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問句的力量——《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每個讀者看書的關注點都會有所不同,在看完第一遍《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這本書後我又回過頭去看了第二遍,和第一不一樣的是這次我開始關注蒼鷺引導蛤蟆的方式——那就是反問句。

  力量1:問醒了蛤蟆爲自己諮詢負責任的意識。

     作爲心理醫生的蒼鷺在第一次問診中使用了5個反問句,讓被動來參與心理諮詢的蛤蟆開始意識到此次諮詢的主體是他自己而不是他的朋友們,也讓他明白爲諮詢負責任的只能是他自己,這樣才能與諮詢師達成合作關係。這5個問題分別是:

蛤蟆問“你不打算告訴我該做什麼嗎?”蒼鷺的回答是:”關於什麼?“接着他針對蛤蟆回答中的問題分別提出了後面的問題:

“你感覺不好?“

”他們是誰?”

“你能告訴我,爲什麼來這兒嗎?”

“誰是我的來訪者?是你還是他們?”

力量2:促進了蛤蟆沉浸在專注的思考中

       蛤蟆習慣性在別人問他感覺怎樣時回答道:“挺好的,謝謝你!”但是蒼鷺卻再次反問他:”你現在真實的感受是什麼樣的?”這樣的反問促進了蛤蟆開始挖掘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感受,併爲自己的情緒溫度計定位在1-2之間,1-2之間是已經到了要自殺的地步。當蒼鷺低次問出:“你現在感覺怎麼樣?”蛤蟆終於開始說出自己的感受:“我感覺自己好像沒什麼價值。。。。。”。

      接着蒼鷺開始循循善誘的引導蛤蟆回憶他的過往:“你還記得什麼具體的事情嗎?”“發生了什麼?”“爲什麼這會讓你感到不快樂?”“在當時的情境下,你有怎樣的感受?”“他是怎樣迴應你的?”“然後你做了什麼?”“這麼做起效了嗎?”“這麼做讓河鼠不再對你不滿了嗎?”“這一次河鼠見到你說了什麼?”“你是如何迴應河鼠的?”“在這之後,你感覺好點了嗎?”“他是怎樣做的?”“我們能從這些事情中學到什麼?”.................

       蒼鷺通過反問句的方式一步步的引導蛤蟆將自己不好的感受說了出來(最初他只能模式化的說自己很好),也釐清了自己問什麼憤怒的原因,那就是獾對他的態度讓他想到了自己童年父親對他的態度,這讓他感到非常的不快樂、內疚,從而引導到“兒童自我狀態”,從而爲下一次的諮詢開啓了序幕。

    

發表評論
所有評論
還沒有人評論,想成為第一個評論的人麼? 請在上方評論欄輸入並且點擊發布.
相關文章