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滾歌手

    這場冷空氣終於在今晨剛起牀的時候讓我感覺到它的威力,終於讓我有了些徹骨的冷感,當我習慣性地在起牀之後完成這樣一個動作:打開門窗。才覺這個季節的意思撲面而來。

    受益於人類對天氣的預報的準確度的提高,也受益於自己對這類消息的關注愈發不吝投入,所以在大腦裏完成一番計算後較昨天多套了件羽絨內膽,於是當我把腳步遞於途中的時候便不大覺得寒意入侵了。只是我的臉不能被捂,因爲眼睛長在那裏,物理上的方向還得拜託它來辨別,不然的話就難以抵達目的所在。造物主真偉大,我們的眼睛既柔嫩卻也使它最能不懼嚴寒,這也是所謂的“以柔克剛”吧?

    既御冷於體外,心境便容易偏於輕鬆了,又因在路上可見瑟縮不前的人,感應到他們的怯意,便又讓我產生了些許優越之感,所以更覺腳步之從容,頭顱欲搖,腦袋也似在晃動了。於是不禁在腦海裏聯想到一個廣場,方對它的熱鬧有了新的理解:搖滾吧騷年。未知自己能不能於有生之年遇見那樣一個舞臺,可以讓自己縱聲於歌唱,放情於忘我,以獲天人合一之快感——搖滾至巔峯。

    搖滾歌手之鼻祖剛剛被我百度到了,他們是一羣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外國青年。這股潮流影響到內地則在八九十年代,以“崔健”這個名字爲代表,我又以他的那首《不是我不明白》爲喜愛。

    其實對搖滾歌手這一族我的瞭解還屬有限,據說也像宗教那樣派別林立。這個就毋庸多說了,相關知識可以付諸百度。觸類旁通,我只想說說自己在文學這個殿堂的偶獲美感於搖滾的狀態。當然,首先我還得像郭德綱那樣做個承認:在這個殿堂裏自己永遠是個小學生。

    文字的美,也是毋庸多說的,倘對此各抒己見的話必會“夫洋洋大觀”。文字如海,怎麼能遇見那片“最深的藍”呢?我覺得這卻不能付諸於方法,因爲牛頓之發現地球的引力也不是全靠通過學習,因爲即便感同身受卻還是千差萬別不可能分毫不差——因爲每個人都是不可複製的。

    時而得搖滾的感覺於這門殿堂,咬文嚼字於脖子和屁股俱扭,這份快樂真的很難言傳。想必每一個堅持此道的人也會同感於我:活於此道真是既瀟灑也自由。而又如果在現實裏恰遇逆境的話,文字於我則又示以這樣的面目了:烏托邦。

    文字裏亦存“搖滾歌手”,他們抒情於無聲,以“此時無聲勝有聲”爲最高明的操作,搬運於無形而獲“勞我筋骨”之感,從事這樣的“運動”積二十幾年而成爲生命裏不可或缺的習慣,對此我也曾深感莫名,爲什麼偏偏喜歡它?

    “不自由,毋寧死”,這是我對自己的愛好最初的理解。但這個想法還是被顛覆於前不久,想法又得更新,無非有緣罷了,相看兩不厭,除了敬亭山,還有@@和綠豆。

    不喜歡以文字爲匕首爲投槍,卻又默默喜歡魯迅,摩拜他的風格,於他的深邃和冷靜中慼慼於他的孤獨和勇敢。先生在我的心裏也是一個“搖滾歌手”,是不是在我的“院子”裏也有這樣的兩棵樹卻真的不得而知:它們的生長是不是也呈一種斜斜地刺向夜空的姿勢呢?

    另一位喜歡至今的“搖滾歌手”在西方,他的名字叫“歐亨利”,在我讀過的最好的短篇小說裏,唯那篇《麥琪的禮物》使我迄今念及仍感心旌搖曳,唏噓也未已:自己啥時候也能成爲歐亨利那樣的“搖滾歌手”?

    此路頗迢遞吧?吾誰與歸?醉能同其樂而醒能和我一起述之以文,和我一樣,頗愛這樣的搖滾。乃誰?可以和我互爲舞伴,和我一起踏着搖滾般的節奏?

2021.12.18.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