐懼,喜悅、悲傷、焦慮等諸多情緒,作者的研究告訴我們也就是情緒高漲的時候,記憶力更強。你即使記性再不好,也會記住幾個怦然心動的時刻。

3. 學霸睡覺的時候都在學習。這不是在開玩笑,而是有科學依據的。事實上,當我們睡覺時,海馬體正在積極地整理學過的知識,如果不好好睡覺,我們的海馬體就沒有時間完成它的工作,於是你苦讀一整夜的信息將會被海馬體無情地丟棄。

4. 學習與生物節律結合。考試一般是在白天進行的,所以要儘量讓大腦在白天活躍起來。同時,因爲長期記憶需要海馬體在睡眠時進行整理,所以作者推薦在睡前安排背單詞或記憶知識點。

怎樣提升記憶準確性?

我們的大腦除了不善於長時間記憶知識,而且不能準確地記憶知識。所以,我們一方面需要用前一部分的方法加強長期記憶,而且還需要提升記憶的準確性。

從最近的生物學淵源講起,我們的大腦是從哺乳類動物進化而來,我們的大腦天生就是用來模糊地記住事物的大概輪廓,這樣一來便於我們記憶更多危險的情形,二來便於我們嘗試新的,類似的事物。作者通過小狗和計算機的實驗對比,得出人類記憶的模糊性正是我們賴以一直繁衍至今的祕密武器。

人類的神經迴路並不是一條線纜,在神經元之間,我們需要“神經突觸”來作爲信息“中轉站”,這種中轉會使信息變得“模糊”。那麼怎麼提高記憶的準確性呢?

作者爲我們傳授了很多個方法,我挑選了其中3個:

1. “關聯”。我們可以很輕易記起和我們體驗相關的記憶,所以,我們需要將知識與體驗相結合,或者將新知識與已有知識關聯起來,或者通過想象力讓知識變得生動和豐富起來,作者介紹了“經驗記憶”和“諧音記憶”等方法,這些“關聯”能幫助我們將知識精細化。

2. “知識輸出”。我們可以試着將自己學到的知識講解給別人聽,這個輸出的過程能極大幫助我們掌握自己此前學過的知識。類似的,我正在寫的書評,也是對閱讀的輸出,同樣有利於我掌握這本書的內容。不得不提,考試其實是一種很強烈的輸出過程,它將迫使你搜腸刮肚去調用你的記憶,而且儘可能地準確地完成答卷,回想一下,很多知識是因爲要考試,或者是考過了,你才記得更清楚的,不是嗎?

3. 採用“循序漸進法”。作者通過小狗的實驗告訴我們,清晰地掌握知識,首先要將知識分成不同步驟/階段,學習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難度,符合自己情況的參考書和習題,不能想一下子就成了學霸。學習一門知識,還需要持之以恆,以欣賞油畫爲例,作者告訴我們,一開始可能每個人都不能區分文藝復興時期和巴洛克風格的油畫,但是經過持之以恆的學習鑽研,就可以區分出不同流派之間的細微差別。

結語

畢業於東京大學的池谷裕二是一位研究大腦記憶機制的專家,因爲對“海馬體”的出色研究,獲得了“海馬體”博士的綽號。他的這本《考試腦科學》告訴我們,大腦裏的“海馬體”負責將短期記憶轉化爲長期記憶。人類大腦本不適合拿來考試,因爲它不適合長期記憶和準確記憶。

人類大腦花了2億年時間,爲祖先躲避危險,不斷適應新環境,尋找新機會,確保這個物種得以繁衍至今。2000年前,人類開始用考試這種“反人類”的方法逼迫自己走向文明.從那開始,古聖先賢就一直在探尋學習的祕密,現代腦科學家更是找到了應對考試的方法。

作者指出,我們需要充分利用“θ波”、杏仁核、睡眠以及把握生物節律來配合知識的反覆輸入,最終誤導海馬體讓它樂意將知識轉化爲長期記憶。另外,我們還需要通過了解知識的全貌,分步驟來掌握知識的細節,從而讓記憶變得準確無誤。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