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人記】她的婚姻

只是偶然遇見的閒聊,在人所周知的馬克思哲學裏偶爾又是一種必然的體現形式。正如同等價值裏相互索取價值的婚姻,又如不同等價值裏單向的仰望和索取。

“我只是不知道沒有他,我能怎麼辦?怎麼活着?怎麼應對將來?”越是卑微着,越是依附着,就越是忍受着。

在女性成長成熟過程中,對於情感方面的不擅控制確實引發了衆多衝突,然而一些情感的釋放和收納也正提升着女性的容忍力,提升女性對於自我存在的思辨力。大多數人對於恐懼感的迷茫和無奈也逼迫他們嘗試舒適而避免受責,或者是嘗試着用自以爲的瞭解來進行解釋一切現象以達到所有和解。

理解並不等同於真相本身,我們在一系列的糾結中尋找着自己的趨向,在一系列的失誤中形成着:“人生就是如此”的認知。

我只是剎那間懂得了很多關係的本質,相互培養的本質,相互養成的配合。人間關係網的遞進和加固,相互的認知尊重與配合,都有着一些需要去坦然思索的原因。

例如她的話,其實糾糾結結的本身迴歸還是在乎,人的容忍力充滿韌性,她對他忍了那麼久,從最初的出軌,到後期的家暴,再到最後的自殘和難以容忍,卻是都成了習慣。原來這又是另一種的適合,出軌形成的適合是原諒,是容忍,是攻擊性指向內界,和諧留給表面;家暴形成的適合是遷就,是體諒,是對於男性孩子氣的擁護,是新一輪的和諧(如果這算孩子氣)。

她開始循環思考着:“爲什麼?”,又去反思着各路情節,而這個“爲什麼”開始有點晚了,人總是充滿惰性以爲時間能改變很多問題糾正很多因素的。而最後發現:時間的力量很有限,它只會有新一輪的補充和不滿發生,它只會取而代之新的衝突,它只會令神經更爲敏感,更爲豐富地去放任注意力於外界而不是人本身。

我只是看着她自言自語,聽着她的話,又恍然間又看清着這些安排有多精確。人性的設計多麼巧妙,悲劇和好感度環環相扣,在一切境遇裏的發生又是多麼戲劇化。

只是再惶惶然一下,她一生最精彩的部分也這麼過去了,這些糾結卻還是貫徹到底的,因爲她不明白。我也不明白,人總該去承認自己認知的侷限性的,總該在後來的人生裏留一點想不透的懸念的,總該給命運留點兒空隙去啓發自己的,人總是這樣的。

有的人的生活,像是一個火種,像是燃燒不盡的,充滿自己的期待的。有些人的生活像是冰窖,那些年少被渲染的負面情緒就像大麻一樣深入到骨頭裏,散發着的疑惑基因,迅速傳播到各個角落,包括身邊人。

認清着,又糾結着不去遠離,是不是大多數關係的本質?我看到着的這些現象,思維片段與真實裏的和諧,都充滿太多爭議和好奇。

或者生命自古以來都充滿個性,而唯一的真實又恰好是生命本身。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