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敦煌,四十天,餘生……

        伴着悠悠駝鈴聲,敦煌從歷史深處湧來,盛大、絕妙又充滿人間煙火氣,絢爛輝煌、悲壯不朽……

        蔣理,“敦煌文化守望者”第三期學員,將沉浸敦煌四十天獨特的所學、所見、所想及所悟,匯聚成日記形式的《敦煌守望四十天》。隨文插入的近200幅圖片,帶我們領略敦煌那讓人無比震撼的美;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文字娓娓道來,訴說着壁畫和彩塑千年前的故事和璀璨多元的文化;窟頂治沙、數字化採集、壁畫修復等絕技,讓我們對一代又一代的敦煌守護人肅然起敬;對《九色鹿本生》《捨身飼虎圖》《降魔成道》等壁畫深情而不濫情的體悟,彷彿一縷陽光照見內心,掃空所有的陰霾與黑暗。


        敦煌莫高窟俗稱千佛洞,位於敦煌市東南25公里鳴沙山東麓宕泉河崖壁上,南北長約1600米,擁有735個洞窟、4萬5千平方米壁畫及2400餘身彩塑。歷經十個朝代千年營造,1600餘年多元文化的沉澱,讓其成爲絲綢之路上一顆最閃耀的明珠。

        一窟一世界,一眼一千年。《守望敦煌四十天》身臨其境般地介紹了40個普窟、12個代表性洞窟、8個特窟、5個不開放洞窟,特殊的視角帶我們領略獨一無二的莫高窟。



        餘秋雨曾在《莫高窟》中寫道:“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標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活了一千年的生命,並不是千里之外高冷的存在,透過一幅幅壁畫和一身身彩塑,不僅有看見諸神諸佛的歷史厚重感,還有千年前的人間煙火。

        一畫入眼裏,萬事離心中。無論帶着怎樣的期許走進敦煌,離開的一刻除了震撼感動和感覺自己渺小外,更多的是敬畏。正如作者蔣理離開時的感悟:“瞭解自己的無知,學會保持敬畏,懂得控制慾望,也明白了人這一生,終究要對某些事付出深情。”這大概就是千年生命的莫高窟之於我們普通人的意義吧。

        走過千年的莫高窟,見證過熙熙攘攘的朝拜,也在歷史塵埃中變得殘破凋零,但歷史深處傳來的悠悠駝鈴聲,在當下更加響亮,以後如是。

        我們雖無法像一代代敦煌人那樣用畢生丈量千年時光,但可以儘自己的綿薄之力讓更多的人遇見敦煌、愛上敦煌。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